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714)

作者: 痕迹 阅读记录

嗯,蓁儿是他的妻子,替他操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叶蓁蓁不满地看向他:“你只顾着在那傻笑什么我又不懂贡院那边是什么规矩,你快些告诉我好做安排呀。”

再继续看好戏,某人就要生气了。

崔维桢见好就收,连声说道:“会试开考后禁止出入,外边有禁军看守,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送膳自然是使不得了。你只需给我准备一天的食物,到时候我稍微热一热就能吃了。”

“那也太惨了。连工作餐都没有,会试时的罪还要再遭受一遍呢。”叶蓁蓁同情地说道:“这么看来,又得给你准备方便面了。”

方便面是叶蓁蓁前些年特地为崔维桢准备的考试吃食,因为其便于携带等特点,已经迅速成为整个大周最受欢迎的旅途食品,又因为其来源特殊,广大人民群众给它取了另外的名字:状元面。

虽然叶蓁蓁最初取的名字很形象,但随着崔维桢高中状元,这小小的一块方便面就变得神奇起来,各路士子文人争相传颂,最后有士子在诗中称呼它为状元面。

吃了状元面就能中状元,这样美好的寓意和后世考试各种拜门派祖师爷一个道理,不管是靠方便面在考场续命的士子,还是行商走卒们,都更加喜欢“状元面”这个更加美好寓意的名字。

对此,叶蓁蓁只能感叹一句,说不定千年过后,她从后世学来的方便面还能成为传统美食呢。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叶蓁蓁连忙吩咐下去,让厨房着手准备制作方便……不,状元面,她一回来,就想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这次张运也参加了会试,你与他是众所周知的故交好友,会不会有人从中做文章”

崔维桢倒是不担心这些:“历年以来这种例子多的是,别说是亲朋故旧了,就连师徒关系也有,举贤不避亲,只要行得端做得正,就不必忌惮旁人的弹劾。”

话虽如此,但这属于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但难免会有人拿此事做文章,不然何来“避嫌”之词呢她就不信崔维桢还会这么天真。

果然,在叶蓁蓁狐疑的目光下,崔维桢终于说明了正在的原因:“这一次的会试,皇上将采取糊名制。”

原来如此。

如今的科举考试尚未发展成熟,规矩也不如后世严格,有“搜身制”,但没有“糊名制”,其实也不算是没有,当初崔维桢院试时采取的就是糊名制。后来叶蓁蓁才知道那是朝廷政策的试点,如今时机成熟,终于可以在会试上实施糊名制了。

这也是防止舞弊的一大利器。

叶蓁蓁赞许地点了点头,又提了一个疑问:“糊名能够避免阅卷官评卷认人,但若能认出考卷上的字迹呢”

崔维桢笑问她:“蓁儿有什么建议”

叶蓁蓁想起某个朝代的做法,道:“让人专门把士子的考卷誊写出来,阅卷官在誊写后的考卷上评判等级。”

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士子的书法优劣也是考卷评判标准之一。”

“这有何难直接设置一项书写分就可以了,可以分开评判,两者互不影响。”

虽然说起来轻松,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崔维桢若有所思,这个意见他会与皇上提,至于皇上会不会采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852章 世家恩怨

会试在即,士子们或是潜心修学,或是临时抱佛脚,他们的身影从各大诗会宴会中销声匿迹,却又有另外一群人活跃起来。

他们是谁被分宗的各大世家本宗是也。

李家、郑家、卢家、柳家……这些人一个不落地聚集在京城,与那些分宗的族人在社交场合相见,那叫一个修罗场。

不是本家对分家冷眼相待,就是分家对本家冷嘲热讽,一方骂对方数典忘祖,另一方反骂对方顽固不化……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这些小道消息传入叶蓁蓁的耳里,让她既是庆幸又是纳闷:庆幸她为了避嫌而拒绝了各种各样的聚会,不然她难免身陷这种烦人又尴尬的境地;又纳闷各大世家为何要蜂拥京城,难道在老家闲着没事干了

听说大房也来了京城。

前些天六叔才寄来信件,放还佃户的过程中遭到崔世宏的阻挠,其间闹了不小的纷争,但放还一事众望所归,即便崔世宏煽动魑魅魍魉暗中闹事,依旧阻拦不了放还一事的进行。

据心中所言,清河所属的崔家佃户已经开始闹事了,崔世宏放着清河不管,跑来京城做什么

“寻找转机。”

下衙回来后的崔维桢如此回答了她:“他们已经看出皇上的意图,不得不前来京城拉拢各方力量,或是新科进士,或是朝廷官员,甚至是投靠各皇子王爷,只要权衡朝廷各方势力,皇上就不会轻易向他们下手。”

叶蓁蓁恍然大悟。

新科进士初入茅庐,背景相对干净,是最好的拉拢对象,提前在他们身上做政治投资,收益可谓是成倍增长。

而且,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崔世宏此前与恪王眉来眼去,这次进京怕是又要掺和在一起了。

“不必挂心,不过是一群秋后蚂蚱罢了。”

崔维桢丝毫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换了身常服在软塌坐下,施施然地拿起昨日尚未看完的杂书,看了叶蓁蓁一眼:“你不是好奇苏大家的秘史吗过来,我今日有空,与你细说一番。”

叶蓁蓁立马被八卦吸引了注意力,再也顾不上什么世家恩怨了。

日子就这么过去,很快就到了二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