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惊!傻子竹马竟要我以身相许(93)

作者: 周不一 阅读记录

“一个多月前到的,虽也没将榆州的吃食都尝一遍,但也晓得几处味道不错的馆子,其中一家早点铺子离喜来客栈便不远,不过几百米的距离。”

“成,那咱们今日就去那儿吃,我前两日才刚到榆州,可不知道路,你们可得带着我去。”

“没问题,您跟我们走就成。”方临宁道。

一行三人很快到了早点铺,这家铺子外边儿瞧着没什么吸引人的,甚至门面看起来有些破落,也只是竖了根旗杆,上面随意的写着早点两个大字。

但一进门,店内的空间要大上许多,人也几乎要坐满了,看起来确实很受欢迎,不过也还是有几处空位。

“这菜瞧着卖相还不错,让我尝尝味道,你们也吃?”待菜上来后,安大夫迫不及待的动了筷子。

“安大夫,您吃,我和陆乾早上来之前吃了早饭。”方临宁道。

“行,那我可吃了。”安平之也没客气,边吃还边点评道:“这蜜渍豆腐羹软嫩却有弹性,不错,洒蒸鸡也一点儿不油腻,有水平,还有藕黄芽……这么好的菜我又饮酒了,这地儿卖不卖酒?”

“卖是卖的,但只有一种竹叶米酒。”方临宁道。

“那小二,来壶竹叶米酒。”安大夫朝店内喊道。

这顿早饭安大夫吃得相当满意,余下的半壶竹叶米酒也没浪费,用随身的酒壶带回去接着喝。

“行了,吃饱喝足了,小宁,你们回吧,我也准备去下一处了。”安平之道。

“安大夫,您这就要走。”方临宁惊讶道,他还以为对方会多留几日。

“对,我本就是游历四方,这榆州也已待了几日,正好碰到你们,也就不必再回春岭镇一趟,我准备再去北方走走,”安平之说完,又提醒道:“药方上余下的两味药材,一味就是榆州盛产的羌兰子,还有一味酸齿昆,这味药稀少珍贵,怕是得京城的药房才有。”

“安大夫,多谢告知,我和陆乾会尽快去京城一趟将酸齿昆买到,”方临宁忙道谢道,说完后,他又将备好的银两拿了出来。

但还未等他开口,只听安平之道:“小宁,你把你那钱袋子收起来。”

“安大夫,我知晓不论多少银子,您的恩情都无以为报,但无论是于情于理,这钱都应该给您。”

“小宁,我从前便已说过,我是把你们当朋友才愿意帮这个忙,日后我也保不齐有事要让你们帮忙,你怎能这般快与我划清界限?”安平之道,“再说,今早你不就请我吃了饭,把钱收起来。”

“安大夫,这钱”

“打住,打住,我得走了,走了,后会有期,希望下次再见,陆乾这小子已恢复如常了。”安平之说完也不等方临宁再说话,便直接离开了。

“宁宁,我们要追上去吗?应该追得上。”陆乾问。

“不必了。”方临宁道,即便追上去,安大夫也是不肯收,白白浪费了对方的功夫,他想着不如就将这些钱以安大夫的名义一起投到他们的轮椅生意中,等挣了钱到那时再分红给安大夫。

方临宁和陆乾与安平之分别后,便就近去了趟药材铺子,榆州的药材铺子里最不缺的便是羌兰子,俩人买好后便回了家。

“陆乾,今晚我们把行李收拾好,明日就动身去京城。”方临宁道。

第64章 那大夫已回了京城

“宁宁,我们不等徐犹他们传来消息了吗?”陆乾问。

“先不等了,到了京城与徐犹他们会面了再直接解释。”方临宁道。

本来他们二人来榆州城之前,马大夫是给了他们一封信的,让方临宁和陆乾来日去京城时能直接去见他的好友医病,但不久前,马大夫又给他们传了信过来,说他那位好友这些时日出了门,去其他地儿找一味稀贵的草药,不日才能回京,让他们别急。

也正是因此,方临宁和陆乾便没随徐决徐犹二人一起去京城,而是想先在榆州寻一寻有没有合适的大夫,等徐犹他们传来消息再去也不迟。

不过既然知晓那最后一味酸齿觅只有京城才有,那他们便没理由再在榆州浪费时间了。

两人的行李也很好收拾,第二日卯时便乘着租好的马车出发了,在天色将将黑下去时入了城门。

若说之前榆州已比春岭镇繁华许多,白日里那些馆子铺子也是人来人往了,但到了晚间,街道上是没什么人的。

可这京城却是不一样,城外的天色分明已黑透了,只高大的城门上挂着几盏灯笼,在远处需得提着灯才能瞧到路,可一进城门,这城内竟恍若白昼。

“宁宁,这里就是京城了吗?好好看,好漂亮啊!到了晚上,街上竟还有这么多人,他们穿的衣服看起来也很好看。”陆乾好奇的四处张望着。

而且这街道任何一处的建筑与景色都是不同的,不论哪一处都是繁华绚丽,因着之前徐犹和徐决未具体提起过住处在何处,所以方临宁和陆乾这晚在街上找了个价格还算便宜些的客栈,早早歇下了,打算等明日再去寻徐犹他们。

不曾想第二日一早,房门便被人敲响了,接着竟传来了徐犹的声音:“临宁,陆乾,你们起了吗?”

“徐犹,你怎么知晓我们在这儿?”方临宁起床开门后惊讶道。

徐犹笑了笑,“临宁,你们所说的那位大夫这两日已回了京城,我昨日正好派人去告知你们消息,不想派去的那人扑了空,回信说你们是已来了京城,找人打听了一下,便晓得你们住在此处。”

“本来我昨晚就打算来接你们回我们住处的,不过那时已有些晚了,阿决说让你们先好好睡一晚,等明日也不迟,便等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