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宠田园,农女太子妃(1830)

作者: 湘紫 阅读记录

沧千澈和柳雅左右的走,把沧千渊护在身边。

城虽然小,人也穷,但是街道左右的买卖铺户倒是不少。来来往往的人衣裳不光鲜,脸的笑容倒是还灿烂。

柳雅不由得看了沧千渊一眼。心道:或许还真是给这小子说着了,穷人未必不快乐。或许这里的百姓过得安然,日子也是很舒坦的。

他们四个人虽然人数不占优,但穿着打扮一看是富人。加沧千澈俊美,柳雅俏丽,沧千渊也是玉面童子般的好看,自然惹眼。

连跟在后面只负责牵马的十七都有姑娘家悄悄的谈论,一时间也成了焦点。

这样走在街自然不舒服,柳雅用眼神询问沧千澈,看看他们是不是先找个地方住下来。

沧千澈点点头,示意柳雅找一间客栈。当然,这本来不是女人做的事,不过沧千澈的意思是让柳雅找她名下的客栈,自然得柳雅出面。

柳雅有经验,知道马六如果把客栈开在这种地方,一定是繁华地段。算不是客栈也是酒楼,或是车马行之类的。只要找到一家,在让这里的人给他们安排个靠谱的地方好了。

出门在外,再精通路数的人也不如当地的人面子熟络。所以柳雅还是希望这里有自己的铺子。

可是繁华的街道那么两条,柳雅走来走去的也没见着有“雅”字标牌的地方。

别说是她自己名下的客栈,算是同利银庄也没见着一家。

按理说,同利银庄已经遍布了各大州省、地县,银子也是通存通兑的,十分便利。

柳雅他们本来身是有银子的,但是这几天下来沧千渊开销太大,花的快要见底了。

沧千渊身为皇,身当然是不带着现银的。天下都是他的,他吃谁的都是白吃。

所以柳雅找不见客栈想找间同利银庄兑换银子,顺便以她这种vip客户的身份打听一下城里那间客栈靠谱。

现在什么都没找见,只得碰个运气,找了一间门脸不大,但是看起来很干净的客栈先住下。

柳雅之所以找这间客栈,也是因为这间客栈的后院很大。他们四个人四匹马,没有院子放不下,总不能把马拴在客栈外的墩子吧。

客栈的伙计挺热情。不过话又说回来,哪家的客栈伙计不热情?尤其是看见了这明摆着是贵客的人门,自然是笑开了花。

四个人干脆把连着后院的几间厢房都包下来了。叮嘱伙计把通往后院的小门看紧点,不要再让其他客人随便过来了。

然后是分配房间。按理说,柳雅和沧千澈是夫妻,是应该住在一起的。

可是现在多了个皇,总不能让皇自己住吧。即使皇有影卫,安全问题暂时不用担心,但沧千澈是怕这小子起什么幺蛾子。

也不好让十七伴驾。如果皇发脾气要出去,十七是拦不住的。

最后决定柳雅自己一间,沧千澈和沧千渊一间。十七则是和皇身边一直没露面的影卫一间。

虽然是没露面的影卫,但是十七知道他在哪儿。而且影卫也是人,不可能不眠不休的死盯着皇,有的休息还是要让影卫也休息的。

各自回了房间,柳雅把伙计叫过来。先给了碎银子,然后问城里什么地方有同利银庄。

那伙计笑了,道:“姑娘别问了,我们这城里没有同利银庄。这里没有,这周围的几个县城、镇子也都没有。”

“那是为什么?”柳雅觉得怪,道:“同利银庄的利钱给的高,还可以异地存取,多方便呢?”

“那也没有。”伙计一边麻利的擦桌子,给柳雅泡茶,一边道:“我们这庆平城属于北通州。早些年来了个州府,把这北通州又画了个东、西两区,东区由他自己管着。西区把银庄、商铺、客栈那些大买卖都笼络起来,成立了一个什么西区商会,由会长说的算。”

第2477章 商会的规矩

柳雅皱了皱眉,已经听出这事儿很不对劲儿了。

州府衙门是朝廷的官,他管辖一个州,只是负责这个地区的行政、治安和税赋。当然具体的事务如何分配,柳雅也是不太明白。

但这个州府也得听朝廷的安排和指示做事,他本身可没有任免权。

算是商会势力再大,可也算是民间组织。怎么这州府还能把自己的地盘割开一半,交给那什么会长去管理呢?

柳雅也不避讳,直接问伙计是什么回事。何况这伙计说的如此直白了,显然这件事已经是放在明面去做的。人家不藏着掖着,柳雅何苦替人家遮掩。

那伙计笑了,道:“那商会的会长是州府的小舅子。都是自己家里人,谁说的算还不是一样嘛。”

柳雅听了嘴角抽了抽,暗自翻了个白眼,道:“可是,这又和同利银庄有什么关系吗?”

伙计又道:“我们这庆平城属于西区。按照商会会长的要求,这里通用的银票都是商会专用的。外来的银票也不是不好使,只是要拿到商会去盖个章,缴了银利才能使用。如果没有商会的章,你是拿京城国库的银票来兑换,也是换不来银子的。”

外面的银票拿来了,想要兑换还得先缴利息,这商会算是不做生意也是有大笔的进账啊。

柳雅觉得这事很葩,又问道:“那这里还有其他的什么规矩吗?我见这庆平城的百姓虽然穷,可是看起来并没有多少的愁苦。”

也许这是那个州府的治理方案也说不定呢。这好是划定个自治区,经济什么的都独立起来,只要百姓过得好也行了。

那伙计点点头,道:“那倒是。自从这里的一切商务都由商会统一打理以后,不管是铺面做生意,还是百姓缴粮食,都是很公平的。而且每年还有统一两次发放红利,吃喝用度也是商会统一分配。”

柳雅不解,问道:“商会还管百姓生计?这样的小事怎么管?”

伙计举例道:“如说我们这间客栈有一个掌柜的,两名伙计两个杂役,还有一个厨子。按照商会的规矩,掌柜除了拿月钱之外,每年还可以拿两次红利,商会按照缴税的多少来分配。我们几个则是每月派发粮食、衣服、油盐之类的补贴。这样一来,百姓的生活都是商会来管理,虽然大家都没有一夜暴富,可是谁也没有穷死、饿死啊。而且大家穿的衣服都差不多,每月的钱粮按照你做活的多少分配,也是公平的。”

这……柳雅这次连脑子都抽了抽。这感觉像是提前实现了**?可是又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呢。

柳雅使劲儿的琢磨了半天,又问道:“那这客栈的盈利归谁?”

“当然是商会。这里所有的铺户、店面可都是商会的。给掌柜的、伙计发多少月钱也是有定数的。”伙计笑了笑,道:“这么说吧,像是我这样的伙计,在城里哪一家客栈、饭馆都拿一样的月钱。有的在大饭馆做事,手脚勤快的能得到掌柜的赏识和嘉奖,给发一块红牌子,下一月能多拿一双鞋,或是多给二尺布。差不多是这样的。”

所有的生意都是商会的,这些百姓所有收入都归商会所有,再由商会统一发放月钱和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这个创意乍一听起来确实美好,真的是个人人平等的社会啊。

可是仔细想想,这些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都给商会剥夺走了?

城里没有多么富裕的人家,因为大家都一样。也正是因为所有人都是在一样的生活水平线,没有了攀之心,所以才更加快乐吧。

可是,这样下去人不是麻木了吗?他们以为过着同样的生活,靠自己的劳动来赚钱。

可实际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本来应该有更好的生活才对啊。

不对,这太不对劲儿了。

柳雅又仔细想了想,忽然觉得商会无论怎么样都是拿了大头,得了最大的红利。

暂且不说每年这里所有商铺的收入是多少,光是下面农户缴的粮食有不少剩余了,那些粮食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