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890)
山上到处都是柴火,哪里需要什么柴火钱
然而墨砚还未等他继续拒绝,就主动上前帮他添了一碗,老伯连连道谢,非常幸福地吃起了面条来。
一碗面条不算多,老伯吃面条也不用讲究文雅,呼噜几口就吃完了,吃完之后他还舍不得洗碗,而是倒了开水冲了冲又喝了下去。
他估计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尴尬地解释着:“家里大半年没沾过荤腥,让你们见笑了。”
崔维桢见了颇不是滋味,他方才去田里看了,田里的庄稼长得并不是很好,这与他们县令玩忽职守,没能及时赈灾有很大的关系。
百姓们因此耽误了春种,才有了现在的连锁反应。
“听说衙门允许百姓借粮,老伯你怎么不去”
“去呢,我一早就得知这个消息了。只是我腿脚不好,所以在家守着,我家老婆子和儿子儿媳昨天就去县里了呢。”
难怪他家只有他一个人。
昨天他估计是心怀警惕,只说家里人去邻村走亲戚了,现在知道他们没威胁,才敢道出实情。
和财不露白一个道理,对于农户人家来说,粮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呢。
“你就不担心秋收之后还不上粮”崔维桢问道。
他今早在田间走访了一番,发现这个村子很多乡亲们虽然知道了这个政策,但依旧顾虑重重,不敢去借粮。
因为今年的收成眼见得不好,若是再加上需要上缴的赋税,他们不一定有余力偿还衙门的粮食。
崔维桢虽然已经上书请皇上减免明州府的赋税了,但是目前还没得到回复,他也不能给百姓们做出什么承诺,至于以工代赈一事,还没影儿的事儿不宜声张,所以此时无奈得很。
不料老伯通透得很呢:“担心,自然是担心的。不过我们新上任的知府大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刚来就替我们抓了贪官,现在还主动给我们借粮,日后换粮了,肯定不会做出那些逼迫百姓的事情,这么一想,我就放心多了。”
崔维桢没忍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吴三、周武和墨砚等人俱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仿佛老伯刚才夸的是他们一般。
叶蓁蓁更多的是为崔维桢高兴,只有她才知道,为了治下的百姓,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百姓的每一道赞誉都是他应得的。
第1020章 三观震裂
老伯对知府的拥护让叶蓁蓁十分高兴,临走时悄悄在床榻上放了一两银子,权当是结一个善缘了。
当然,临走时崔维桢没忘记把浴桶也带上了。
叶蓁蓁对此感到非常无语,这么大一个浴桶,怎么放都不方便,总不能让红云或者是白雪托着它进县城吧
还好老伯不知道崔维桢就是他推崇备至的知府大人,不然看到他扛着一个浴桶上路的样子,估计得破防。
“要不,这浴桶还是留下来吧。”叶蓁蓁真诚地奉劝道。
吴三和周武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只有墨砚非常忠心护主,主动道:“郎君,夫人,浴桶让小人拿着吧,等进了城,再雇一辆车送回明州府城就行了。”
下乡带回去的特产是一个浴桶
叶蓁蓁不寒而栗,她可丢不起这个人,连忙摇了摇头:“别了,别了,还还是带进县城的早市低价卖掉吧。”
“不用这么麻烦。”
崔维桢二话不说,抽出周武的佩剑咔嚓几下,把浴桶劈成了原材料,然后让墨砚捆起来带走:“可以当作柴火烧了,省了露宿野外时捡柴火麻烦。”
叶蓁蓁看了看形容凄惨的浴桶,嘴角一抽:“……好吧,你喜欢就行。”
好在老伯自己动手做的浴桶,做工也不算很精细,就这么劈了当柴火也不至于很心疼,但是很败家就是了。
当然,在败家这件事上叶蓁蓁没什么底气开口,非常明智地转移了话题,主动交代她方才从老伯那儿打探来的消息,再结合崔维桢方才在田里走访的情况看,丰县所属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一些。
为此,崔维桢并没有急着进去县城,而是转道去了附近的几个村子走访了一遍,本地的村民们对于外来者很是戒备,好在他们气质不凡,又骑着骏马,不像是马匪山贼之流,进过一番套近乎之后,他们多多少少愿意透露一些消息。
自从丰县的县令被捕入狱之后,丰县的大小事务由县丞和县尉负责,关于明州府下达的借粮政策,丰县的县丞和县尉都非常严格地执行了,各村都派人通知了消息,只可惜应者寥寥。
原因很简单,才经历过丰县县令的苛捐杂税盘剥过后的百姓们,压根儿不敢相信衙门的信誉;其次是地里的庄稼长势不好,他们担心到时候还不上官府的粮食,到时候可能会背负更加严峻的赋税。
现在挨一挨就过去了,若是等到冬天没有了粮食,那就真的挨不过去了。
一连去了五个村子,每个村子都存在着差不多的情况,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中午休息时,崔维桢甚至没有胃口吃东西了。
叶蓁蓁强行给他喂了一口干粮:“出门在外不吃东西怎么行呢难怪你每次回去都瘦了不少,原来都是这样子过的。这次有我在身边,你不许不吃,不然娘要怪罪我的。”
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句话有了效果,崔维桢看了她一眼,勉强就着她的手吃了干粮。
叶蓁蓁又取来水囊喂他喝水:“喝口水润润嗓子,日后你出门在外,一定不要怕麻烦,哪怕是溪水也要净化沉淀煮开之后再喝,不然容易染上病症。”
方才煮开水时墨砚不小心透露了,有时候他们嫌麻烦直接捧着山泉水喝了,叶蓁蓁听得心惊胆战,对着他是一阵命令,当然,对于崔维桢,她更要重点强调,免得他仗着自己的身体好就不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