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九妹故意为之,轻易得来的东西,总不会珍惜。只要千辛万苦得来的东西,才会越发珍贵,越珍惜。
在杜五郎的眼里,小九儿是可以和酒仙沟通的人,有大神通的,她的话,自有一番道理。
“好,就按照小九儿说的做。”杜五郎点头道,开始跟杜九妹根据笔记本上的配方,一一调配生料。每种配方有两坛,每一坛子,大约十斤的生料,一坛子放了酒果,一坛子没有放酒果。
这样做不仅可以进行横向对比,也可以进行纵向对比,提高实验效率。
见五哥答应,杜九妹很是高兴。
兄妹二人在酒坊的一个单独的房间里折腾,没人来打扰他们,宋明吩咐大家,这是大侄子在研究新酒呢!
每一种配料用多少,必须经过严格称量才会放入生料坛子,折腾到太黑了,才弄了十种。
“小九儿,反正这个不急,咱们明天继续弄吧?”杜五郎是男人,还可以撑撑,但小妹是娇娇娃,不能累着。
杜九妹一直蹲着,的确有点累,道:“那好吧,明天咱们继续。反正只要做好标记就好。”
“好!”听到小妹的话,杜五郎收拾好东西,检查周围,这才带着杜九妹离开酒坊。
刚出酒坊,就看到杜八郎往这边走。
“吃饭了,你们在酒坊,肚子就不饿吗?”杜八郎问道,他读书的时候,总觉得饿。
好在家里有点心,可以偷偷吃点。
“忙着各种配方,忘记了。今年读书还算顺利吗?”杜五郎问道,他是嫡长孙,不需要仕途,只是在早上读书明理,所以并没有压力。
第二百九十六章 云嬷嬷回广陵府
杜八郎有时候羡慕哥哥,不需要科举,不过想到哥哥喜欢的酿酒,想到酿酒师时的那股味道冲,他还是读书吧。
“还行,我和阮君,我们互相检查背诵,做爷爷给我们留下的功课。”杜八郎回答道,虽然很累,但他能应付过来。
因为他当着父亲的面说了,一定要考上秀才,举人,进士,金榜题名。作为以后言而有信的人,他要努力实现!
两人回家,大家都在等着他们两个了。郑嬷嬷,吴嬷嬷站在一边,六个丫鬟伺候他们一家吃饭。
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但现在已经习惯了。
以前他们吃饭的时候,说说笑笑,很有气氛,可郑嬷嬷,吴嬷嬷站在边上,他们要遵守所谓的规矩,食不言寝不语!
郑嬷嬷,吴嬷嬷看着小主人们的转变,很是欣慰,现在可能他们坐在表面,等到坚持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主人们长得好,使用这些礼数,也别有一番美感,不愧是王爷和王妃的后人。
以上纯粹出于郑嬷嬷,吴嬷嬷爱屋及乌的心理。
翌日一早,杜五郎跟着杜八郎,阮灏君读书的时候,恒五过来,教导他们礼仪。
家里没人教阮灏君,现在见恒五教杜八郎,阮灏君也跟着学。恒五知道阮灏君的身份,同样是世家子孙,也乐意教阮灏君,结个善缘!
学的时间不长,只有一个时辰,而且三天学一次。虽然不重,但恒五要求。他们平日里需要这些礼节的时候,让他们一定要用上,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把礼仪融会到骨子里,才不会有那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都是聪明的孩子,倒也能完成七八分,恒五已经很满意了。等到老主人回来。小少爷可以学会全部礼数了。
下午的时候。杜五郎跟着杜九妹继续配制实验用的生料,确定无误之后,才关紧生料发酵的屋子大门。要是只有他一个人有。
杜九妹一家的生活,平淡中有忙碌,慢慢适应身份的转变,各自做着努力。
且说那云嬷嬷得到消息。离开晋县,回到广陵府。这里是广陵王的封地,被称为广陵府。
广陵王就是这片土地的土皇帝,虽然没有干预当地政务的事情,但他手里有三万强兵悍将。身份高贵,自然是这里当之无愧的土皇帝。
虽然朝廷有派来知州,但来此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访广陵王。若是碍了广陵王的眼。这知州别说在这里做事了,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
不过广陵王一向深居简出,只要不是有人不开眼地找他麻烦,不是特别昏庸,他很少干预当地的政务,所以个历届的官员相处还算不错。
慢慢地,在广陵府做过官的人总结出在这里围观的原则。在这里当官,你贪点小钱可以,但必须给老百姓做实事,断案公正,不能偏袒有钱人。
正因为有广陵王坐镇,广陵府非常繁荣,商业,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百姓安居乐业!
云嬷嬷回到王府,虽然急着去跟王妃汇报,但一路风尘,身上指不定有脏东西呢,冲撞了王妃,她辛辛苦苦在外奔波这么长时间白搭了!
云嬷嬷洗漱好,换了件干净的衣服,才去给王妃请安。
继王妃于氏今年四十八岁,保养极好,看上去并不像快五十的人,反倒是像个风韵犹存的三十多岁妇人!
“给王妃,二少夫人请安!”云嬷嬷连忙跪下,给两人磕头。
继王妃于氏点点头道:“起来吧,一路辛苦了,赐坐!”
这个二少夫人,就是继王妃的娘家侄女小于氏嫁给了广陵王远房的侄子。之所以能被王妃看中,因为杜良是广陵王从小抱过来的那个孩子。
其实杜良虽然在王府长大,但算不上广陵王那个抱的,是那些远房的人,看到广陵王子嗣丢了,以安慰广陵王为由,送来一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