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290)

当年刚到庐陵的时候,看着别人的阿爹把女儿放在肩头,她也想起了自己的阿爹。

可是,她长大了。

她在阿娘的养育、阿姐的保护和教导、夫子们的谆谆教诲中长大了。

阿姐说过,阿娘是她人生的第一本书。

阿姐从阿娘那里学到了“从善”,她学到的,是“分辨利害”。

孟氏嫡女的身份——孟家大宅里祖父祖母和下人们用阿姐的委屈来彰显这个身份,仿佛很美好,可它包裹的是温顺、乖巧、本分,和自欺欺人。

何为利?何为害?

她用了好几年,从阿娘离开孟家的决绝里读懂了。

笼子,不管被多少人赞美,它都是笼子。

笼中的鸟,会在别人施舍的米和水里

被拿走一切,哪怕笼子比别个鸟儿的笼子好看点儿,哪怕食水更丰盛一点儿,哪怕别人会抽打别的鸟儿来让人知道她是何等的与众不同。

在孟月容的眼里,这些都是毒药。

亲手捧着这些给她、给她阿姐、给她阿娘的她的父亲,自然也是她的敌人。

“大人,就是这两人护送孟叔恒出来的,卑职已经查过了,这两人名叫‘轻尘’、‘轻影’。”

孟月池看向跟着参将进来的两个女子,这二人的衣裳比孟叔恒整洁许多,手和脸都认真擦洗过,露出了姣好的容颜。

明明都是娇弱的模样,谁能想到竟然是两个高手?

“你们二人是孟叔恒的妾?能从乱军中把他护送出来,真是好功夫。”

两名女子连忙行礼。

“大人谬赞。”

孟月池看着二人,片刻后她突然问:

“你们两个跟在孟叔恒身边多久了?”

“回大人,我们二人是玉衡十五年冬天被赎身送到孟大人府上的。”

玉衡十五年。

孟月池心中的猜想瞬间落定。

仿佛有许多珠子,在她的心里被一颗颗串了起来。

孟叔恒自从胡乱许婚之事之后就彻底沉寂下来,这么多年她功成名就,他都没有出来纠缠,都是因为有这两个武功高强的“妾”一直守在他的身边。

至于这两人背后是谁……

再想想当年孟叔恒突然谋到了官职,还是在鹿州,那时候也是梅舸在吏部站稳脚跟之后。

——不管是为了遮掩梅舸自己的身份,还是为了掩藏她们二人的关系,她还真要记下这份人情了。

“你们二人以后不必再守着他了。”

轻尘和轻影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坐在书案后的女子。

孟月池的语气很温和:

“你们可以告诉你们身后的那人,这件事以后交给我了。”

当天夜里,死里逃生的孟叔恒突然发起了高烧,医官说是惊悸过甚,等他再次醒来,就再也不能说话了。

第148章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四)

逆贼南下,繁京暂时没有了被攻占之忧,朝堂上却仍是风声鹤唳。

江南是天下的粮库、财库,尤其是在中原灾患三年、饱经战乱之后,江南就变得尤为重要。

当然,对于朝中的群臣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中不少人的祖上家业都在江南。

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对刘参这大逆贼都变了态度,从前是欲除之而后快,现在,他们认真思考怎么能把刘参招安。

倒也不是说他们怕了刘参,主要是……刘参固然可怕,热衷于把世家撅根刨走的孟月池更让他们胆寒啊!

一想到孟月池此时带着十几万大军纵横在他们的老家,看见了他们家的房子、他们家的地,很多豪族出身的文武大臣那是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停战!必须尽快停战!

朝堂上的主和派日益壮大,远在江南淅川城下的孟月池收到了柳铉徵派人送来的密信。

信上柳铉徵告诉了她如今朝中的局势,也附上了些自己的分析,在柳铉徵看来,大启的疲弱之相早已外显,刘参这等人能反第一次就能反第二次,即使议和,也不过是怯于平卢军的一时之威,反倒是孟月池,多年来她第一次有机会在江南扶植自己的势力,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将柳铉徵的信烧成灰,孟月池抬脚走出了营帐。

天上阴云密布,又有大雨将至。

双手搭在一起放在身前,她抬头仰望着天空。

淅川是江南大城,不仅有天下闻名的美景,更有许家、顾家、陆家的基业。

这些日子以来,求她不要强攻淅川的信几乎要把她的书案给埋了。

“月池,你在看什么?”抱着一摞文书的小六看见了她立刻欢喜地跑了过来,和她一起抬头看天。

“我在找东西。”

孟月池的语气很轻。

“找东西?找什么东西?月池我帮你一起找!”

说着,小六就要把手里的文书放下。

孟月池笑着摇头:

“我呀,要找的东西是借口。”

小六的脑子养了这么多年,比以前还是好了好多的,至少知道这“借口”其实不是个能真的被找到的东西。

他抱着文书又站了起来。

孟月池转头看向他,笑了笑:

“你怎么还穿着棉布衣裳?不是给你送去了丝衣?”

江南潮热,小六自己不知道增减衣物,身上生了痱子,

“嘿嘿嘿,月池送我的衣裳,不换。”

看他的目光纯然像个稚童,孟月池只能说:

“丝衣也是我送的。”

“真的?!”小六一下子高兴起来,“那我就换新衣服给月池看。”

“好。”

孟月池点点头,看着小六兴高采烈地跑走了。

“大人,刘参又派人送信,让你退兵,这次信里……有您伯父的亲笔信。”

尧州掠走了孟月池的祖父和伯父,刘参几乎没几日都要送信过来,以孟氏族人为要挟,逼迫孟月池退兵。

孟月池二伯的信上写的都是些哀求之言,似乎把刀架在了他们全家脖子上的人不是刘参,而是他的亲侄女。

孟月池手指一松,轻飘飘的信纸落在地上,她又去看刘参的那封信。

在信中,刘参表示,只要孟月池愿意退兵五十里,他们就会对淅川内的世家秋毫无犯。

“看来已经有人跟刘参通了消息,告诉了他朝廷会招安。”

被穷追猛打的刘参需要这次招安,或者说,他需要些许喘息的机会,只要能在淅川城内修养一个月或者更久,他手下的十万乌合之众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大人,我等若是在此时罢手,数月来的辛苦便毁于一旦。”

古莲娘的话让孟月池轻轻点头。

原本,刘参是没那么容易攻入淅川的,孟月池在察觉到了刘参的意图之后一早就派人送信,还以太尉身份命令沿途各州各道想想办法拦截逆贼。

可尧州刺史文麒根本无心迎战,刘参刚刚渡江,他就点齐了尧州兵马护送他回自己的永州老家,将尧州上下弃之不顾。

尧州司马郑继等人倒是有心应战,可是文麒脱逃,直接击溃了尧州上下的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