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粮商也不怕,反正老百姓就指望土地,没有其他进项,只能卖粮食。现在不卖,哼,等着吧,等你们想卖的时候,再降一成。
广陵府城外,修建了九个粮仓,准备放置收购当地的粮食。
杜大山专门做这件事情,拿了家里的二十几万两银子。他们收购当地的粮食,用来酿酒。或许小麦不是酿酒最好的原粮,但有酒果在,出酒量不会减少,味道也不会差。
宋明,陈桥,冯祥等人派人去广陵府下面的村庄张贴榜文,大量收购粮食,每斤小麦五文钱,这可是最贵时的价格。
有很多人不相信,但大部分的百姓相信广陵王的威信,则是拉了少量几袋粮食先来卖,试试看,没成想,原来是真的,当场检验,当场称重,当场给钱,绝不拖欠。
杜大山在四个城门口设置了收购点,严格执行收购标准,一时间,很多人拉着粮食从四面八方到城门口。
源源不断的粮食被送到粮仓里,粮食越来越多,钱财越来越少。
然而小麦价格很高,有那些偷奸耍滑的,居然买了陈粮买过来,直接被负责检查粮食的人通报上去,关到牢房里,一连发落好十几人,再也没人敢钻空子了。
杜大山收粮食的举动,浩浩荡荡,没有半点遮掩。
当地的老百姓,拍手相庆,感念广陵王和广陵王世子的好,在当地非常得人心。
第四百零八章 收购粮食起风波
原本那些粮商以为广陵府世子只是吓唬一下他们,并没有放在身上。五文钱,明明三文钱就能收购粮食,为何还要给五文钱呢?
广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会让这个傻儿子糟蹋钱呢!
这不是明晃晃的告诉世人,广陵王世子,人傻钱多,速来!
不知外地的粮商这么想,当地的粮商也以为如此。以前广陵王为了当地的老百姓,也曾经做过收购粮食的事情,但时间都不长,只要把几大粮仓填满就不再收购了。
就在众位奸商暗暗腹诽杜大山笨蛋傻瓜的时候,杜大山已经收购了大约广陵全府两成的粮食,足足十万石。
到了夏天,外面蝉鸣,扰得人心神难安。
“不好了,不好了……”一个账房模样的干瘪老头,像一阵风一样,飞奔进来。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后面有只恶狗追着呢!
正在打盹的一个肥胖中年人,顿时吓了一条,揉揉眼睛,没好气道:“大呼小叫,吓死老爷我了,不像话。快点说,到底什么事情?”
那干瘪的老头上气不接下气,道:“老……老爷,不好了,那广陵王世子现在已经收了两成的粮食。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咱们别想收到一粒粮食。”
中年胖子,正是从其他地方过来的粮商之一,卫风。
听到这话,卫风“噌”地一声站起来,不相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元账房连忙说道:“广陵王世子已经收购了广陵府的二成的粮食。”
“两成?”卫风一愣,“当地的百姓一般会留四成的粮食,只会卖剩下的六成。现在已经被收购了两成,那还有四成了。”
“是啊,属下看到很多人都开始着急了,咱们该怎么办?收,还是不收?”元账房征询问道,他们赶过来,就是为了收粮食了。
卫风紧皱眉头。道:“那。那,现在价格如何?”
“还是五文钱。”元账房回答,“这个价格收购的话。咱们运回去,赚不了几个钱了。”
“还是五文?”卫风一听,气愤地用力在桌上拍打一下,“广陵王世子。为何收购这么多粮食?难道想举兵早饭吗?”
元账房听了,吓了一跳。造反?这可不是随便说的,连忙提醒说道:“老爷,这话……这话可不能乱说……”
卫风觉得说得过分了,这里毕竟是广陵王的地盘。得罪了广陵王,他就别想走出广陵府了。
“我们离得远,没必要在这里收购粮食了。咱们去其他地方吧。”元账房建议道,人家广陵王世子收购的粮食。价格高,当地老百姓当然愿意卖给他了。
不愿意出钱,又没有对方的权势大,灰溜溜的离开,才是最好的决定!
卫风想想,转头道:“去看看其他人呢!”
“是,老爷。”元账房顾不得喝一口茶,赶紧出去打探消息。
这样的状况,不光发生在卫风这里,其他几个粮商派来的管事也着急了。想找个对策,但奈何这是人家广陵府的地盘,人家乐意高价钱收购粮食。
他们在外面也不敢抱怨粮食价格高,因为到处都是卖粮食的,若是被听见了,是要被群殴的,被人打了也找不到谁打的。
十天过去了,杜大山又收了两成的粮食;又过了五天,又收了一成,便开始停止收购了。
这里面的三成粮食用来酿酒,两成粮食是储存起来,万一遇到灾害,用来赈灾的。虽然发生灾害,朝廷会派人赈灾,但广陵府这里山高皇帝远,等到赈灾的粮款到了,估计这里的老百姓都要饿死了。
故而每年广陵王都会收购粮食,以防万一。
这些收粮食的管事们,一事无成地回去了。没有收到粮食,定然会惹怒主子,不过幸好不是被其他粮商收取了,而且广陵王世子收了。
人家广陵王世子天时地利人和,他们这些压低粮价的外乡人搬离粮食都收不到啊!
管事们不管说广陵王的是非,但这些管事背后的主子们,那都是各大势力的代表,尤其是在京城,不安分了,开始散播广陵王大肆收购粮食,密谋造反的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