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让他们出手帮忙调理,倒也不必依赖那什么橘井,可他们这不是还出不去吗?他们要想出去坐堂行医,怎么都得霍善把医馆经营到“小有名气”才行。
现在他们只能安安心心给霍善当老师。
李时珍循循善诱:“将来你医馆里能绑定这么一口井,你和身边的人想必都能长命百岁。”
霍善道:“可是我没有医馆。”
李时珍道:“所以你要接下这个‘新手任务’,跟着一步步做下来你就有医馆了。而且跟着我们学医也不会占用你白天玩耍的时间,可以在夜里慢慢学。”
霍善以前只是对这些事没兴趣而已,现在他被李时珍几人悉心引导了这么久,又得知亲爹身体可能出了问题,这会儿终于认真考虑起来。
目前他们能使用的系统功能其实挺少,四个小老头儿每天只能待在空荡荡的医馆正堂里面谈天论地。本来所有任务选项都是灰扑扑的,经过李时珍几人孜孜不倦、见缝插针的教导,新手任务一栏里的第一环终于亮了起来:出发吧!学徒!完成日常跟诊(0/100)。
任务介绍是这样的:【恭喜你,默默无闻的小学徒!你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基础知识(100/100),是时候跟着你的老师出诊了……请问你是否接受任务?】
霍善好奇地回了句“接受”。
接着就到了选带教老师的时候了。
华佗道:“仲景兄最年长,仲景兄先吧。”
霍善和四个小老头儿打了那么久交道,已经能认出张仲景几人,马上望向看起来最为正经的张仲景。
张仲景的爹是个读书人,他自己也是个读书人,而且南阳在东汉末年是个相对繁荣、相对安稳的地方,所以张仲景从小就得以博览群书。
这样长大的张仲景行医很有些读书人的气质,稳而正。更难得的是,他不仅会治病,还特别会归纳总结,将历代医书和自己的行医经验结合起来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即使张仲景已经是个小老头儿了,那种被诗书熏陶出来的气质也没有被时光磨灭,反而愈发地突出了。
霍善奇道:“我跟您去出诊吗?”
张仲景捋须笑道:“我可以带你到长沙城去。”
霍善没看过舆图,不知道长沙城在哪里,不由追问道:“长沙有长安大吗?”
张仲景道:“没有,但那边的风土人情也别有一番意趣。”
可以去外面玩!
这可比霍善想象中的学医要有趣多了,他满脸的跃跃欲试:“马上出发?”
张仲景轻轻颔首,让霍善闭上眼睛。
霍善听话地照做。
再睁眼时,一老一少已经抵达了长沙。
东汉末年的长沙。
长沙这座城池在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心中都蒙着一层悲情/色彩,主要是因为有两个人曾经到过这里:一个是屈原,一个是贾谊。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就专门把屈原、贾谊放在一起写,认为两人都“可与日月争光”,偏偏却都有志难伸、郁郁而终。
这里是张仲景所在的时代,李时珍几人虽不能出来,却依然可以和霍善对话。望着不远处那座古朴的长沙城,小老头儿李时珍就开始摇晃着脑袋地吟诗感慨起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霍善茫然地眨巴下眼。
有听没有懂。
李时珍就给他讲解了一番,说这诗讲的就是那位有名的“贾长沙”,据说有次汉文帝特意把他从长沙召到京中,结果只和他聊鬼神聊到半夜,期间甚至不知不觉地前倾身体靠近贾谊。
这便是“夜半虚前席”了。
霍善这下总算听懂了——
夜半三更!聊鬼神!
看来这贾长沙肯定知道很多特别有意思的鬼神故事,要不怎么连皇帝都听得入了迷?
霍善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后我要是能见到他,也要听他讲一整晚鬼神故事!”
李时珍:【………】
说话间,张仲景已经领着霍善走进城门。
天才刚蒙蒙亮,城门也才刚打开,城外的百姓们鱼贯入城,有的驾着牛车,有的背着背篓,有的背着包袱。即使整个东汉大厦将倾,人们依然认认真真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认出了张仲景的身份,恭恭敬敬地上前相迎:“太守!”
张仲景道:“走,回府衙。”
今日恰逢初一,乃是张仲景这位长沙太守停办公事、置案诊病的日子。
霍小善:贾长沙,鬼故事主播!
霍小善:已预约!崽也要听!
贾谊:死死气活.jpg
*
今天也早早更新了!
崽今天也求点营养液!
*
注:
①橘井:出自葛洪的《神仙传》
【苏仙公耽临升仙之时,前来拜辞母亲,“母曰:‘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二枚可疗一人。兼封一柜留之,有所阙乏,可以扣柜,言之所须当至;慎勿开也。’言毕即出门,踟蹰顾望,耸身入云,紫云捧足,群鹤翱翔,遂升云汉而去。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李商隐的《贾生》
第13章
东汉末年距离元狩五年已经过去三百余年,从建筑风格到日常器具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所幸霍善年纪小,没多少见识,所以看到新鲜的东西……他就是单纯觉得新鲜,并不会觉得“这东西怎么会变成这样”。
到了府衙,还没到开门看诊的时候,张仲景便领霍善到后衙小歇。
李时珍见张仲景案头摆着把琴,趣问:【这琴是叫古猿还是叫万年?】
张仲景被他问得一头雾水。
李时珍笑道:【宋代有本《古琴疏》,上头说仲景前辈到山中采药,路上遇到一个奇特的病患,居然能诊出兽脉。】
霍善与李时珍他们打交道多了,也知道诊脉是怎么回事(虽然他还不会诊),立刻追问道:“兽也有脉可诊吗?”
李时珍道:【一般是没有的,不过仲景前辈遇到的是只猿猴,猿猴你知道吗?长得特别像人的。】
霍善兴冲冲道:“我见过!有次有只猴儿到村里偷果子吃,我和它打了一架!”
李时珍:【………】
有的人看起来小小一只,实际上敢和泼猴打架。
李时珍道:【总之仲景前辈遇到的就是只猿猴,他依据脉象给猿猴取了药。那猿猴病愈以后扛了根万年巨木当药钱付给仲景前辈,那根万年巨木便被仲景前辈做成了两把琴,一把叫古猿,一把叫万年。】
霍善听说了这等妙事,看向张仲景那把琴的目光顿时都变得肃然起敬。
这可不是一把普通的琴,这是猿猴用来付药钱的万年巨木做成的琴!
霍善也好奇地跟着追问:“这是古猿还是万年?”
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