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160)

“咱哥儿不差……也配得。”

方雾便笑:“那是自然。”

*

又是一日大集。

小白马拉着鱼丸往县里去。

这几日陶青鱼跟方问黎一直是住在陶家的,去县里卖鱼丸也是用马车更方便。

不用赶太早,辰时初起来也差不多。

照旧是老位置,马车停下后阿修跟陶兴旺合力将鱼丸抬下来。

陶青鱼则跟方问黎回进福巷,将摆摊要用到的木板、炉子之类的拿出来。

不一会儿,卖鱼丸的台子搭好了。

早等着的回头客一见陶青鱼,立马围了上来。

“小鱼老板,给我来十个。”

“我来五个。”

“……”

鱼丸配菜多样,都是自家地里的新鲜菜。

做法也简单,丸子在沸水里滚过一朝,加入最简单的盐这些调料就成。

带来的鱼丸多。

一旁杨鹊也跟来,端着木盆现做。

众人围着瞧了瞧,见那鱼肉新奇。有闲钱的也愿意来上一碗边吃边看。

“小鱼老板,你家这丸子称斤卖不?”

陶青鱼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问。他笑道:“卖,不过现在能卖的量不多。价格也说不上便宜。”

“你说个价就是。”

“一斤三十五文。”

“嘶……这可真是不便宜。比猪肉都贵了。”一旁的客人嘀咕。

陶青鱼道:“这丸子做起来费时费力,我还是按低价了卖。若只尝尝味儿,诸位来摊位上吃就成。”

鸣水县不比江阳府其他县城,但吃个鱼丸的人家还是不少的。

有好这口的,立马爽快付银子。

就这样一边卖小份的丸子,一边按斤卖。不出一个时辰,连带着杨鹊新做出来的鱼丸全卖没了。

一次性入账一千八百文,刨去成本,一千四百文是有了。

有了新的营生,陶青鱼心里沉甸甸的。

他利索地收摊,又立马去鱼市将新一批的鱼钱付了。

鱼市的人看到陶青鱼在外面那条街摆摊,也知道他要这么多鱼是做什么的。

虽然看那生意看得眼热。

但不否认,鱼哥儿确实有本事。

杨鹊跟陶兴旺没有留下来用饭,而是一脸喜意带着东西要回去。

方问黎叫阿修送走他俩,自个儿跟在陶青鱼身边。

他俩并排走着,容貌皆是上乘。少不得有人看过来。

陶青鱼胳膊贴着方问黎胳膊,手也没牵着,但明眼人都知道两人是夫夫。

方问黎看哥儿这般举动,眼底笑意一闪。

他牵住哥儿,问:“可饿了?”

陶青鱼立马回握。

“有一点。”

方问黎抬头看向身侧的酒楼,牵着哥儿往里面走。

“等等!我才赚了这么点儿银子,在这里可不够花。”

“不用你的。”

这不是临水酒楼,位置在主街。

虽比不上县里最大的酒楼,但跟临水酒楼的面积差不多。

正是饭点儿,里面人来人往。

方问黎进去之后,立马有小二过来招呼。

“客官几位?”

“两位,可有厢房?”

“对不住,厢房没了。现在位置不多,只余大堂还有几处。”

陶青鱼从方问黎肩上看去,见那位置是屏风隔起来的角落,爽快道:“那就大堂。”

方问黎轻笑一声,牵着哥儿去位置上坐下。

点了三菜一汤,两人便等着上菜。

陶青鱼坐在方问黎对面,看他慢条斯理倒了一杯茶推过来。

陶青鱼冲他一笑,端起来抿了一口。

方问黎道:“明日可还要去村里?”

陶青鱼看着他摇头。

“明日在家里休息。”

“你这几日都跟着我住在村里,起早贪黑,眼底都青了。”

方问黎手指拂过眼底。

那手修长,像剥了壳的笋肉。要不是这地儿不合适,陶青鱼想上手捏一捏。

“可是不好看了?”

听他这话,陶青鱼扑哧一笑。

“哪里,没人比得上夫子。”

他鲜少见人这样爱美,还是个男子。不过方问黎长得好看,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方问黎眼里笑意微闪。

他瞧着累,哥儿何尝不是。

这些天成日里忙,少见他歇息过。

若哥儿刚刚说要回去,他少不得还要将人留一留。免得哥儿脸上才养出来的一点肉又没了。

闲聊着,小二陆续上了菜。

方问黎点的是这家店的招牌菜。

味道偏酸甜口,再配上一杯冰饮,这个天吃着也解腻。

两人头一次一起来酒楼。

下午也没什么事儿,一顿饭吃得并不着急。

大堂里的,客人又换了一波。

人渐渐少了,陶青鱼放下筷子,方问黎也不再给他夹菜。

两人歇了一会儿正打算走,掌柜却笑着走了过来。

陶青鱼不解看向方问黎。

方问黎也摇头。

掌柜面善,有些胖,笑起来像弥勒。“小鱼老板,这饭菜可合胃口?”

原来冲着自己来的。

陶青鱼脸上带起客套的笑:“滋味极好。”

“不知掌柜的有何事?”

方问黎注视着哥儿,看他熟练变脸,搁在身侧的手微动。

从前哥儿见他也是这样客套笑着。

他每每看了心里就堵得慌。

这下有了掌柜的对比,他更是察觉出了夫郎对他的不同。他唇角微微翘起,安静两人有来有往。

“不瞒小鱼老板说,我想跟你谈一笔生意。”

陶青鱼笑容不变。

知道鱼丸可能会被酒楼盯上,但没想到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