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子家的卖鱼夫郎(60)

陶青鱼一行人回到家里,喝了口水立马忙活起来。

贴对联的活儿以往是陶大郎的,今儿变成了陶三叔。

陶青书则搬着着长凳跟着,帮忙掌凳子。

去年破碎的对联一撕就掉,混着灰尘扑簌落下。泛黄的门神也换上新的,栩栩如生,鲜艳惹眼。

院里忙活,灶屋也没停。

今年不比往年,年夜饭也做得简单。只水缸里养着的几条小鲫鱼,巴掌数得过来的螃蟹河蟹就差不多了。

鸡留着生蛋,猪也吃不得。

猪油渣倒是还剩着,随便炒个白菜萝卜都好吃。

除此之外,还得把年初一要吃的菜都备好。到时候只管做就成。

大伙儿都有事儿做,唯独陶青鱼无所事事。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干脆去找自己爹说话。

到屋门口,他脚下一顿。

只见青嘉带着两个弟弟趴在床边,凑在他爹耳边嘀嘀咕咕。

说着说着还争起来了,青苗嚷嚷一下,青芽叭叭几句。青嘉被夹在中间,受不住了两手捂住耳朵。

陶青鱼站在门边就觉得耳朵吵得疼,也不知道他爹这听得耳朵舒不舒服。

他走了进去。

“大哥哥!”几个小的齐声。

陶青鱼弯眼笑笑:“怎么想起跑这儿跟大伯说话。”

青芽软软糯糯道:“大哥哥说的啊!”

青苗:“多说话大伯能醒。”

陶青鱼帮他爹翻了翻身,按着消瘦下去的肌肉,轻轻道:“那大哥哥谢谢你们。”

“不谢不谢~”

“小爹爹都不听我说,我找大伯说。”

“嗯嗯!爹也不听,大伯听。”

陶青鱼:白感动了……小兔崽子!

第29章

入夜, 陶家吃完晚饭。

堂屋里浓浓的香火味儿飘散,陶青鱼坐在门槛,双手抱膝靠在门框。

几个小孩儿也见样学样, 跟着坐在陶青鱼身边。

“大哥哥。”青芽黏糊糊地挨过来靠在陶青鱼身上。他眼睛圆圆的像紫葡萄,一脸的小奶膘看着可好亲。

陶青鱼展开双臂将他搂入怀抱,脑袋埋在小家伙身上拱了拱。奶香奶香的。

“小青芽, 还不去睡觉?”

青芽笑着往陶青鱼怀里躲,软乎乎道:“小爹爹说了, 今晚守岁。”

陶青鱼将他抱坐在膝盖上:“你撑得住吗?”

“撑得住!”

坐了没一会儿, 冷风吹得身上泛凉。陶青鱼裹着小孩正要起来, 砰的一声,天空骤然一亮。

“烟花!”

“好看!!!”门槛上坐着的小孩个个直起身子。

黑夜本来浓稠如墨,但烟花破空而上,白光拖着蜿蜒的小尾巴炸开成花。

陶青鱼看着几个小娃娃眼中的光亮, 又重新将人抱着坐好。

他下巴搁在青芽毛绒绒的小脑袋上,也望着天上的烟花,嘴角浅浅翘起。

“大哥哥, 过年好。”

陶青鱼一愣, 看着跟前小娃娃双手捧着面向他。另外两个也立马伸手。

他笑:“哎呀, 忘了。”

青芽嘴巴一噘, 慢慢将小手放下。

陶青鱼拉着他的小手晃了晃,道:“哪年少了你们的, 等着。”

陶青鱼将人放门槛, 自己进屋。红包他早早准备好了, 比他小的几个一人一个。

他给一个, 拿了红包的小娃娃笑眯眯地叫一声大哥哥,嘴里的吉祥话咕噜咕噜往外蹦。

屋外砰砰响, 屋内小孩乐乐呵呵。大人坐在一起守岁,方雾在屋里陪着陶大郎说话。

灶屋里守岁烛亮了一晚上。

鞭炮噼里啪啦,吵闹后复归于寂静,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

大年初一,家里小孩被大人赶出去玩儿。家里只有方雾宋欢留下。

陶青鱼找了秦竹,两人往小庙村去。

小庙村在宝瓶村隔壁,因建了一座菩萨庙而得名。每到年节,附近的百姓都会去上香祈福,里面的香火很旺。

去小庙村只需要翻过一个小丘,小丘后头就是聚集的人家。

今日年初一,上香的人络绎不绝。

路上都是卖香蜡纸烛的小贩,还有卖糖水小食的货郎。今儿被留在家里的小孩都被带出来玩儿,所以货郎也有得赚。

陶青鱼跟秦竹买了香纸,径直往修建在山坡上的庙里去。

坡上人来人往,路却窄小。

陶青鱼两人刚走到一半,跟前一个老太太忽然被个虎背熊腰的壮年汉子一撞,直直地往后仰。

陶青鱼脚上踩实了双手撑住人,秦竹也拉住人胳膊。好歹是没让人滚下坡。

“走路没长眼?”秦竹气道。

那人高马大的汉子头都不转一下,径直远去。

将老人扶好,她转过身来。

“谢谢。”

老妇人冲着陶青鱼跟秦竹笑了笑,脸上还隐约有点后怕。

她长得慈眉善目,身上的青布棉衣一看就是新裁的。头发梳得极齐整,耳上戴了一双青玉菱角耳坠,是个讲究的小老太太。

陶青鱼:“我们带您一起吧。”

老太太看着陶青鱼,笑着点点头。“哥儿也是来上香祈福?”

“嗯。”陶青鱼态度不热络,只扶着人一步步踩稳了。

“我年年来小庙村,怎没见过哥儿?”

陶青鱼没答,秦竹就不设防道:“我们是隔壁宝瓶村的。”

陶青鱼定定地看着小哥儿。

但秦竹跟个筛子似的,一开口将自家抖落个干净。

好在很快到了坡顶的庙子里,陶青鱼松开人道:“山上人多,您慢着些。”

老人笑容和蔼得很,点点头便也跟他们分开。

两个年轻人动作快,祈福后就快速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