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汉(371)+番外

等会,这小子身上为什么随身带着新鲜苜蓿?这东西他感觉大汉是没有的,还准备游说刘彻让他再去一次西域,为这一看就会让刘彻心动的大宛马引种苜蓿呢。

刘彻瞥见了张骞那震惊的眼神,笑了笑,没说什么。

张骞的心思很好懂,他想要恢复自己博望侯的爵位,只是光凭现在这点功劳还远远不够。这马很不错,要是能引进更多的话可以用来改良现有马种,得让张骞接下来更用心地给大汉捞好东西。

刘彻问张骞和乌孙谈得怎么样。

君臣几人其实都心知肚明,乌孙人肯定不会迁到河西走廊的。

刘彻这么问明显就是没被汗血宝马迷昏头。

张骞只能惭愧地表示自己还没能说服乌孙人,但是可以争取建立贸易通道为朝廷买回更多西域良马。

刘彻点了点头,当场敲定让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去。今年桑弘羊搞了均输法,国库目前还算充盈,引进西域良马的钱还是掏得出来的。

张骞出去跑了几年也没跑出个侯爵来,嘴巴有些发苦。

还是得毕恭毕敬地告退。

刘彻一点都不在乎张骞的心情,听了半天的西域风土人情,他对那些陌生的西域小国也有了几分印象。他欣赏了好一会汗血宝马,才喊卫青他们一并回去看舆图:“既然乌孙不迁,就只能从别处迁人过去了。”

现在两越也要内属,应当统一置郡管理,这样的话手头的官员都不够用了。

其实官员倒是不算太缺,只是缺了肯去这些地方安家的官员。

不管是两越还是河西,在许多人心里都不是什么好去处,很难让他们心甘情愿待在那边为朝廷干活。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不赞同刘彻打这些地方的原因:在这种地方置郡哪里是给他们增加岗位,分明是把他们流放去这些蛮夷之地啊!

说不准去一趟人直接没了。

别说汉代了,就算是苏轼这么乐观的宋朝人去了南边,同样会生出“我可能回不来了”的丧气心态。

听到刘彻在琢磨置郡后怎么补上这个人才缺口,霍善积极响应:“我回去江夏郡动员动员,肯定有人愿意过去试试。”

刘彻乐道:“行,你举荐的人我优先选用。只是你得用心点挑人,要是你举荐的人出了错你也是得挨罚的。”

霍善没想到自己给朝廷推荐人才还要被连坐,不敢置信地睁圆了眼睛。

刘彻道:“怎么?你觉得朝廷的职位是随便推荐个人都能上,推荐错了不需要负责任?”

霍善一琢磨,觉得刘彻说得有道理。

要是推荐后不用负责,那大家都不管对方能不能胜任,一股脑儿推自己亲近的人上去。

那还得了!

只怕整个天下都得乱套。

霍善认真点着脑袋应道:“我知道了!”

刘彻笑问:“所以你不准备推人了?”

霍善道:“才不是!”他和刘彻讲起自己的安排,他准备马上写信回去让霍光开科考试,再按照他们自己填报的岗位意向安排个郡内实践,由霍光他们统一培训过后再举荐给朝廷!

刘彻道:“你想得倒是挺周全。”

夸是这么夸,刘彻也没打算全指望一个小孩解决这个缺口,所以他很快召集众臣上朝讨论此事。

大汉一口气增加十几个郡的疆土,那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成就啊!

刘彻都想骑着新到手的汗血宝马出去遛个弯,好好听听外头的人到底是怎么夸他的了。

第242章

张骞买回来的这批大宛马最好的当然是刘彻他们给瓜分了, 别人那都是没机会碰的。

霍善年纪小,骑不得这么高大的马儿,但他一点都不气馁,还积极地给每匹大宛马都投喂了一遍。

并且提前预定了他爹那匹大宛马的马崽。

霍善这点小要求, 霍去病当然不会拒绝。

结果大宛马才到冠军侯府没两天, 就和霍善家的霍小黑看对眼了。

霍小黑通体雪白,只有蹄子是黑的, 被赵义他们养得油光水滑, 长相和身量在它们圈子里那是数一数二的好, 这次跟着霍善回冠军侯府后也受到不少长安名马的青睐。

只可惜它都看不上眼。

直至来了匹高大威猛的西域马……

也不知是因为两匹马都被霍善投喂过,还是因为它们真的一见倾心, 反正它们迅速成了一对儿。

霍善甚至差点目睹了它们造娃现场, 还是金日磾眼疾手快地把他眼睛捂住抱走了。

霍善表示这点事一点都不稀奇, 有什么不能看的?是不是看不起他的医家出身!

金日磾不吭声, 霍善怎么叭叭都行,他只管做事就好了。

霍善拿他没办法, 只能改为出去外面溜达。

主要是去祸害一下张骞。

刘彻已经决定让张骞再一趟西域,毕竟贸易这种事脸熟的去总比脸生的去好办。

霍善觉得张骞既然要带几百人的队伍出发, 两手空空地去多不好, 不如带点货去卖。

比如咱江夏郡这几年的茶叶就可以卖了。

好茶叶可以炒高价,差点的茶叶还能拿来做菜。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品鉴过的人都说好!这样的大宝贝,一般人想买还买不着呢。

所以, 只要给你一批货, 你肯定能把它远销西域的对吧?!

张骞很想说, 我是持节出使,不是去卖货的。可霍善根本不给他机会, 又给他掏了好几样样品,都是他们江夏郡出产的,俨然要拜托张骞帮他去西域开个江夏展销会。

讲到后来霍善似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认为张骞带去的人还要扛着刘彻批给他出去撒币的本金,可能扛不动这么多货物,所以他这边可以出点人手跟着使团走!

张骞:“……”

知道了,你其实就是想让你们江夏商贾去西域开展销会。大汉境内那么大的市场,还不够你们江夏卖的吗?!

霍善分析得头头是道:“西域那么多珍奇货物,光靠使团肯定没法全运回来,大汉与西域通商是迟早的事。我们只是先去打个前站,以后这条商路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以江夏郡这些商品的热销程度,在大汉境内自然是不愁卖的,只不过这条商路的意义不仅在于赚不赚钱,还关乎朝廷愿不愿意在河西四郡投入人力物力。

如果打下来的地方不能好好经营起来,那么就没法反驳韩安国他们口中的“这疆土打下来也没什么用”了。

这可都是他舅公和他爹曾经的军功,要是没有能力也就罢了,只要有能力的话他肯定要向质疑的人证明……没有任何一片疆土是没用的!

霍善准备让人去考察河西诸郡哪里适合种棉花来着。

那边的阳光特别好,还常年少雨,比江夏郡更适合棉花生长。

每一片土地都有用得很!

霍善一点都不见外,拉着张骞吧啦吧啦了一通,讲得张骞都感觉出使要是不带上一串商队都对不起大汉、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天下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