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鱼跃农门(314)

杜显关切道,“可是累了?”他也听说前几天李源清四处奔波不得停歇,而又是从京城才赶过来不久,许是身子吃不消了。

“确实是有些累。”他点点头,也不强撑。

赵冬芝眼睛一转,“要不今晚就在这里休息罢,反正卧房多得是呢。”

赵氏刚想斥责她胡说,堂堂县令怎么能随便留在别人家过夜,结果李源清倒是一笑,“也好。”

他脱了官服也不过是个普通人,有什么理由不能睡在养大自己的父母家里?

杜显高兴极了,忙去整理房间。

众人七嘴八舌,反而杜小鱼跟他说的话最少,少到不超过十句,可若放在以前,那是绝不会出现的情况。

她只是静静的坐着,在思考一些问题。

赵冬芝一家走后,屋子里终于安静下来,两个人默契地走到院子里,李源清看着月光洒在她肩头,笑道,“你可是想问我什么?”

“你知道我会想问什么。”只不过他刚才搪塞了黄立树,她不确定他会不会告诉真实的情况,所以,她想了想道,“可是你嫡母阻你前程?”这是最有可能的,听说那谢氏出自名门望族,想来人脉也是广阔的,而李源清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把他从翰林院弄出来也不是做不到的事。

“你就这么小看我?”李源清挑起眉,语气很是失望。

难道不是这样?他自信满满,杜小鱼更加疑惑,“那,那你真是因为爹跟娘才来的么?”

他没答,只是看着她。

那双眼睛像黑色的宝石在夜色里熠熠生辉,可是又像流淌着的温柔的水流,有绵绵无尽的情谊。

他慢慢道,“你真想知道?”

她的心咚的一跳,不由想起那日临别时他在马车上的那一眼。

当时她也是这般感觉吧?

一种说不清的异样,遥远又模糊,她本能的退缩了,竟然不能坚持的问下去,偏过头道,“你不想说我也不勉强。”

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她本该勇往无前的,那么,也许退缩的是他。

因为,即便是站在她面前,即便是如此清楚对她的感情,可是真要现在就说出来,他未必就能办得到。

“我来之前曾去过南岳山,你还记得当初跟我说了什么话吗?”他很自然的又说起别的事。

南岳山?杜小鱼觉得这个词有些耳熟,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悠悠然念了一首诗。

杜小鱼却差点跳起来,惊喜道,“芸薹!是芸薹!”

第197章 菜籽

算起来,那是五年前的事了。

她在《日用本草》一书上看到芸薹菜的介绍,当时就猜到那是后世的油菜花,可是北董村附近都没有,她后来问过李源清,说可有提到菜花的诗歌。

他那时就是念了这首诗,唐朝王禹写于南岳山的玄都观,让她知道芸薹是在衡州府。

可是到底太远了,要种植芸薹,她有心无力。

“你在那儿看到芸薹菜了吗?”她热切的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期盼。

他从袖中拿出一个锦囊,“你打开看看。”

她迫不及待接过来,拉开袋口,往里一看,那些细小的黑黑的圆粒可不是油菜籽么!她急忙倒出一些在手心里,看了会儿,惊讶道,“你居然晓得要晒干?”

冬油菜的话正好是四月收割,这种子如果没有当即保存好,即便是没几天功夫那也是断然不能用的。

他又挑起眉,“你当我多年的书是白看的么?”

她笑起来,把种子倒回锦囊,“是,是,我又小看你了,果然是学识渊博,就算做个庄稼汉都能合格呢。”

他颇为受用,笑了笑道,“这种子是我亲手取下又特意送过来,你可不要辜负我,拿去好好种,将来果真能有好的收益,我亦会推广,日后也是一处美景。”他能想象出那大片金灿灿的花海是何等壮观,假如还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那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于他的仕途也是大有帮助。

原来是早有想法,杜小鱼扬了下锦囊,“我会尽力的。”

正当二人在说着芸薹的事,那边赵氏却在烦恼前任县主夫人温氏,也就是冯夫人的嘱托。

“现在既然来家里了,我倒不好装作忘了,可贸然跟他说这些却又不好,他才坐上这个位置,我就帮人来说好话……”赵氏叹口气,“早知道当初就不该答应。”

“冯夫人那么大排场请你们去看戏,哪儿能不给她面子?”杜显安慰她,“文渊他不会怪你的,你提一下也就罢了,现在晚了等明儿早上再说。快些睡吧,我早些起来好做些可口的给他尝尝。”

两人熄灭灯便睡了。

到了第二日早上李源清起来的时候,只见桌上满满摆了几十盘吃食,有包子,有煎饺,有花卷儿,有白切鸡,有卤兔肉……

赵冬芝见到他就笑,“托你的福了,有这么多菜吃,姐夫忙了一早上。”

杜显在旁边搓着手,又拉开椅子,“文渊,快坐,看看合不合胃口。”

果真是不一般,杜小鱼咂舌,饶是经历过赵氏跟杜黄花生育孩子的事情,她也没有见过如此丰盛的早餐。

在杜显的心里,只怕真没有人比得上他的地位呢!

李源清吃了好些,满口称赞。

杜显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恨不得看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吃掉。

赵氏寻了个机会,果然说起冯夫人的事,说请她们几个去府上看了堂会戏,很好的招待她们,最后隐晦的表达了一下冯夫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