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总统系统,不满意?(432)+番外
但他手上一时拿不出太多的现金,资金的大头已经拿去买入了任天堂扩充的股份,目前他手上持有的任天堂株式会社股份已经达到了27%, 一跃成为了任天堂的第二大股东。
凭借着老任的吸金能力, 哪怕奥斯蒙德现在停止工作躺平,也能靠这些任天堂的股份高枕无忧。
当然, 钱肯定是越多越好。
只不过收购米高梅的股份遇到了一些麻烦。
《E.T.》票房收入的大部分都还在院线手上, 被院线老板以各式各样的理由卡住。去年的电影行业经济不景气,整个北美收获的票房成绩只有今年的三分之一, 多数影院在1981年的营收都是负数。
许多垂死挣扎的院线靠着将这笔本该尽快上交的《E.T.》的票房收益存至银行收获的利息,才能拿到钱改装影院,以免被市场淘汰。
所以《小鬼当家》并没有在这些“老赖”影院上映, 圣诞假期结束以后, 斯莱德的法务部门也迅速行动了起来, 给所有拖欠分账的影院寄去了律师函。
不过问题不是解决不了,只要将《E.T.》抵押给银行贷款, 就可以获得资金继续收购计划,同时还能获得银行的帮助,让银行帮他收缴欠款回笼资金。
从BEST租赁公司收获的利润则是大部分被转移到了海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奥斯蒙德不会将钱转回美国交易,他选择用那些钱投资电影或者工厂,以及海外公司。
奥斯蒙德在12月26日从挪威返回了洛杉矶,在许多媒体见鬼一样的目光中,高调宣布自己修养结束,回归工作:“怎么了?我只是操劳过度在挪威修养,这不是斯莱德早就宣布过的消息吗?你们那都是什么表情?”
新闻发布会上的记者头一次在表情上达成了统一,所有人都露出了尴尬的干笑,没有人向奥斯蒙德解释前因后果,只有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询问:“你在挪威完全不关注国内的消息吗?”
奥斯蒙德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清楚的模样,挑眉回应:“你在夏威夷度假的时候还会看报纸关注行业动向吗?”
这倒是不会。
锅悄无声息地被转移到了媒体头上,能怎么办呢?毕竟无论是奥斯蒙德还是斯莱德,都早已经将事实告知了媒体,纯粹是媒体的臆想闹出了乌龙。
全靠瞎诌胡扯卖报的厕纸报倒是没吃什么亏,新闻符合他们一如既往的风格。
大报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前,大部分都选择了观望,没有妄自发表太过逆天的言论。
只有兴办不久,仰仗媒体公信力的小型报社吃了亏。
毕竟“奥斯蒙德”失踪案持续了太长的时间,不像是一两天就能验证的消息,导致一部分报社在接近1个月的时间内,都跟踪报道了“失踪案件”的进展。
本就依靠公信力售卖报纸的报社公信力受挫,销量自然也会下降,但部分小型报社没有迎来破产清算,而是迎来了收购合并。
收购了几家摇摇欲坠的小型报社的不是别人,正是奥斯蒙德·格里菲斯。
他的“冥王星计划”和大大小小的营销计划不能只靠与伊莱娜和斯莱德交好的那些媒体朋友,拥有一家报社,能在关键时刻帮上许多忙,不但能提防媒体朋友的倒戈,还能适当地把控舆论方向。
几家报社合并以后,改名为《全球日报》,报纸上发布的第一条重磅消息就来自于老东家斯莱德:“震惊!斯莱德喊话国际天文协会:‘什么时候能将阋神星划入系内行星范围?百万美金奖励饥渴难耐。’”
洋洋洒洒的通篇文章,像是催促披萨外卖员的文案,全文表达的含义浓缩在标题:给个话哥们,你一直吊着人,也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百万奖金还发不发了?
横空出世的“震惊体”明显影响了报社和报童,“震惊”了一片不明真相的美国群众。
好家伙,报童只吆喝标题的前半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斯莱德一家电影公司要向国际天文协会宣战了。
报社合并后售卖的第一份报纸就超出了销量预期,也提醒了暂时将争吵放下、度过温馨而美好的圣诞假期的美国民众:睡什么睡?该起来吵架了!
卑鄙的欧洲佬!快点干活!快点宣布阋神星的正统行星地位!
同时,《震惊》也是一份巩固立场的文章。它全方位暗示了斯莱德电影公司迫切地希望阋神星“归位”的美好愿景,奥斯蒙德·格里菲斯绝对没有借阋神星、《冥王星》和电影结尾的几个古怪镜头搞事。
在那之前,《小鬼当家》已经上映。
奥斯蒙德的“失踪营销”显然起到了作用,对比同时期花了大价钱营销的电影,《小鬼当家》取得的票房成绩毫不逊色,甚至以全国900块荧幕的数量,压过《冥王星》,夺得了单日票房冠军。
于是,北美媒体看到了一个格外令人吃惊的事实:北美票房排行榜上的冠亚季军,《小鬼当家》、《冥王星》和《窈窕淑男》全部都由奥斯蒙德担任了制片人,前三部票房最高的电影都与奥斯蒙德有所联系。
难不成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本人就是票房密码?
甚至不需要他亲自执导,只要电影沾上他的名字,在电影片头的主创名单或者片尾的cast名单上挂上他的名字,就能够保佑电影不亏损,甚至获得奥斯卡?
这是什么新世纪赛博财神?
好莱坞甚至专门发布了一篇文章分析:“《多格板箱》、《忠犬八公》、《Plan B》甚至刚刚上映一个月的《冥王星》都是票房远超成本,票房是成本的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大爆影片。《失乐园》是观众选择较少但受评委、影评人青睐的文艺作品。除此之外,还有他投资拍摄的《E.T.》,斯皮尔伯格本人的多部影片也有不少票房大爆,所以可能不具有什么参考性,但这并不妨碍它是斯皮尔伯格最成功的商业电影,且这部电影与奥斯蒙德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