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生存实录(179)
裴霁回深深的看了眼有些心虚的赵效,拉了缰绳带着近百的城卫直奔城外而去。
赵效脸色一僵,等小队将近走完了,他踉跄起身,脸色黑沉,抬抬手招来近侍:“去通知公子,裴霁回已经走了,差不多今夜就可以动手了。”
“是。”
太子作为一国的储君,遇袭不是小事,稍有不慎,国体动荡。
上京城,金鸣殿。
金丝楠木上盘游着金龙,威严庄重,此时更是没人敢说话。
裴平脸色发青,怒而掀案!
“放肆!放肆!真是放肆!”他胡子一抖,严声怒斥。
底下的几位肱骨大臣纷纷垂眼,眼观鼻鼻观心。
裴平扫了眼底下的几人,身量站得很直的上二皇子,面无表情的邹太傅,还有尚书令王赤。
一边的王赤上前一步:“圣上息怒,太子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再且,圣上想想,都护还在安州呢,都护大人办事沉稳,听飞鸽传书,都护已经赶往百里线关了,圣上暂且放宽心才是。”
“哼,放宽心放宽心,朕倒是觉得,让那混账死在外面才好,为了个张侧妃,区区的妾室,就能违抗皇命,违抗律令,当真以为朕不会废太子吗?!”
“!!!”殿中齐齐一震,跪呼:“圣上喜怒!”
有人的目光时不时的看向最前面的跪得端正的二皇子,不知这废太子是气话还是......若是真的,那这二皇子可就白捡了个大便宜了。
可裴次端却神色如常,裴平打量了一眼裴次端就收回视线。
仿佛刚才那句气话,只是为了试探二皇子有没有在太子遇刺一事上下手脚。
... ...
这次裴霁回是接近巳时十分赶去的百里线关,可到了晚上也不见丝毫消息,顾清宜心底担忧,却也无可奈何。
晚上顾清宜没有多大的胃口,半秋只在小厨房为她煮了碗小粥,端着进来时见顾清宜正坐在案桌前写着什么,眉头紧拧。
“姑娘,小粥好了,姑娘好歹吃几口罢。”半秋将瓷碗搁在圆桌上。
“过两日就是寒衣节了,为夫人准备的祭品还是还是前几日姑娘列的那些吗,可还有什么需要添加的?”
寒衣节既是祭祖节,又称为鬼头日,这日都要为亡故亲人送寒衣过冬。
顾清宜握着小狼毫的指间一顿,垂下的眼睫很明显的看出她的情绪越发低落了不少:“嗯,还有昨日夜里霍夫子送来的经书,并上我自己的抄的,明日一起送去寺院罢。”
“是。”
顾清宜搁了笔,起身走到桌前用膳,可不等吃两口,门外就传来了动静。
半春将一封信递给了顾清宜,却让顾清宜的神色一变。
... ...
翌日一早,主街茶馆。
一相貌妩媚的少女坐在二楼的窗侧,低眼就将主街的情景收入眼底,直到看见那披着披风娉婷袅袅的人,她微微勾了勾唇,收回视线。
没过多久,屋外脚步声传来,顾清宜轻轻扣了扣门,推开就与方萂对视上。
“方姑娘?你这玩笑倒不是很好笑。”
顾清宜轻声道,她指的是无故收到的匿名信笺,上面写了想知道顾均一家的惨案,就在城西茶馆一叙。
可顾清宜没料到,写信的人竟然回是方萂。
“清宜妹妹,你说笑了,我今日找你,当真是好心。”
顾清宜没啃声,解了披风递给半春,吩咐:“你们二人先出去守着吧。”
她坐到了方萂的对面,还没等坐稳,就听方萂道:“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你父亲的侍卫一家老小为什么会被灭口吧,我知道你在想是不是他们听了什么密谋,发现了什么秘密。”
顾清宜抬眼看她,不知信不信,神色很平静。
“当年顾均可是与顾大人一起去了百里线关了呢,怎么你会想不到,这唯一活下来的人有很大的嫌疑呢。”
唯一活下来的人,是顾龄安。
“方姑娘,您这是在挑拨?若你当真有实证,我自然会信你,但你与宣安王世子都想将我除去,能这么好心?”
“张家。”
顾清宜神色一顿:“什么?”
“这背后之人就是张家,当初是张家得到了你父亲的行军图,之后还派人来了百里线关查看是否万无一失,这才捡了顾龄安。
不然你以为,百里线关作为安州和庆吴州的交界,怎么张家远在然州,跑到百里线关做什么?”
张家的背后是太子。
“你不会不知道,你今日说这话,会让我也怀疑到你们身上罢?”
“呵,清宜妹妹你尽管去查就好了,那时我可还不认识什么宣安王世子,裴九竹也还被困在封地呢,我们想,但实在与我们不相干啊。”
顾清宜眼眸微微一深,她这是说龄安与张家勾结,可为什么,龄安和裴九竹不应该是一伙的么?怎么一次对龄安下死手,一次在他背后陷害。
“那顾均临死前,将张家的罪证放在了一个隐蔽处,只有他的亲人知道,可看这三年顾均一家安静的模样,估计是不知道留下的线索,否则早就告发了。张家前几月才知道,自然就派人去灭口了。”
“你的意思是,是张家策划了百里线关一案,陷害我父亲?”顾清宜神色越发冷。
这样漏洞百出的话,先不论真假,突然将真相告诉她,转移她的注意力,他们想隐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