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弃妇卷土重来(143)+番外

一番考量之下,郑怀远决定把世逸送出国。在国内这个圈子里,世逸永远存着不安分的心思。若是他有那个本事,做爷爷的当然会全力支持。郑家这颗大树,多支起一个人也不是什么事儿。

但郑怀远眼光多毒辣,这个小孙子耳根子软且一片玩心,这样的人不适合官场。贸然把他送进去,郑家绝对会败的。

“你看这些,工、商、文都有,要不要让世逸自己来选?”

郑怀远摇摇头,一切办好了再说吧。想想如今的郑家,如果让他自己选的话,指不定老婆子那边会出什么乱子。哎,都是承业太忠厚,郑恪他们都被他惯成什么样了?

“郑叔,要不是承业兄如此秉性,您会这么相信他?”

提起大儿子,郑怀远一脸满意。拿起纸上,瞅了瞅众多选择,“就哈佛商学院吧,那个名气大,也能学到点真本事。”

“您俩眼光真一致,冯叔也是给冯耀选得这个。”

“哎,儿女都是债啊,真是一辈子的债!”

郑怀远灌了口凉茶,眼中难掩悲凉。

第六十八章

八月中旬,熬过了三伏天,京城的暑气终于是没那么重了。

虽然天儿还是很热,但四合院里绿树成荫,庭院深深雅致幽静,颇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叮铃铃一阵车铃声响起,海峰载着妹妹回来,路过的阿姨热情的朝兄妹俩打过招呼。

若梅从哥哥的车后座下来,脱下帽子扇了扇风。一走进四合院,她整个人就感觉凉快了不少。回房冲个凉,崔荷端来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透心凉甜丝丝的绿豆汤下肚,味道不知道比那些碳酸饮料要好多少。

“军训累不累?”

头顶上的风扇被打开,带来丝丝凉意,若梅摇摇头露出招牌甜笑。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同其他小伙伴们不一样,早前参加过夏令营的他们,现在可谓是整个实验高中军训队伍中的标杆。

“一点儿都不累,教官布置得任务很轻松。哥哥,家里现在事忙,你就不要再抽空接送我了。”

虽然方便面厂出了问题,但父亲并没有放下对哥哥的教育。这个暑假,他不仅要温习高二的功课,还要跟着学习经商的东西。不同于父亲的无师自通,哥哥的天赋显然没有达到那么好。

不过勤能补拙,每天白天他都跟着爸爸去厂里,熟悉每一道生产流程。知道哪个工序上,该用什么样的人。

如何做好生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厂里的财务,成本的核算,以及如何与政府和同行打交道。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初入行的海峰很努力。每天回来后,他都会对着妹妹和爸爸说一遍。温故而知新,若梅和林建国也会把其中的不足告诉他。扎实的理论加上丰富的实践,海峰进步的很快。

“没事儿,反正学校离着咱们家近,费不了多少工夫。”

若梅无奈,刚想说些什么,家里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你好,请问是哪位?”

“是妞妞啊,你爸爸在家么?”

出乎若梅意料之外,打电话来的,竟是许久未见的江记者。刚好不巧,今天爸爸忙到现在还没回来。

“江叔叔有什么事,就跟我哥哥说吧。”

海峰满十八,已经是成年人了。从去年过年起,林建国送礼拜年都带着儿子。所以该怎么对待他,林家的故交好友都有数。

海峰接过电话,边听边点头,时不时的应和两句。只是他眉头越皱越深,最后他干脆摁下了免提。

若梅挽起衬衣袖子,抱着毛绒玩具在一边听着。《京城早报》接到上面的命令,要报道福乐方便面不安全的事。

“是顾主任打来电话,说是上面的任务。他不好在太大的媒体上报道,就让我们尽量捡个不起眼的中缝什么的,混在广告寻人的版面中。”

海峰打着哈哈,听江记者继续说着:“你们是不是认识顾主任,听那口气,他好像很关照你们。”

“顾主任?我们家没有姓顾的亲戚啊。”

顾,若梅仔细想着。她的同学没人姓顾,夏令营中也没有人。但是,这姓怎么那么熟呢?

“妞妞,咱们家在县城里买的房子,就是顾局长家的。”

崔荷的一句话点醒了一家人,电话那头江记者也说了出来:“难道你们一直不知道?顾主任跟顾局长是亲兄弟,哎真是巧,这下可好了。”

三人眼中涌出一股惊喜,买房子还结下了这么个善缘。虽然这事他们有办法应付过去,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梅从哥哥手中接过听筒,现在有了这条件,他们也可以省去许多事,直接开始反击了。

灵机一动,她有了更好的主意。

“江叔叔,这么多年来,《京城日报》一直是有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报纸。我们全家人,包括街坊邻居们,也都一直很信任你们的报道。这次爸爸已经把样品送去了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检测,京城和天津的都送过了,估计这两天就要出检验报告了。”

“哦,是这样?”

若梅点头继续说着:“传闻只是说,我们的方便面里放了防腐剂。但江叔叔和主编,你们都是文化人,那也应该知道,国家是允许放这个东西的,只要不超标就可以。其实我们都知道政府是好意,为了食品安全。但我觉得没必要捕风捉影,引起社会和民众恐慌。”

那边传来江记者的解释:“就一小段话,不会有什么大影响的,注意到的人应该不会太多。”

若梅抿起嘴,只是传言的话她并不怕。这几天跟着哥哥一起读书,兄妹俩已经想好了最有效可行的办法。但如果报纸报道出来,即使是在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也会留下白纸黑字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