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自救指南(9)
郝嘉挪步到讲台,拿到了属于她的一封平信。
发完信,班主任沉着一张红脸走了。
信封上写着“现代中学,高二七班,陈牧。”
郝嘉打开信封,一张信纸,信纸上画着一株向日葵,一行小字上写着:“像我对的思念,日益茁壮。”郝嘉照着信纸上的字,抄写了一遍:“像我对你的思念,日益茁壮。”她小心翼翼的贴上邮票,准备寄回去。
信封的邮戳上:2007 年 9 月。
十六年后的买菜回来的路上,狂风大作,郝嘉回想起高中时候的往事。
通信的男孩已经长成被寄予厚望三十而立的男人。
两人在狂风中艰难的走回家,路程不远,只是风大。
跑进陈牧家单元楼的一刻,大雨顷刻下起来,幸亏没有淋到。
这栋楼郝嘉并不陌生,当年家属院拆迁之后,郝嘉家和陈牧家各奔西东,陈牧家就搬到这里,也算当时特别好的小区,二十多年过去,新居变成旧楼。
郝嘉看着楼门外的大雨出神,陈牧没有打扰她,两人躲在楼栋里不约而同的感受着大雨。
半晌,门外有人进来,打乱了他们此刻的沉静。
陈牧说:“走,回家吧。”
郝嘉跟着陈牧爬楼,问:“你自己住在这儿?”
陈牧回答:“你怎么知道的 ”
郝嘉笑答:“我觉得你应该不会和叔叔阿姨同住。”
陈牧说:“他们现在搬到新房子去了,这房子离我上班近,我就自己住这。”
门开了,陈牧招呼郝嘉:“你随便坐,我去做饭。”
郝嘉四处环视,铺设简单,重新装修过的样子。
虽是老房,但南北通透的房屋格局就算在暴风骤雨之下都透着明亮氛围,房间干净,看上去是男人独居的氛围。
郝嘉记得这房子最初的样子,当年流行的木质精装,整个家被昏黄色的木头包裹住,房间里一股木香,潮湿天气浸染久了,木香变成腐朽味道,混杂着人生活的气息,另有一番温馨。
郝嘉走到厨房,问:“我帮你吧。”
陈牧没有拒绝,把一头蒜递给郝嘉:“扒头蒜。”郝嘉接过蒜,闷头扒。
肥肉下锅练出晶晶亮的猪油,挑出油渣,葱姜蒜爆香,下五花肉翻炒,汇入大白菜,粉条,盖上锅盖焖煮,一顿操作,陈牧很熟练。
一边炖菜,另一边清理鲤鱼,同样简单做法,只要葱姜蒜爆香。
“你平时都自己做饭啊?”郝嘉问。
“很少,工作太忙了。”陈牧说,又补充:“不好吃千万别勉强,哈哈。”
“不会的,我和你差不多的水平,我看这做饭步骤,咱们吃得都差不多。”郝嘉说。
“也算家乡菜吧。”陈牧说。
郝嘉沉默了,看着厨房的窗户上一层雾气,外面雨越下越大,气温骤降下来。
“你出去吧,一会儿等着吃。”陈牧把郝嘉推出厨房。
郝嘉呆坐在沙发上,困意袭来,竟不自觉的倚着沙发睡着了。
家属院南北朝向一排排平房,每排有五户人家,郝嘉家在最后一排的西边第二家。
邻居之间没有墙垣大门,墙是稀疏的篱笆。
郝嘉出生的前一年,她的母亲挺着大肚子在院子里栽了一棵葡萄树。
葡萄树越长越繁茂,院子里抬头五米朝上的位置搭着架子供葡萄枝桠蔓延,葡萄密密麻麻结满整个院子,还有很多爬上房顶,可那棵树的根基却是弯曲干枯像朽木一样。
葡萄长势太过喜人,郝嘉的父亲经常踩着水台爬上房顶摘葡萄,她在下面举着脸盆一盆盆的接下来,给住在同一排的邻居们送去。
葡萄藤枝叶繁茂,像一把荫凉的大伞,多少年的仲夏夜里,庇护着他们一家。
午后,窗户被轻轻敲打的声音,郝嘉往外看过去,陈牧扒着窗台冒出头来,俩人眼神对上,郝嘉示意他赶紧离开,自己趁机溜出去。
小孩子是不睡午觉的,抓住大人们中午下班吃完饭午睡之间的两个小时珍贵时间,他们跑到家属院中心场地篮球场,在烈日下疯跑。
“郝嘉,这个给你。”陈牧从身后拿出一支雪糕递给她。
麻酱味雪糕,花生香味浓郁,冰凉丝滑,是正午解暑的最佳味道。
郝嘉接过雪糕,小心翼翼的撕开薄纸皮,伸出舌头,凑到雪糕上。
“郝嘉……”轻柔的一声,郝嘉从梦里醒过来,她睁眼朦胧的看到陈牧的样子。
郝嘉揉揉眼睛,尴尬的说:“我睡着了?”
陈牧点点头,问道:“打扰你做梦了?”
“嗯,我正做梦吃雪糕呢!还没吃到嘴里,就被你叫醒了。”郝嘉口气里带着一丝遗憾。
“什么雪糕,看看冰箱里有没有?”陈牧说道。
“你还记得五毛钱一根的麻酱味雪糕吗?味道有点像花生。”郝嘉回忆着记忆里的味道。
陈牧从冰箱里“变”出一支麻酱味雪糕,还是用纸皮包裹的老包装。
郝嘉一丝狂喜,倒不是多馋,而是刚从梦里苏醒,现实又与梦连上了。
真的吃到了麻酱味雪糕。
只是梦里和现实,相距二十多年,甚至更远。
陈牧没递给郝嘉,又塞回冰箱,说:“先吃饭,吃完饭再吃冰棍。”
郝嘉悻悻地说:“好吧。”
饭香扑鼻,猪肉白菜炖粉条,红烧鲤鱼,烧茄子,疙瘩汤已经摆在餐桌上。
郝嘉一屁股坐下:“好香啊,好饿。”
“洗手吃饭。”陈牧把筷子递给郝嘉。
“手艺可以啊,陈牧。”郝嘉赞许着,陈牧给郝嘉拿了一双新的筷子递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