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礼辉这趟回村,可不止他和梁礼智兄弟俩,同行的还有一位在村人们心目中的大人物,那就是梁礼辉的岳父周县丞。
周县丞是望海县城除了县令外的第二把手,他的到来,对金鸡山村,那是造成了无与伦比的震动。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沸腾都哗然了。先前若是对陈老头是前任太医院医正这一说法有质疑态度的人,这下全都相信了。
因为,即便是女婿的亲祖母过世,都没有亲临的周县丞,这回却因为女婿跟女婿的嘎公相认,而亲自过来道贺。这说明什么,说明女婿的嘎公来头大,够分量。周县丞不仅亲临,还带来了县令老爷的贺礼。
对老梁家,这也是比过年和娶亲,还要隆重热闹的一日。自然,因为这份热闹,老梁头把在镇上的梁愈忠,梁愈洲和崔喜雀,全部给招了回来。镇上的那些保长和大商户,以王老大夫为首的那些药房医馆的掌柜们,还有村里以及附近村里的里正们,有威望的人,这下子全都一窝蜂的坐不住了。
有的是奔着陈医正,有的则是冲着周县丞,大家伙儿全坐不住,提着贺礼往金鸡山村的老梁家来了。
从来被人忽略到尘埃里面去的金氏,这一下突然就被抬举到了人前,梁锦兰的婆婆专门从镇上的布庄,带回来了上好的衣裳料子,又带来了布庄里的裁缝师傅,给金氏还有梁礼青他们,量身定做了好几套的衣裳。
金氏已经有好几日没有机会下灶房了,浆洗洒扫的活计,全让杨氏给包揽了。
原本是一场温馨的认亲,到最后竟然又演变成了这样闹哄哄,追逐利益和人情送往的俗事。老梁头很是受用这样的状态,在村里不管走到哪里,人都簇拥着恭维着。谭氏逝去的阴影很快就被冲散了大半。
可却苦了陈医正,对于一个大半辈子都活在这样的氛围里面,摸爬打滚的他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安享晚年,远离那些利益纷扰。
最后,陈医正是找到了梁愈忠家,在锦曦还有粱礼胜他们的商议中,以一场装病,才终于结束了这场迎来送往没有尽头的‘盛宴’。
陈医正从梁愈忠孙氏那里,获悉了二外孙粱礼胜和桃枝之间的深厚感情。陈医正为人开明,甚至私下里找了粱礼胜询问此事,最后,陈医正为了方便给未过门的外孙媳妇桃枝诊断病情,更为了躲清静,干脆从村子里给搬了出来,住到了锦曦家的外院。
生活终于恢复了平静,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陆续回到了正轨。村里开始迎来了酷暑中的抢收稻子的农忙之际。抢收完第一茬的稻子后,紧接着又要翻地犁田,开始播种第二茬稻子。
锦曦家侧院的果树,捉虫浇水施肥,有蔡金山的精心打理,长势很好。后院的家禽家畜,虽然在炎热的夏季都瘦削了,但是个头却都长了。董妈说,不要担心,等到秋风凉,家禽家畜恢复了精神头儿,到时候就等着嗖嗖的长肉吧!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 耐拖的都是男人?
老三老四已经能够放手独立的走路,虽然歪歪斜斜还不时摔倒,但是进步却很明显。自从出了梁锦兰和杨峰那件事情后,老梁家二房那边这段时日,稍稍消停了一些,没有将目标放在锦曦家,而是着力在讨好取悦大房。
日子在这样的平静中很快的流逝,转眼间三个月已经过去了。
锦曦早上起床,床前的矮凳子上,摆着一套折叠工整的芽青色秋衣。锦曦会心一笑,这套秋衣,是今年秋天,孙氏给她亲手裁剪的新衣。
梳洗完毕拉开门走出屋子,院子里的石板地面,昨夜落下的槐树枯叶早已洒扫干净。青石板边缘那些枯草地面,凝结着一层薄薄的露。日头刚刚从东面升起,被照耀到的露水,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晨风吹在身上,早已不是盛夏过后那种清凉之意,而带着丝丝沁凉。
锦曦将身上加厚的秋衣拢了拢,搓了几下手,抬步朝着上屋灶房去了。
灶房里很暖和,孙氏和简氏正在里面忙碌,锅碗瓢盆叮咚作响。瞧见锦曦进来,孙氏头也不抬的道:“曦儿,你过来的正好,小炉子上的冰糖炖川贝已经好了,你赶紧端去前院陈大人的屋里。”
“娘,你瞧我。”锦曦欢快的站在原地,袖着手抿着嘴,带着期待的看着正忙着往锅里贴红薯饼的孙氏。
孙氏诧异扭头,目光在锦曦身上扫了一圈。温柔一笑,转过来站直了腰身,再将锦曦从上而下打量了一番,点点头,道:“我儿穿的出入平安,万事顺意。”
锦曦以手抚额,这个家里从孙老太到孙氏,最时兴的一件事就是每逢穿新衣新鞋甚至新袜子头一回上脚,都会在边上及时的送上几句吉祥话,接着。才会开始就事论事的品鉴新衣新鞋。
礼多人不怪。何况,这些来自至亲之人的真挚祈愿和祝福呢,锦曦自然是永远都要不够。
“借娘的吉言,咱大家都好。都出入平安。万事顺心。”锦曦抿嘴一笑。学着孙氏的口吻道,从一旁的简氏手里接过用托盘托着的冰糖炖川贝,转身出了灶房。
后面。简氏打量着锦曦离去的背影,对孙氏道:“小姐这小半年,越发的长成个大姑娘了啊。”
孙氏满脸的慈爱直达眼底,笑着轻声道:“个头倒是又窜高了不少,不过,有时候终归还是个孩子心性。”先前揪着裙子巴巴的站在那里的样子,还在孙氏眼前浮现,她忍不住摇头失笑。
“大小姐等过完年,就十三了,我就是十三岁那年,跟文芸她爹订下的亲事。二小姐和文芸,这一年来也是长了不少,唉,一转眼,这些姑娘都要大了。”寡言的简氏难得慨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