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柱家和大牛家的,相携着过来给锦曦家送粽子。孙氏热情的接待了她们,临走前,取了家里的粽子,让她们带回家去给孩子们尝尝。
过端午有互赠粽子的风俗,送走了春柱家和大牛家的,孙氏让锦曦给老梁头那,还有崔家去送粽子。锦曦挎着篮子兴冲冲走出院子大门,还没上官道,迎面遇到张屠户的婆娘挎着篮子朝这边过来,应该是过来送粽子的。
锦曦老远跟张家的招呼了一声,张家的埋着头脚步走的很快,好像是在边走边想事情的样子,听到声音一撩眼皮子,瞧见是锦曦,赶紧笑着加快步伐来到锦曦身前。
“做了些肉粽,想给你们送几只尝个味儿。曦儿。你挎着个篮子,是去你爷奶那么?”张家的问。
“是啊,我娘让我给爷奶那送粽子呢。我娘在家。大娘过去喝茶。”锦曦笑吟吟道。
张家的连连点头,没有要走开的意思,锦曦笑了下,道:“大娘,还有啥事么?”
张家的拉住锦曦的手。瞟了眼四下,除了锦曦身后不远处的阿财和阿旺,周围暂时没别人经过,张家的这才压低声跟锦曦道:“曦丫头,我私下问你件事,你莫声张。”
锦曦点点头。张家的问道:“你姑姑手里头,是不是攥着一笔嫁妆银子啊?”
锦曦微愣了下:“大娘你这话什么意思?”
张家的连连摆手,道:“曦丫头别误会。我才没那厚脸皮去打侄媳妇嫁妆的主意,是孔氏,强子他娘,昨儿去我家显摆来着!”
“这话怎么说?”锦曦诧异问道。
张家的便将昨日孔氏上门显摆的事情,给锦曦一五一十道来。
“我仔细看过了。那耳朵上的耳钉,手上的戒指。都是纯银的。还说,回头等割了麦子,强子要请人过来,在东,西两侧再扩建一座三间的厢房,上屋修缮下留给孔氏住,东厢房给春妮儿和孩子住,西厢房用作强子跟梁愈梅的成亲的屋子呢!”
“你张大伯原本是跟强子说的好好的,由我们出钱,给他将上屋那几间土基房好好修缮一番,再布置一间梁愈梅的屋子出来,他们那一家人住得下就成。家里欠了那么多债,就甭折腾别的了!这趟孔氏说了,强子如今出息了,要添人盖屋子了!”
“张大娘,或许,是张大强在外面弄到钱了?”锦曦道,心里觉得不可能,张大强要有那本事早有了,还用等到现在?
“我呸,强子有几斤几两我们做大伯大娘的还不晓得?他有个屁钱。我跟你张大伯就寻思着,该不会是梁愈梅私下里给了强子钱,让他去置办屋子吧?不晓得你爷奶那,知晓不知晓?”
锦曦眯起眼,道:“我也不清楚他们的事情,不过,我倒觉着你的猜测或许是对的,如此一来,两边的面子里子都全了,我爷奶不管知晓不知晓,冲着这面子和里子,也会装作不知晓。”
“哎,如今他们才是一家,我们都成了外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不管了,也管不了。不耽搁你了,你赶紧进村子去吧,我这就跟你娘那送粽子去!”
“嗯,那回见。”锦曦说完,跟张家的擦肩而过,抬步朝村子里去了。
一路上,锦曦都在思忖着张家的话,虽然这些对她和她家,构不成什么影响。但是,锦曦越发的觉着这件事情,老梁头和谭氏那里,应该是不知情的。
也正因为这件事,愈发的肯定了锦曦对张大强接近并迎娶梁愈梅的真实目的的猜测,钱,张大强真正相中的,是梁愈梅的嫁妆钱!
……
端午过后,锦曦带着阿财阿旺兄弟,坐着马车启程去了望海县城。阿福和阿贵两人一直在县城小北门的千里香铺子里做事,等到了县城,再见他们召唤过来,横竖张掌柜这里找伙计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
原本说好梁愈忠也一道去,谁晓得随着这几日的雨停和气温回升,天气陡然就炎热起来,似乎一下子就进入了伏天。
孙氏的那些消夏,防蚊虫叮咬的精油和花露,都被抛售一空。梁愈忠这两日每日都要来回跑镇上跑两趟,就是将家里一间大库房里面的存货,一趟趟送去镇上的孙记补仓,于是,便抽不出功夫来陪同。
孙氏和孙老太将锦曦一直送上了官道,叮嘱再叮嘱,还对爱财他们逐一的拜托,弄得阿财他们一个个很是惶恐,显然她们担忧的紧啊。
“娘,嘎婆,你们别惦记,我这趟过去看一眼,认个门摸个路,跟酒楼里的人熟识下就家来,两三日的功夫,不碍事!”锦曦坐在马车上,探出半截身子来跟下面红着眼眶的孙老太和孙氏笑着说道。
孙老太点点头,扶着孙氏让到一旁,让马车过去,两人一直到马车消失在官道的尽头,再也看不见了,这才转身,虽然嘴上都说着安抚彼此的话,但各自的心里,一颗心都是悬着的。
此去县城,一路走得都是官道。
这个时候的官道,也只是相对于其他那些偏僻且七弯八拐崎岖不平的小路而言的对比。在这柏油和沥青都没有的古时代,即便是官道,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锦曦一行出了长桥镇北口,沿着官道去往县城。阿旺赶车,阿财抱臂坐在阿旺并排,后面的车厢里坐着锦曦。
越是临近晌午,头顶的日头越发的毒辣,锦曦坐在车厢里,日光穿过窗纱照进来,落在手臂上,隔着一层单薄的春衫,手臂上的皮肤没过一会儿,便出现灼热的感觉。更何况坐在前面顶着头连草帽都没有戴的阿财阿旺?
“阿财,在前面找处有树荫处停下,大家伙喝口水吃些干粮歇息片刻,顺带给马儿给喂点水再走。”锦曦挑起车厢帘子第前面二人的背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