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842)
叶蓁蓁抱着孩子,也不敢打开窗户,焦虑地问着:“外边怎么样了你没事吧”
“很快就结束了,我没事,你们在车厢里出来,别吓着了。”
崔维桢看了看身上粘的鲜血,不由后退了几步,嘱咐着护卫们:“继续守着,不管什么情况都不能离开。”
护卫们虽然焦急,但还是非常听从吩咐,无论另一头的对战有多么的胶着,都没离开马车半步。
其实黑衣人早就是强弩之末,在土匪们加入战场后就节节败退,根本顾不上追击崔维桢,负隅顽抗了一会儿后终于支撑不住,狼狈地逃窜离开。
“穷寇莫追。”
周武拦住要追击的吴三等人,“吴壮士,对方是我们主子的仇敌,追上去也没有意义,现在最重要的是离开此地,还请壮士再帮我们一把。”
除了被重重保护的妇孺们,在场的护卫们身上多多少少都受了伤,甚至还严重到不能行动的,他们随身携带治疗伤药,但此地显然不是治疗的好地方。
吴三意犹未尽地收回大锤子,拍着胸脯保证道,“各位官爷放心,我们的寨子就在山上,没有我们的带领那群小人根本找不到,你们都受了伤,先上去休整一番吧。”
说着他指挥其他人制作担架,抬着受伤的护卫上山,还有人帮忙牵马,忙忙碌碌,热情得不像一群土匪。
崔维桢对他们放下了戒心,跳下了马背,冲着吴三拱手道谢,“多谢吴壮士伸出援助之手,救我们于危难。”
如果不是有吴三等人,他们即便冲破重围,怕是也要死伤惨重,如今能够保住这群护卫的性命,崔维桢是再感激不过了。
原本还威风八面、气势十足的吴三顿时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红着脸不停地摆手,“崔大人折煞草民了,不过举手之劳罢了。大人您心系百姓,救万民于水火,是整个明州百姓的大恩人。草民一直敬仰大人,今日帮您抵挡刺客,实乃草民之幸。”
难怪吴三得知他身份后主动出手,原来也是一位重情重义之士。
崔维桢心中感慨万千,他之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心中所求,但这一路来得到了不少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回报,让他频频触动。
这就是他治下的百姓啊!
崔维桢犯了老毛病,又没忍住问道:“方才我听你们谈话,应该是受灾的流民,为何会落草为寇”
吴三叹了口气,说道,“草民原本是一名镖师,凭着一身力气挣口饭吃。岁前黄河决堤,水患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强人频出,草民于心不忍,一路上庇护着乡亲们逃出灾区,只是大家都无处可去,很多人等不及去京城都会饿死,草民逼于无奈,只好在山上建了寨子,靠着打劫过往富商周转一二,才勉强生存了下来。”
一转眼,大半年就过去了。
第974章 不测风云
打劫虽然不妥,但吴三以一己之力庇护流民,也称得上“高义”二字了。
崔维桢神色凝重:“明州上下已经拨款赈灾,安置流民,你们就没想过返乡吗”
这一下不仅是吴三,其他土匪们脸上都浮现出怒色,有人愤愤地说道,“能返乡的都返乡了,只是我们的家都被洪水冲坏了,没有救济银子,搭建不了房屋,更没有粮食吃,回去只有等死的下场,谁不愿意活着呢,哪怕是落草为寇,也比死了强。”
“是啊,那群贪官只管着中饱私囊,哪里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
“与其回去啃草树根,还不如落草为寇,做卖命的买卖,好歹能够养活一家子老小”
……
众人议论纷纷,神色愤慨,言语中满是怨气,甚至还妄议太子,可见已经不满到极致。
明州河段决堤,靠近明州府的地段还好,崔维桢就近盯着,那些县令不敢动手脚,但是诸如林密之流的县令也是存在的,大发难民财,中饱私囊,导致无数难民流离失所。
崔维桢特地询问这群土匪的籍贯所在地,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石县人,至于其他县的流民,崔维桢也暗暗记在心上,等到上任后再清算。
山路难走,马车上山非常困难,叶蓁蓁和崔大娘等人骨头都被摇散了,崔维桢走了过去,问道:“娘,蓁儿,你们要不要下来我让人做担架抬你们上去。”
“不用,我们受得住。”
崔大娘第一时间拒绝了,虽然她很难受,但还是忍着不适说道:“你们都受了伤,不必再分心照顾我们。”
叶蓁蓁也点头,一边哄着难受的女儿,一边对外说道:“我们没事,你放心吧。”
崔维桢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没有坚持,因为这种地势做轿子也不见得舒服到哪里去。
几番兜转,景宁伯府等人终于被带到山寨。
说是山寨,其实只是几座简单搭建起来的木屋,外围用篱笆高高地围起来,里面的空地上聚集着一群妇孺,好奇地打量着来人,脸上的表情既是警惕又是畏惧,在看到吴三为首的土匪才安心下来。
“大当家,你们这是”
寨子中留守的壮士们过来询问情况,得知来人是景宁伯时,大家一扫警惕的姿态,热情地迎了过来。
叶蓁蓁和崔大娘她们也从马车上下来,她们之前在马车上不知详情,只知道外边打起来了,护卫们损伤惨重,待真正看到躺在担架上的护卫们时,她们都不禁红了眼。
“李叔叔,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受伤了爹爹,李叔叔是不是要死了”
崔执端和崔执明也被吓坏了,一下马车就往担架那边跑,看到昔日熟悉的护卫叔叔们都躺在担架上,吓得直掉眼泪,当他们看到崔维桢身上的血迹时,眼睛都发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