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奉孝夫人是花姐[综](175)

罢了……

谁让他年纪大呢?

诸葛亮浅浅的吐出一口气。

从此后他就真的是阿婉的弟子了,他能感受到,从刚刚开始,他就已经变得极其不同了,他不知那种感觉是什么,但是隐隐约约能感觉到一股气流在身体里面缓缓的转动着。

恐怕这就是阿统所说的内力了吧。

“师兄。”

诸葛亮对赵云点点头,十分给面子的唤了一声。

赵云瞬间就高兴了,阿婉看着他们相处的极好的模样,也缓缓坐下:“既如此,咱们便用膳吧。”

很快,女婢们鱼贯而入,手里提着餐盒,为他们送上膳食,极为年长的男子桌上都放了一玉瓶的梅子酒,膳食更是少有的丰盛,一群人吃的宾主尽欢,都十分开怀。

待筵席散去,其他人都起身告辞,唯独阿婉与诸葛亮以及庞统二人留下。

庞统是要面临考核,而诸葛亮则是要传授长歌门的内功心法。

回去的路上,曹丕一路心事重重。

曹昂曹铄走在旁边,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激动,尤其是曹铄,恨不得现在跑回去抱着自家阿姐的大腿喊‘他也要拜师’了,虽说他已然认同阿婉的话,准备做个文士,可到底年轻气盛,还有几分想要练武的念头。

“阿姐真厉害啊,秦岭……只有雄鹰才能飞出来的地方,那里面住着的真的是……”

曹铄的话未说完,却不代表曹昂不知他想说什么。

其实曹昂也很好奇,秦岭之中……那可传说中无法通过的险峻之地,若阿姐真的来于秦岭之中的话……那么她还是人么?是不是……

他陡然想起长恒长罗两地百姓为她取的名字‘司农仙子’。

仙子啊。

难道说,阿姐早已成了仙么?

又过了几日,诸葛亮将长歌门的内功心法写在了绢帛上,然后将纸质的书归还后,诸葛瑾也终于要走了。

荀彧是极舍不得的。

赵云训练的骑兵他看在眼中,如今已经日入正轨,可见少年将军在练兵上是一把好手,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年轻气盛了,可诸葛瑾作为长子,从小养的内敛沉稳,让荀彧越看越舍不得放手。

送他走的时候,荀彧表现的比阿婉还要依依不舍。

那模样就好像他和诸葛瑾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一般,两人手拉着手,说出的话都是满满的不舍,诸葛瑾也被荀彧这一腔真诚感动了,白皙的脸蛋上面满满都是不舍。

只可惜,诸葛瑾一腔真情往江东。

于是他骑上马,头也不回的跑了,包袱里只带了一些银钱,还有几套衣裳。

“长兄此次一别,恐怕此生再见艰难了。”

诸葛亮望着那道身影消失,幽幽的叹了口气。

他手里牵着自己的大弟诸葛均,两人目送兄长离去,孝期还未结束,兄长便已奔赴未知的前程,诸葛亮心知诸葛瑾仰慕孙策,只孙策如今还在守孝,如今诸葛瑾会去哪里,便是诸葛亮也猜测不到。

“二哥,回吧。”

诸葛均拉了拉诸葛亮的手。

大诸葛章氏是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过世的,那时候诸葛均刚刚出生,家中无主母,诸葛珪又忙于政务,所以家中大小事务皆由诸葛瑾来处理,等终于小诸葛章氏入了门,诸葛瑾又被诸葛珪亲自带在身边教导,以至于诸葛均从小便与诸葛亮更加亲近。

如今诸葛瑾走了,他虽然怅惋,却没有多少离别之伤。

毕竟现在这个世道,分道扬镳似乎都显得极为寻常。

大丈夫不被亲情绊住手脚,大丈夫不阻碍他人前途,所以诸葛亮和诸葛均两人送完了兄长后,回去脸色平静的投入了学习中,反倒是诸葛章氏和两个诸葛小娘子躲在房里哭了半天。

兔舍中的兔出窝的数量越来越多,有时候阿婉过去看兔舍,都会产生一种若是这个兔舍哪一日出了事,这些兔跑了,恐怕东郡要面临兔灾了,这样的想法。

不过,好在那些部曲们,还有他们的妻子们,对兔舍格外的重视,以至于兔舍十分的安全。

天气渐渐冷了下来。

阿婉连忙将攒下来的兔毛全部都取了出来,又让糜芳调了几万卷的布来,不是什么好布料,多是一些粗布,阿婉将兔毛拼接后反缝在衣裳里,做成了贴身的款式。

然后将这种衣裳的模样用绢帛画了下来,让丫鬟们率先学会了,等丫鬟们学会了再去各个营地的居住区将那些娘子们聚集起来,教导他们做衣裳,那些娘子们做手工早就习惯了,如今只是换了一种款式,很快就上了手。

阿婉抱着兔毛做的暖手套,站在门口看着里面那些娘子们做衣裳。

不由得蹙眉:“不行,人太少了,做出来的衣裳远远不够,前线还在打仗,若毡衣跟不上的话,恐怕这个冬日就难过了。”

“为今之计只有发动百姓妇孺一起动手才行。”糜芳作为一个商人,一眼就看出这里的生产力不足的问题:“且如今兔毛足够,可布匹却恐怕不够。”

“濮阳城内妇孺有多少,杀些兔子作为报酬,张贴告示,缝衣三十件,可换肉兔整只,缝衣五十件,可换整兔皮一张。”阿婉想也不想的便说道:“至于布料,苎麻、苘麻抽丝皆可纺布,实在不行,将山中所有葛全部收割,纺布三百尺可换肉兔两只和稻米一斗。”

阿婉带着糜芳往外走:“如今我们全力支持阿父那边的粮草军需,至于城中……且先缩减些吧,等兔再多些,便取了皮毛在城中售卖,明年得再捉些山羊来饲养,再养些野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