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552)

作者: 痕迹 阅读记录

叶蓁蓁连忙让人把他拦住,才免了一场跪礼——在古代这么久,唯一不习惯的就是跪礼了,她既不喜欢给人下跪,更不喜欢被人给她下跪。

好在大周不像后世的大清那般等级森严,除了大朝拜和祭祀,官员和命妇在一般的场合都不需要下跪,不然叶蓁蓁得抑郁。

申请依旧在继续,就如王二麻子所言,不少家庭不错的人也抱着撞大运的心思前来申请,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和降低了工作效率,叶蓁蓁见里正他们忙个不停,不由皱起了眉头。

崔维桢同样看出了问题所在,询问里正:“可曾把申请条件对百姓们广而告之”

里正未曾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老老实实地回答:“未曾,大家口耳相传,得知陛下的旨意后,自发来找鄙人申请的。”

难怪了。

崔维桢作为“传媒”大师,是操控舆论的高手,更别说这种广告策划了,当场就给里正提了个建议:“拟好符合申请条件的各类要求,命专人广而告之,不合要求者,不许申请,违者罚之。”

许里正眼前一亮,但又沉吟了起来:“只怕有老实憨厚的街坊听不懂要求,明明符合要求,却担心被罚,因此错失了良机。”

叶蓁蓁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能想到这一点,说明许里正是心系百姓,真心实意地想要替百姓做好事的。

她笑道:“这并不难,在每条街道设定一个固定咨询点,街坊们可以先咨询再办理,如此你们的工作也能轻松一些。”

许里正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只是……他苦笑一番,道:“大人与夫人有所不知,鄙人虽是里正,但手下并无兵将,许多事情根本无法开展,连这两位年轻后生,也是他们自愿前来帮忙的,若是没有他们,鄙人怕是独木难支啊。”

叶蓁蓁和崔维桢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身居高位久了,招招手就有部下,其余杂事更是有下人准备,压根儿就不需要他们操心,现在亲临里正府邸,才发现他们办公是存在一些困难的。

人手、笔墨纸砚、误工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里正这个职位和后世的乡长类似,只拿着微薄的补贴,若是让对方一昧倒贴钱财和精力干活,却没有丝毫回报的话,日后肯定是要滋生各种问题的。

崔维桢的神色严肃了起来。

第652章 艰巨重重

“是我疏忽了,我这就着人安排……”

崔维桢冲叶蓁蓁摇头,她不由止住了话头,就听他说道:“里正的职员配备和俸禄是朝廷的事,永善堂不必插手,我会启禀陛下,再由陛下定夺。”

如今圣人对善堂一事十分支持,再加上崔维桢是御前红人,只要他奏请,肯定会得到准许。

许里正喜出望外,连连朝崔维桢作揖道谢,崔维桢与叶蓁蓁又看了一会儿才离开,巧得很,在门口遇上了礼部侍郎之女赵雨萱。

赵雨萱是当初宴会上面试上岗的贵女之一,正好负责通善坊这一片区的申请资格核查,没想到今日恰好碰上了回门的叶蓁蓁。

她连忙上前拜见:“小女见过宁国夫人、景宁伯,请您二位安好。”

叶蓁蓁前几日才在会议上见过她,包括赵雨萱在内的大家闺秀们,经过这些天的历练,多多少少都有些改变与成长,比如说赵雨萱,她肉眼可见地成熟稳重了。

恰逢其会,叶蓁蓁便询问这一片区的审核情况,赵雨萱烂熟于心,如数家珍地说了起来——哪家的申请通过了,哪家没有通过,原因和问题是什么,等等,说得极尽详尽,可见她是挨家挨户地走过的。

叶蓁蓁听得连连点头,心中无比欣慰,赵雨萱总算没有辜负她的一番厚望了。

赵雨萱说道最后,感慨不已:“小女往日读书,不免嘲笑’何不食肉糜’的天真和愚蠢,直到来了夫人永善堂做事,才知道自己也是愚人一个。小女只知穷人贫困,却未能想象得到他们贫困到何种境界,近日才知道,我平日里一两银子的零嘴,足够七口之家过活一个月;更有甚者,有些人家连一两银子的收入都没有,每日吃糠咽菜,疲于奔命,才能勉强活下去;若是遇到大灾难,唯有典儿卖女……”

“以前小女并不是很理解夫人的志向,直到见到民间的悲苦,才明白夫人的伟大。”

天子脚下尚且如此,蛮荒之地又将如何呢赵雨萱不敢想象,只是知道,兼济天下这种艰巨的任务,怕是一条艰巨重重的任务。

如今宁国夫人开历史之先河,后世之人延而续之,善谈才能生生不息,救济更多的黎明百姓。

想到自己就是这桩丰功伟业中的一份子,赵雨萱心中无比激荡,看向宁国夫人的目光愈发钦佩和敬仰,与后世的狂热粉相差无二了。

叶蓁蓁非常能够理解赵雨萱的心情。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这些出身高门望族的大家闺秀们,从一出生开始,被定下了人生的方向——学习诗书女工、掌管中馈,日后择一门当户对的夫婿联姻,相夫教子,终日活在内宅之中你,在一亩三分地上经营,一生贫乏又枯燥,一眼就能望得到头。

如今有机会投身入一项“意义非凡”的事业中,这项事业无疑是枯燥生活中最炫亮的色彩,但凡有所追求的人,都不忍舍弃。

叶蓁蓁作为她们的引路人,才会得到这般堪称狂热的崇敬和感激。

她轻轻一笑,拍了拍赵雨萱的肩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永善堂的力量并不强大,能帮助的人也不多,但我喜欢它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后人能够据此得到启发和效仿,从而救助更多的黎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