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930)

作者: 痕迹 阅读记录

因为这个计划的缘故,接下来的蹴鞠赛大家都没什么心思观赏,戴山长继续兴致勃勃地和崔维桢、叶蓁蓁讨论着怎么完善这个计划,除了府衙、农家外,还有什么地方是可以让他们发挥用处的。

周围陪坐的学生们越听越麻木,到了最后,已经学会坦然处之了。

戴山长决定的事情就没变过,既然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还不如早些做好心理准备呢。

也正是因为心情的既是调整,他们才没错过同窗们表演的蹴鞠赛,新式的蹴鞠发带来新的竞技和对抗,看得人热血沸腾,比青葱孩童还要情绪激动。

正在商讨要事的崔维桢和戴山长都被一阵阵叫好声拉回了思绪,两人都被精彩的蹴鞠赛吸引住,再也顾不上讨论什么计划了。

蹴鞠赛结束,崔维桢不由赞道:“贵院的学生实乃人中龙凤,各个文武全才,日后前程可期。”

商业化的吹捧上戴山长格外受用,投桃报李地夸道:“此乃柴夫子和叶夫子的功劳,我虽是山长,却不敢居功的。”

在场的夫子们虽然性子都不羁,但拍马屁这种本领还是会的,不是在夸戴山长,就是夸柴夫子或者宁国夫人,一时间热闹极了。

叶蓁蓁与柴夫子被迫接受同僚们的恭维,不得不谦虚地一一回敬,叶蓁蓁心情还好,一手把队伍带出来的柴夫子情绪十分激动,一副斗志昂扬的模样十分不合符他的年龄,倒是叫大家看了个稀奇。

看完蹴鞠赛后,崔维桢并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去了戴山长的直舍商量接下里的学生实习问题。

接下来就是秋收,府衙各个部门都随之忙了起来。再加上这才还有官府借贷粮食一事在,就需要更多的办公人手。

无奈府衙中除了一些官吏典吏,其余府衙或者杂役都目不识丁,很多事都无法帮得上忙,现在有书院的一群学生家里,对于府衙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在商讨的过程中,戴山长不仅决定了学生去府衙学习,还让学生下去各县村帮助农民收割粮食,这个任务算是真正地劳其体肤了。

学生们自诩读书人,往日甚少插手农桑,这次却是师命难为,不得不与田间的汉子一般黄朝黄土背朝天,几番劳作下来差点让他们去了半条命。

但是实习的效果是好的。他们不仅了解了农耕的艰难,更是从百姓的口中得知他们的生活的不易,这些民生疾苦就在身边,他们亲眼所看、亲耳所听,比往日在书中所得更加深刻,也更加理解那些家国天下的道理。

至于那些在府学实习的学生们又是一番不同的体验。他们只知读书能够考取功名做官,但是具体怎么做一名好官,如何协调好上下的关系,如何让工作效率最大化等等,这些都是没有人教导。

他们将来若是取得功名为政一方,当的也是父母官,再不济也是二把手,那些小吏们的活计自然没有让他们沾手的余地,于是也无从知道小吏们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生态,更不会知道这些人甚至能够无声无息地给顶头上司使绊子……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初出茅庐的学生们大开眼界,也更加理解了官场的生态和文化,同时也拷问了他们读书入世的初心。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如今人员冗杂,货币货的时节里,只有不断地精进自己,才能成为帝王需要的人。

第1058章 高风亮节

鹿鸣书院的学生对于明州府衙来说无疑是一个生力军,他们学识丰富,是来府衙干活而不是抢饭碗的,所以大大小小的官吏对于他们的到来非常欢迎,平日里在一些工作中还会主动提点一番。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经历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算不上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也日渐成熟起来。

戴山长看到这个变化,喜在心头,当即挥笔写了一首诗赋寄给各地的好友——崔知府愿意给他学生精进的机会,他自然要投桃报李,给知府扬一扬名。

鹿鸣书院这边风风火火,有人就坐不住了。

这日崔维桢迟迟不回来用膳,问了才知晓他在前书房待客,叶蓁蓁好奇地过去看了一眼,正好府学学正孔舒从书房出来,板着一张脸,也不知是好是坏。

他看到叶蓁蓁,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才作揖行礼,叶蓁蓁和气地摆了摆手:“孔学正不必多礼,原来维桢的贵客是孔学正,孔学正难得登门,何不在府上用个便饭”

孔舒这在知道宁国夫人在此出现的原因。

“多谢夫人好意,孔某贸然拜访,多有失礼,不敢再麻烦夫人与知府。”

崔维桢听到声音走了出来,孔舒又向他行了礼,再一次告辞了。

墨砚送客出门,叶蓁蓁这才问崔维桢:“孔学正登门所谓何事”

崔维桢牵着她的手往回走,他的心情还不错,故意逗她:“蓁儿不妨猜猜看”

于是叶蓁蓁就猜:“此前他请你去府学讲学,你已经去过了,应该不是为了此事而来。难道是与鹿鸣书院有关”

崔维桢赞许地点了点头。

“是为了蹴鞠表演赛而来,还是为了实习一事”以孔学正的性子,难免不会说鹿鸣书院有辱斯文。

“让你猜对了。”

崔维桢摇了摇头:“孔学正直说胡闹,让我下令停止。他怕是已经和戴山长说过,没有效果才找上了我。”

这两件事背后都有叶蓁蓁的影子,难怪孔学正方才看到她有些怔愣,大概是背后说了她的坏话,转眼就看到正主,心里有些不自在吧。

叶蓁蓁看了崔维桢一眼:“你似乎并不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