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481)

作者: 痕迹 阅读记录

“维桢,你回来了!”

本该在衙门的人突然出现在门外,叶蓁蓁此刻的惊喜丝毫不亚于听到孩子开口的那一刻,因为他的及时出现,这一刻的满足是无以伦比的。

“旺仔刚刚开口喊我了,你听到了吗”

崔维桢稳稳地抱住扑过来的母子俩,他并没有看到旺仔开口喊人那一幕,但又不愿见她失望,便含笑着点头:“听到了,旺仔开口喊了你,足见是和娘亲最亲近的,他至今还不会喊爹呢。”

小小的抱怨和醋意果然成功愉悦到了叶蓁蓁,她得意地翘起了唇角,但又很快压了下来,言不由衷地安慰他起来:“今日只是意外,其实旺仔和你最亲近了,相信他很快就学会喊爹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话,怀中的旺仔非常不安分地挣扎了起来,然后朝崔维桢伸开了手臂,清脆又响亮地喊了声:“爹!”

叶蓁蓁:“……”

崔维桢:“……”

这……嗯,速度确实挺快的。

本来还有些小遗憾的崔维桢再也控制不住唇角的笑意,把儿子高高举了起来,旺仔顿时乐疯了,满屋子都是他的欢笑声和叫喊声,一叠声地喊着爹爹,就一直没停过。

只是在旺仔开口时听过那么几声的叶蓁蓁顿时就酸了,这小子刚开口时还含混不清,好几声才把娘亲喊对,喊爹时一声就对了!

这小心最喜欢的果然还是他爹!

崔维桢注意到孩子他娘的情绪,非常有眼色地儿子递过去:“旺仔,喊娘。”

旺仔没让他爹失望,非常争气地大喊了一声:“娘!”

声音奶声奶气的,又娇又软,直喊到人心底,特别是这小子特别有眼色地献上一个响亮的吻,叶蓁蓁心底什么醋意都没有了。

这样活泼可爱的小天使,谁能忍住不爱他

她都爱惨了这个臭小子了!

“小冤家,娘这辈子算是栽在你身上了。”这世上,就没几个人能够这般轻易地挑动她的情绪呢。

而崔维桢也是为数不多者之一,闻言挑了挑眉头,意味深长地看了自家儿子一眼。

旺仔忽然间打了个哆嗦,本能地往娘亲的怀里钻,叶蓁蓁还以为旺仔良心发现,终于感受到娘亲的温柔和爱意,顿时笑眯了眼。

崔维桢默不作声,心中却暗暗满意,这小子看起来疲懒,但还算警觉,日后也可少操一些心了。

第533章 牙牙学语

旺仔开口说话这件事迅速成为崔府热门新闻,全府上下激发了强烈教学的热情,崔大娘就是其中之一,一大早就过来明熙苑把孩子抱过去教说话,可怜的旺仔再次过上了培训班加练的日子。

这还不止,叶大婶听说外孙会说话了,直接丢下生意给丈夫打理,她则是收拾东西到崔府小住几天,整日与崔大娘一起教旺仔说话,经过两位老祖母的加练,旺仔发愤图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学会了“祖祖”的发音,至于祖母或者外祖母,他已经尽力了,这会儿是无法学会的。

即便如此,这两位祖母已经心满意足,并且精力充沛地教起小孙子走路。

叶蓁蓁让匠人做的学步车已经完成,对方非常细心地把每个角落的倒刺清除得干干净净,车身磨得圆润光滑,一点也不刺手,再加上玉秀等几个年轻丫鬟还裁制了毛皮把常接触的几个地方包裹起来,一点也不用担心旺仔的皮肤会受到损害。

旺仔如今学会了说话和走路的新技能,正是新鲜热乎的时候,小傲娇脾气的他变得非常爱表现,稍微一逗就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学走路或者是说话。

他爱玩又贪鲜,不愿意拘束在小小的四房角落,崔府四处都留下他学走路的足迹,府中各处的奴仆也因此有幸瞻仰了府中小郎君的尊颜,聆听了他小人家的天籁之音——

嗯,这是下人说的,叶蓁蓁可说不出这么夸张的称赞。

这小子刚学会讲话,叽叽歪歪什么都要开口胡说上一通,压根儿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叶蓁蓁实在无法违心夸奖他聪明,偏偏上至崔大娘,下至洒扫的婆子,都是旺仔的骨灰级粉丝,哪怕他只是哼了一声,都能拍手称好,盛赞小郎君聪慧。

旺仔被她们夸得非常膨胀,说话的欲望也空前高涨,以前他只是高兴的时候咿咿呀呀地说上一通,这下可好了,只要嘴巴空闲就要说他让人听不懂的外星语,甚至还指着东西要人教他说话。

崔府年前才新增了不少伺候的下人,这些都是五房旧仆,伺候人的活计是顶顶好的,旺仔身边也拨了一个嬷嬷和四个丫鬟伺候,再加一个奶娘,他身边的人是足够伺候他小人家了。

然而这小子格外黏人,不愿意让嬷嬷她们教,非得要和叶蓁蓁学,叶蓁蓁不得不在管理中馈的时候带着他;算账的时候带着他;外出巡查的时候也要带着他……

明明只是带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叶蓁蓁却觉得比随身携带一个加强版的唐僧还要可怕,这小子的嘴巴就没一刻停止过,她连睡觉都梦到苍蝇一样在她耳边嗡嗡叫,第二天早上醒来,她甚至怀疑自己耳聋了。

这哪里是什么绝世小可爱,分明就是上天派来惩罚她的小恶魔!

叶蓁蓁被缠了半个月,日渐憔悴,差点崩溃,若不是有崔大娘和叶大婶两人分担火力,她觉得自己绝对会发疯。

原来即便奴仆成群,养孩子同样是个劳心劳力的活儿。

崔维桢注意到她的辛苦,这日开口提议道:“要不我带他去上衙吧。”

叶蓁蓁吓了一跳:“带旺仔去户部衙门这可使不得,那是办差的地方,怎么能带孩子去呢。孩子交给我和娘她们就行了,你安心办差,不必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