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宠田园,农女太子妃(971)
只要在明阳城的范围内,一提起“雅梅居”,是个女人会一脸的神往。
而如果是男人听说了雅梅居,也会有几分的赞许,几分的热络。
因为那雅梅居的老板娘,热情又不风流,美貌却不艳俗。和各家女眷都相处的不错,还会帮着一些夫人们拉拢男人的心。
当地的豪绅都会觉得,自家的夫人如果去过了雅梅居,回来之后总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或是气色好了,或是说话和气了,或是温柔娴熟了。
总之呢,你看腻了的那个正牌大夫人,往往会变得有点不一样的味道了,让男人也忍不住放弃了偷腥的念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会有更多的女人想要到雅梅居来。坐一坐、说说话,或是买点什么最新式样的首饰、最艳丽好看的胭脂,都盼着回去之后能够牢牢抓住自家相公的心。
而今天,锦梅早早的结束了生意,带着两个得力的伙计来到了城门口的大路,遥遥的眺望。
东子赶着马车往前走,远远的看到了明阳城的城墙,不由得赞叹一声:“这明阳城咱们安济城看着要大的多啊。”
柳雅点点头,道:“是啊,明阳城在南平州,那是首屈一指的大城镇了。而安济城,也不过相当于明阳城周边的一个小城而已。”
古代没有省会城市一说,而明阳城实际是相当于南平州的省会城市的。因而也一些小城更大、更繁华。
七娘叫秀宁把马车的帘子掀起来,她也是看看外面。
东子道:“这城里的客栈肯定又多又大,不知道那位公子能包下哪一间来。”
柳雅瞪了东子一眼,道:“再多嘴,一会儿我们到了,你赶车回去吧。我身边不需要多话的跟班。”
东子一听,这才赶紧把嘴闭了起来。安心的赶车往前走。
只是再走了没一会儿,他看到了站在路边的锦梅和两个跟班。锦梅还朝着柳雅一个劲儿的挥手。
东子的眼睛顿时亮了,用马鞭子指了指前面,道:“主子,您看,那位公子果然给安排了最好的客栈。您瞧瞧,来接迎的伙计看着那么机灵,穿着的衣服也好。那站在路边招手的,应该是老板娘吧?长得可真是好看。”
“当然是老板娘,不过不是客栈的老板娘。”柳雅把手里的马鞭子挥过去,在东子的肩头轻轻的抽了一下,道:“好好赶你的车,走稳当点,别颠着了车的七娘。我过去看看。”
说完,柳雅一催马,朝锦梅奔了过去。来到面前,跳下马来,笑着道:“你怎么亲自来了?”
锦梅立刻道:“主子回来了,我当然要迎出城外啊。只是没有十里相迎,委屈了主子。请主子责罚。”
柳雅把手里的鞭子扬了扬,作势要打,说道:“再这么说话,我才真的要罚你的。这些日子,越是走近这明阳城,听到的关于你的事情越多。你能这么有心的把雅梅居经营下去,也是辛苦了。我这个主子没出什么力。”
锦梅听了,很真诚的道:“没有主子,哪有锦梅的今天?锦梅这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是姓柳的,我叫柳锦梅。”
柳雅吸了一口气,拉过她的手,再使劲儿的一拉,将她拉到身边,和她拥抱了一下。
锦梅对于柳雅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份真诚的收获。如果当初柳雅对她稍有不信任,或是不想帮忙的话,也真的不会有今天的锦梅了。
不过,柳雅也不怎么善于表达感情。和锦梅拥抱了一下,也算是最炙热的表达了。
松开手,锦梅赶紧让身边的跟班给柳雅请安。
这两个小跟班柳雅没见过,不过看着都挺机灵的,赶紧跟着叫“主子”。
锦梅解释道:“这是两个月前收下的小徒弟,一个会做香,是家传的手艺;另一个很勤快,能说会道的,帮我打理铺子。”
柳雅点点头,掏出两块银子递过去,算是打赏。两个小跟班竟然不接,直看着锦梅。
锦梅说道:“你们记着,这位柳姑娘是我的主子,她的话我的话还要管用呢。以后柳主子的吩咐,不必问我,直接要去做,而且还要用心的做好。柳主子给的赏钱,你们收了,要感激在心。”
两个小跟班这才接了银子,连声说“谢谢主子”。
正说着话,东子已经赶着马车过来了。
柳雅拉着锦梅过去见过了七娘,和紫若。还直接介绍七娘说:“这是我姨娘。”
锦梅最甜,会来事,自然是跟着叫了好几声“姨娘”。
七娘把头插着的金钗取下来,送给锦梅道:“好漂亮的姑娘,看着真叫人喜欢。我这一路过来,也没带着礼物,这支钗还算是个玩意,送个你了。”
锦梅连声道谢,双手接了,插在了头,笑着道:“姨娘看看,是不是戴歪了?”
七娘说:“没有,挺好看的。”
柳雅又介绍紫若,这次她没说紫若是她的姐妹。而是道:“紫若姑娘,以后会是我的得力助手。我预备让她先跟着你一段时间,你看看她合适做点什么,我自然会在安排她去别的地方。”
言外之意,是让锦梅带带紫若,并且试探一下看看她究竟能在哪一行做得好。
当然,柳雅也不会让紫若留下来和锦梅抢饭碗,雅梅居是锦梅一手创立的,柳雅是永远都要交给锦梅来打理的。
所以紫若,是要另作安排的。这要看看锦梅的眼光,和紫若自己的能力了。
至于秀宁,锦梅是认识的。当初柳雅月事突然来了,秋影是叫锦梅安排人去把秀宁接来的,所以也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了。
一转头,东子则是已经和那两个小跟班说了话,也熟络起来。
第1321章 在雅梅居的清闲日子
东子嘴快,也是个自来熟,和那两个小跟班唠的倒是挺近乎。听着,好像是连两个人的家世都问过了。
原来,那两个跟班是家乡遭了水灾,家人带着他们逃难出来,却又走散了。
等到找回去,其的一个的老爹已经过世了,娘亲生了重病,姐姐也被当地的乡绅霸占了。
另一个更惨,全家人六口人在路遭了瘟疫,只剩下一个才三岁多的小妹妹,被个邻居带着逃了出来。
这两个小子都算是家破人亡了。一个背着重病的老娘,一个抱着只会“哇哇”大哭的妹妹,只能去要饭,最后敲开了雅梅居的后门。
锦梅见他们可怜,留下了他们两个。给那个重病的老娘治病,然后让那老娘帮着另一个照看着妹妹。这才算是把他们两个安顿下来。
带着妹妹的那个,是有家传的手艺会做香的,叫福来。说是什么香料都能调配,熏衣服用的薰香,香粉胭脂里放的香料,还有庙里的供香、黄香,他都能做出来。
另一个确实能说会道,短短时间和东子聊得火热,名字叫阿达。
柳雅在一旁听了,都暗自挤在了心里,琢磨着这两个小子好好的栽培一下,还真是能有个大用处呢。
都互相见过了,也认识了,锦梅问柳雅:“主子,是先进城到雅梅居去呢,还是直接回庄子里去?”
柳雅看看天色,已经有些晚了。虽然庄子距离这里已经不远了,但是往那边的道路不如进城好走,怕七娘颠簸受累,道:“去雅梅居吧。”
锦梅答应着,一行人往回走。那两个伙计说是要帮柳雅牵马,柳雅说漠云脾气不好,还是自己牵着马,和锦梅边走边说话。
东子则是赶着车,叫那两个小子在他身边,也是一边走着一边说话,进了城。
雅梅居现在发展的和之前又是大不相同。因为柳雅肯投入,所以最近又买下了原本雅梅居左右隔壁两间铺子。两边一打通,变成了这条街首屈一指的大铺面。
而且后院地方也大了,光是房间有十来间,还有马厩和车棚,另外还修了一个小花园,不过花园里没有种花,种了好几样时令时鲜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