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70)

周宇昂明白苏屿的意思了,就是源子他如果真想要冲击纪录的话, 最好的机会就是趁现在。

周宇昂是真的挺佩服苏屿这个脑子,于是他又追着问:“小屿,你觉得源子他2.26米的高度能冲刺成功吗?”

苏屿听着这个问题, 沉默了几秒钟, 摇头道:“我不知道。”

***

赛场上, 面对江源的回答,主裁判也明白他的意思了。

虽然有心想要让江源放弃2.26米的高度,先在2.10米左右的高度上以刷新自己的成绩纪录为主,但是主裁判毕竟不好干涉选手自己的选择,因此在确认江源的想法后,主裁判也抬手示意横杆裁判按照江源的意思将横杆调整到2.26米的高度。

观众席上的教练们由于距离江源和主裁判的位置略远,并没能听清江源和主裁判之间的对话,但众人起初也并没有在意,只以为江源和主裁判是在进行横杆高度的常规沟通。

直等到现场横杆裁判猛地将原本还在2.06米高度上的横杆抬升了一大截儿之后,观众席上的教练们这才被惊着了。

“怎么回事?横杆好像突然抬升了很大一截儿?”

“江源他这是要挑战多高的成绩来着?”

“不是,刘文健,你不是说这江源缺乏胜负欲吗?就他这突然给横杆抬升十好几公分的模样,我怎么看着不太像啊?”

教练区席位上的教练们面面相觑,最后都将视线转向了刘文健的方向。

刘文健:“……”

刘文健这会儿一手捂着胸口,觉得这人生的大起大落刺激有点大,再不来点速效救心丸他就真不行了。

江源这小孩儿到底怎么一回事?之前的结营测试赛他在边上急的跳脚也不肯继续往上试一试2米以上的高度,今儿个倒好,他眼瞅着那横杆的高度一下子从2.06米的位置往上直蹿了十几二十公分。

想到2.06再加二十公分是个什么数字之后,刘文健是再怎样都坐不住了,他已经猜到了,江源这小子指定是一下子把横杆高度给抬到了2.26米的高度上。

“这小子……这小子!”

刘文健几乎是急得团团转。

2.26米的高度,就算是他也没想过在这个阶段就让江源去尝试。

不说别的,就江源现在的身高就还不太够,14岁1米83的身高虽然已经很出众,但暂时还是太低了一些,要知道当初孙宇航在15岁跳出2.26米这个高度的U16全国纪录时,他的裸身高已经达到了1米89。

而就跳高这个专项而言,身高是运动员身上不可缺少的天赋条件,因为选手们在助跑过程中原本就需要通过不断地抬高腿助跑提升身体的重心增加助跑弹性,同时身高腿长直接影响选手的重心高度,一般来说,就算选手的后天训练天赋再好,身高条件不达标的话也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跳高选手。

如今14岁的江源和彼时15岁的孙宇航相较,两人只从身高上就有足足6公分的差距,想要让江源在当前阶段就去挑战孙宇航15岁时候创下的全国纪录,实在是有些太过为难了。

哪怕你等到再多训练一段时间,又或者是等到来年身高再增长一些呢?

想到这里,刘文健焦急地站了起来,走到了和决赛现场只有一步之遥的看台护栏前,想要教训江源几句,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唉,这小子……

没有胜负欲的时候敷衍比赛是真敷衍,但这突然一下子有了冲劲儿,照样儿让他头疼心焦。

再三犹豫之后,刘文健的双手扶在看台前的护栏上,就在这个位置上看起了江源接下来的这堪称是冲击U16全国纪录的试跳。

***

“要开始了……”

苏屿看着江源回到助跑线前,于是也将视线跟着转了过去。

此时的男子跳高决赛的场地上,已经只剩下江源一人了,这就是属于他一个人的战场——包括全场观众、教练、已经淘汰的选手在内,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到了此刻的跳高助跑线前。

江源这会儿难得地是两手叉腰的姿势站在助跑线前调整着自己的状态,在左右扭动自己的脖颈和四肢调整放松。

“准备好了吗?”

主裁判向着江源的方向发出询问,终于,江源举起了右手,示意自己准备完毕可以起跳了。

在确定了江源准备完毕之后,主裁判示意时限员按下了计时器,独属于江源的3分钟倒计时正式开启。

一时之间,现场绝大多数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江源的身上,也是直到这时,夏令营的学员们才知道江源居然一下子从2.06米的高度上升到了2.26米的全国U16跳高纪录上。

“卧槽……他在挑战全国纪录?!”

在这一刻,夏令营学员们整个儿都沸腾了起来,但他们又非常有志一同地捂住了嘴安静了下来,生怕自己这里突然掀起的惊呼声会影响到江源接下来这一跳的成绩。

赛场旁,周宇昂这会儿也挺紧张的,毕竟是自己寝室的好兄弟第一次挑战全国纪录,他是真心希望源子能顺利跳过这一个高度的,但他在眼尾余光扫到苏屿时,察觉到苏屿这会儿明显是蹙起的眉头——看到他们的大预言家这个表情,周宇昂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再抬头时,其实江源还没开始助跑,周宇昂有点儿抓心挠肝地想问问苏屿为什么蹙眉,但是这会儿气氛都这么紧张了,他最后还是没有问出口,而是深吸了口气继续看向了江源的方向。

决赛场地助跑线前,在此之前一直都保持着冷静状态的江源,在抬头看向远处2.26米高度的横杆后,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心脏逐渐开始的剧烈搏动声。

噗通、噗通。

仿佛带着别样的节奏,在他的耳畔一下又一下地响起。

江源的右手抚着左胸口,脸上微微的浅笑了一下,在心里道——原来自己不是一直都不会紧张,原来在挑战极限的时候,会是这样的感觉。

想到这里,江源不由地看向了不远处苏屿所在的方向。

所以,之前小屿每一场向着极限冲刺的比赛,是不是都带着这样激烈的情绪的呢?

远远看去,江源能够看出苏屿也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他的方向,他于是笑着朝苏屿和周宇昂的方向挥了挥手,最后又将注意力重新收回到了自己眼前的助跑线上。

滴答滴答,在这个过程中,计时器一直在不停地走着,而时限员一会儿紧张地盯着计时器,一会儿紧张地看向了江源的方向。

终于,这一回,在计时器还剩下最后30秒的时间时,江源深吸口气,抬腿迈出了他的第一个助跑步伐。

前四步中,他的每一个助跑步伐抬腿的幅度都很高,很明显,在面对从未挑战过的2.26米的横杆高度时,江源也在尽己所能地抬高自己的身体重心和积蓄弹性力量,争取让自己尽可能的有机会越过眼前的这道横杆。

紧接着的弧线助跑中江源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只有足够的速度才能为他提供足够的身体重心腾起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