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186)

只摆了一个时辰,最后一点也抹了一文被人包圆了。

梨卖五文一斤,带出来百来斤,刨去送人的二十斤,也有五百来文。

陶青鱼按照他小爹爹的吩咐,和陶青书一起去粮铺买了些米。

又去杂货铺卖了点调味的酱油,盐。

这些全放板车上。

“先去小院吃个午饭,下午太阳落山了再走?”

陶青书道:“我送你回巷子,然后去我外公家把梨送了,就在那边吃了。”

“也行。”

陶家梨树产量大,一棵树百八十斤,十来棵梨树能产千斤。

陶青鱼跟陶青书两个小的就负责把这梨卖了。

忙了六日,还赶了两个大集,池塘岸上的梨才卖完。

送了些给关系亲近的,这果子给家里也添了四两银子。

转眼到七月,各家各户又开始收稻谷。

稻谷不好收,得一把一把割下来,人力将谷子打下来。然后趁着大太阳摊晒两日就可。

晒不干容易生虫;

晒太干了又脆,去壳的时候米粒儿就是碎的。

从县里到宝瓶村,一路上都能闻到收割稻谷的清香。

那是一种淡淡的,清甜温和的香味儿,好似带着点点水的气息,能浸润进人心……

陶青鱼尤其喜欢这个味道。

稻谷收割,接下来就等着八月豆子成熟。

这是一年最忙的时候,陶青鱼一边守着铺子,偶尔也回去帮忙。

稻谷一收,县衙里收税的官差就下村来了。

今年还是二十税一,陶家十亩下等田,按照一亩产一石,就要收六斤的税。

陶家不是每块田都有一石,但还是得按照这个标椎交税。

于是乎,拢共新收九石粮食,要交上去半石。

一家十几口,余下的粮食能吃五个月都算省着了。

即便是这样,也没人敢拖拉。

二十税一已经算好的了,往年打仗,还收过十税一。那才让老百姓不能活。

交了税,忐忑一年的心才勉强放了下来。

八月十四。

陶家空了的钱袋子又灌得半满。

手里有了余钱,也还了外债,加上陶兴永身子彻底好了,再不用像之前那样慌慌张张,忐忑过日子。

家里主心骨重新撑起来,陶有粮也总算是能歇歇。

再交付了两次小摊车,加上卖梨的钱,还有田里养的鱼卖了,公中陆陆续续入账能有个二十两。

陶家人在屋檐吃完饭,吃着瓜果,难得松快。

“快中秋了……”方雾仰头望着一轮弯月,轻声道。

陶兴永坐在他身侧,知道他念着什么,悄悄牵住他的手。

方雾看他,然后浅浅一笑。

“忙完了,也该上县里给哥儿帮忙了。”

“过了中秋就去。”

“好。”

今日八月初十四,方问黎说了今日回来。

陶青鱼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他刚刚洗完澡,手上拿着蒲扇。

他仰头,后脑勺靠着椅背。

摇椅轻轻晃着,陶青鱼痴痴地看着浩瀚苍穹。

天上星辰似海,拱卫在弯月周围。那月似钩,明亮如白玉。

晃着晃着,已经是戌时末了。

应该不会回来了。

陶青鱼起身,端了桌上的烛火打算进屋。

卧房里,他刚将蜡烛放下,忽然听到了敲门声。

陶青鱼还以为听错了,又听了听,随即脸上扬起笑,飞奔过去将门拉开。

方问黎举起的手落下,看着来人笑道:“夫郎。”

陶青鱼往他身上一扑。

衣袂纷飞,花瓣似的轻柔拥住方问黎。

“你回来了。”

方问黎托住哥儿的腿,等他接过身上的包袱,才两手将人抱住。

跨进门槛,陶青鱼动动脚丫子关了门。

他正要下来,方问黎却单手抱着他不放。

单手栓上门,他颠了颠哥儿,道一声:“瘦了。”

陶青鱼环住他的脖子,笑着道:“我吃好喝好,你估摸错了。”

方问黎抱着哥儿到了屋里。

门一关,陶青鱼以为他要放自己下来。

但脸侧气息温热,他抬眼,见方问黎泛着幽光的眸子盯着他的唇。

陶青鱼心中一紧。

舔了舔,不等方问黎动作,兀自勾住方问黎的脖子就吻了上去。

方问黎安心靠在门上,享受夫郎难得的主动。

他感受哥儿咬着舔着,不得章法。

等陶青鱼勾着他脖子的手软了,他反客为主,反身将哥儿压在门上细细撕咬着,寸寸品尝。

陶青鱼闷哼一声。

手指成爪,松开他的发带,任由墨发落在指缝。

他舒服得眯眼。

不过没多久,又憋红了眼眼尾。

烛火哔啵。

等两人分开,陶青鱼已是腿软得趴在方问黎怀中,眸光含泪。

他额头抵着方问黎肩膀,低低喘.息,待气息匀了,才问:“……用过晚饭了没?”

“还没。”

“那我去给你做点。”

说着,陶青鱼缓了缓,撑着方问黎胸膛直起身。

刚走开一步,又被环住腰拉回去。

方问黎在他唇上啄了一下,身子稍稍下压,将陶青鱼整个拢住。像恶龙护住了自己的宝藏,藏得严严实实。

“再抱一会儿。”

陶青鱼下巴贴着他肩膀,眼中的浮起点点笑意。

他环住方问黎的腰,感受到熟悉的味道,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我还以为你今日不回来。”

“说了要回便要回。”方问黎鼻尖蹭过哥儿的脸,“今日上完课,山长又让院里夫子聚了聚,说了些事。所以才回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