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看着的陈孝城见此,忍不住笑着骂了一句,“还好,现在小持长高长壮了,要是以前,你这样一跳,他绝对被你压死。”
董潇凌闻言笑了一下,跟陈孝城道了一声谢,这才从薛持身上下来。
他与薛持的感情好,这件事情整个大队都知道。以前薛持他们回来时,也经常这样打打闹闹,村子里的人见怪不怪了。
但是他们见怪不怪了,新来的人却不这样觉得。那几个下了车的知青,看着他们打打闹闹的,有个知青忍不住道:“他们的感情还挺好的。”
周围的其他人,与薛持和董潇凌不熟悉,也就不好接他这样一句话。
之后陈孝城把车开走了,几个知青跟着村里的书记去了知青点,薛持和董潇凌就一起去了薛持爷奶家。
等到他们回到爷奶家的时候,才知道薛持三姑姑从外面回来了。
薛持的这个三姑姑,当年远嫁到了外面。自从出嫁之后,对方就没有回过老家。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带着一大家子回来了。此时一大家子的人,正住在薛持爷奶的家里。而他们住的房间,正是薛持和薛久原本的房间。
薛持见状也不好跟亲戚抢,他本来想要住薛锦临房间的。但是后来想到,马上薛久也要回来了。薛久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让他和薛久住在一间房间不方便。
至于让薛久跟三姑姑家的女孩住,薛久跟这个三姑姑都不怎么熟悉,就更别提三姑姑的两个女儿了。
薛持想了想,就打算先住董潇凌家里。反正董潇凌家房子多,夏天也不需要厚被子,只要有个房间就行。
对此薛持爷爷奶奶是不乐意的,在他们看来薛持好不容易回来,他们家里又不是没有房间住,为什么非要住到董家那边去。
更何况,很多乡下来亲戚了,不都是一大家子挤一挤。大家的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薛持一个男孩子也太讲究了。
但是不管他们是如何想的,如今的薛持年纪也大了,他们根本做不了他的主。
所以最后薛持还是去了董家,他和董潇凌花费了一下午,把董家后院的房子收拾出来。
然后他们去了村口割了很多艾草,用艾草熬出来的水撒了几间房间,这样就能避免房子里有虫子和蛇。
结果让薛持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把房间收拾出来没多久,村书记突然找到了董潇凌这边来。
他们村子里一共有二十多个知青,除了几个已经在村里结婚生子的,剩下十一个都住在村里的知青点。
本来他们十一个人住着还行,其中几个女知青可以住一间,十一个人还是勉强能够住下的。
但是今天突然又来了四个,而原本的那些十一个知青里,有个男知青带着媳妇也住知青点。
好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知青点就一下子住不下了。
村书记觉得董家这边房子多,就想要把董家的前院租下来。这样一边能够帮村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让董潇凌赚点小钱。
对此董潇凌当然是乐意的,就算村子里给的钱很少。一年也就一块钱,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
正如老书记说的那样,董家的房子那么的多,董潇凌和妹妹也住不完。与其放在这里白放着,倒不如拿来租给村里。
这件事情,薛持不会多管,这里是董潇凌的家,只要他同意他就没意见。
所以第二天,董潇凌就跟村里签了协议。原本村里这边想要多签两年的,但是薛持知道很快就要恢复高考了,这些知青们很快就要回到城里去了,就让董潇凌跟村子里签了一年的时间。
这样也省的,之后村里知青都走了,董潇凌还要跟村里退钱。
签好了协议,当天上午就有知青搬过来了。
除了那四个新来的知青,还有两个女知青一起。
之前他们知青点只能算勉强住下十一个人,今年有个男知青娶了隔壁村的一个姑娘,那姑娘家里不愿意给他们建房子。
而男知青又没有村里地基,就只能暂时搬到知青点住。如今那姑娘已经怀孕了,估计之后知青点更吵闹。在得知董家这边愿意租房子后,其中两个女知青就跟着搬了过来。
第61章
这两个女知青都是熟人, 之前跟薛久买过薛持的鱼,薛持对于她们还是挺了解的, 知道她们都是好相处的人, 倒是不介意她们搬过来住。
至于新来的那几个,啧,其中有个女知青家境很好, 眼高于顶,有点大小姐的脾气。另一个女知青没什么存在感, 薛持暂时不清楚她是个什么脾气。
然后就是那两个男知青了,一个是那个眼神有点猥琐的男知青,另一个就是那个帮薛持抱行李的。前者需要薛持多注意观察一下, 后者应该是个很好说话的性格。
他们六个人一搬过来, 就张罗着之后吃饭的问题。董家前院有个废弃的灶房,炉子是以前老式的那种连灶, 旁边还带个风箱的那种。这个稍微修一修还是能用的, 他们下午找了村里大叔帮忙, 一下午就差不多修好了。
薛持晚上回爷奶家吃饭时, 爷奶没有问他在县城赚钱的事情,三姑姑一家也不知道他赚钱的事。倒是一旁的大伯家里提了一嘴,提这个的是被大伯娘踢了一脚的大伯。
自从薛持跟大房的关系闹僵之后,薛持见到大房的人就不怎么搭理了。大伯娘就是想要跟她搭话, 薛持也不可能搭理她的。大伯娘估计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提薛持赚钱的事情时, 特意让一旁的大伯开的口。
大伯笑着对薛持说道:“听说你在县城弄了个什么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