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34)

见他小孩有话要说,他微微弯身。

“哥夫……”

软软糯糯,甜到了心里。

方问黎轻轻道:“人前不能这般喊,影响你大哥哥的名声。”

青芽:“那是不是你娶了大哥哥就可以喊了?”

陶青书一惊。

怎能对一个陌生男人问这样的问题。

他此刻很想将自家弟弟拉过来。但方问黎气势太盛,有些不敢。

还有这人也是,摆明了占自家大哥哥的便宜!

方问黎看了眼其他三个孩子,轻“嗯”了一声。

陶青芽兴奋地小手握拳。

“那你什么时候娶大哥哥?”

方问黎:“要不你们帮我问问小鱼愿不愿意嫁?”

陶青书紧盯着他。

好啊!原来真看上大哥哥了。

“好啊好啊。”青芽像偷了油的小耗子,笑眯眯地点头。

陶青鱼买了布,又加了些同色的线。

因着是棉布,比粗布贵不少。四个小孩一身衣裳所需的布料买下来,三两银子就去了。

华掌柜帮忙裁布给包上,陶青鱼付了银子,将布装进背篓。

打了招呼,他就叫上小不点们准备走了。

“我们还有事儿,就先走一步。”陶青鱼拉上两个小的,对方问黎道。

方问黎:“嗯,下次再见。”

目送哥儿走远,方问黎回身。

“掌柜的,这种颜色的,可有更好的布料?”

“那就是丝绸了。”

“可以。”

*

买了布,时间也差不多了。

他们一群小娃娃打眼得紧,不等他们去酒楼,陶锦酒楼的小二就找上了他们。

“可是陶青鱼?”

“是。”

“是陶先生叫我来的。”

陶青鱼摸摸手边两个小娃娃的脑袋,道:“走,大哥哥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这小二眼熟,陶青鱼是见过的,所以才敢带着几个小的随着他一起。

到县城入门口那最近的一条东街,里边就是小锦叔当差的地方。

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门口柜台边的人。

“小锦叔!”

“小锦叔好。”

小孩们扒拉着柜台踮起脚,跟里面穿着长衫的人打招呼。

陶锦搁下笔,笑着道:“等你们多时了。”

“跟着人去二楼,我早订好了位置。我忙,你们想吃什么自己点,不用客气。”

陶青鱼弯眼,露出两颗虎牙尖尖。

“谢谢小锦叔。”

小的也学,脆生生道:“谢谢小锦叔。”

让人怎么听,心里怎么欢喜。

第19章

陶锦给兄弟几个安排的是单独的厢房。

位置极好,从打开的窗看出去能直接看到县中的鸣水河。

河上渔夫戴着斗笠,撑着竹篙,船里堆着刚刚收上来的渔网。

河两岸杨柳垂落,岸上还摆着些卖糖水、油饼的小食摊。

行人三三两两,马车哒哒穿行。

待到明年春暖花开,可想而知这一窗囊括的景该是多么的热闹与好看。

进屋里,圆桌上早放好了点心。

陶青鱼坐下,几个小的依次围着他坐。

看来小锦叔靠着这个主意得了脸,不然也不会这么财大气地给他们几个小孩安排这么好的位置。

“想吃什么?”

“不知道。”

长这么大,几个小的来县里的次数屈指可数,更莫说下馆子、进酒楼。

陶青鱼看向陶青书。

陶青书:“哥,你点。”

陶青鱼:“可别说我点的不合口味。”

好歹是自家小锦叔请客,陶青鱼即便没怎么吃过酒楼,但也知道不便宜。

他斟酌着选了些,没想让陶锦的荷包大出血。

点完菜,小二关上门出去。

几个小的见没了生人,松懈下来,好奇地左右张望着。

看着看着,最终还是盯上了桌面的点心。

陶青鱼:“想吃就吃。”

点心是酥皮儿的,但里面吃着细腻绵软。形似盛开的荷花,做得很是精致。

小孩一人只拿上一块,吃的时候还知道用小手接着下面。

没多久,点的菜送上来了。

有八宝饭、炙鸭、生爆虾、芙蓉鱼片外加一盘清炒时蔬。四个菜加米饭,够他们几人用了。

热菜上桌,香气入鼻。陶青鱼将八宝饭给大家分了,拿上筷子便动手。

他一动,小的几个才动。

都是好东西,小家伙们吃得满嘴流油。

陶青鱼咬下一口油爆虾,心中喟叹。这才叫生活啊……

饭桌上谁都没说话,吭哧吭哧顾着享受美食。

桌上的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但若细看,一盘菜里有一半是没人动过的。

陶青鱼看着嘴角还沾着米粒的几个小的,眉梢一挑。

还知道给没吃到的人留,看来平日里没白教。

尝了味儿,小的几个速度慢了下来。

这时候门被敲开,小二又送来几个菜。他身后还跟着陶锦。

“让你们敞开了肚皮吃,用不着替我省钱。这几个菜是加的,慢慢吃。”

陶青鱼一笑:“小锦叔何不一起?”

陶锦捋了捋胡须,一脸艰难实则自得道:“忙啊,掌柜的就不许我离开。”

陶青鱼嫌弃:“小锦叔,收收你翘起的嘴角吧。”

“哈哈哈哈……我就忙去了,你们好好吃。”

人离开,其他几个小的看向陶青鱼。桌上又上了三个大菜,什么红烧狮子头、清炖羊肉,以几个小的的饭量是绝对吃不完的。

陶青鱼大手一挥:“吃!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咱带回去。”

此时青芽已经差不多要饱了,他单手抱着碗,一手拿筷。嚼吧嚼吧咽下嘴里的饭,突然问:“大哥哥,你觉得方夫子好看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