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总统系统,不满意?(451)+番外
《E.T.》、《甘地传》都是出色的电影,今年获得提名、参与竞选的每一部电影都具有突出的竞争力,各有各的优秀之处。影片质量明显高于去年,含金量比去年高整整一大截。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卡为什么会选择他?
好在奥斯蒙德没有忘记在仓促响起的掌声中挂上微笑,他顺势站起身,和《冥王星》剧组的成员拥抱,隔壁《窈窕淑男》剧组中,达斯汀·霍夫曼还不忘在鼓掌的间隙,朝着他竖起拇指。
奥斯蒙德差点挂不住脸上的笑容,这算什么?普华永道的双信封搞混了吗?还是说《冥王星》拿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真的有这么可惜,导致奥斯卡甚至愿意把最佳导演奖送给他作为弥补?从逻辑上也说不通啊,导演奖根本不是少部分人可以左右的“小奖”。
“WTF?!”
电视机前的荣恩·李瞪大了双眸,难以理解地爆粗惊呼,他身旁坐在沙发上的兄弟会成员甚至双掌抓紧了头皮,整张脸皮被迫紧绷,双眸紧盯眼前的小小电视屏幕:“他们一定是在开玩笑!”
甚至有人难以相信的玩起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经典老梗:
“Is this just fanta(芬达) sea(fantasy幻想)?”
“这不可能,我的愿望成真了?这是迟来的愚人节玩笑吗?还是奥斯卡搞错了?”荣恩放下手中的炸鸡,如同受到惊吓一般咽了咽口水:“历史上只有三个人连续两届获得奥斯卡奖,最佳导演奖从来没有连续两届颁布给同一个人的先例。只有刘易斯·迈尔斯通连续两年得到奥斯卡导演奖。”
“但那是因为第一届奥斯卡导演奖颁给了多名导演,第2届第3届奥斯卡奖都在1930年颁布,刘易斯·迈尔斯通是第1届和第3届奥斯卡的获得者。”
荣恩舔了舔他干燥的嘴唇:“史无前例,奥斯蒙德是真正的,蝉联两届的奥斯卡最佳导演,或者说,影史最佳导演。更恐怖的是,他才20岁!”
“哦哦——兄弟,别激动,影史最佳导演太过了。”
方才还在玩着烂梗的年轻男孩举起双手:“我们都知道今年获得提名的五名导演几乎不分伯仲,但格里菲斯依旧是其中资历最浅、最年轻且最没资格获奖的那个。这绝对是奥斯卡的黑幕,也许格里菲斯和学院达成了什么交易,他贿赂了评委。”
荣恩还没来得及开口,室友已经先一步嘲讽:“格里菲斯最没资格获奖,难道要让理查德·阿滕伯勒获奖吗?让英国佬高声嘲笑,好莱坞已死,冥王星已死?你不知道现在英国还有人在抵制《冥王星》吗?”
“好了,别这么极端,肯,你也是,冷静一点。”
荣恩站起身按住他的肩膀:“不管怎么说,这是好事,也许学校会请奥斯蒙德回来做个演讲什么的,我们继续看吧,看看奥斯蒙德会说什么样的致辞。”
多萝西音乐大厅的台下,美国电影学院的新任主席难以置信地掐了掐自己的手指,她一边鼓掌,一边对着身旁的副主席低声说道:“这是怎么发生的?好吧,我得承认,我有些私心,我的那一票把第一名投给了格里菲斯...”
“你也投给了他?我也是,没有实在惊艳我的导演...我以为不会有人投给他。”
“我给了他第二名...我知道了,有没有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没办法拿到奖项,所以给了他第二名?按照权重计算,如果其它人的选票多是公关票,就极有可能互给第五名,这样反而拉低了加权票数。”
“别看他只是第二名,如果票数足够多,也可以压过那些全是第一名选票和第五名选票的候选人。更何况,还有不少像你们这样,给了他第一名的会员。”
奥斯卡的加权计算,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张选票上的第一名加5分,第二名加4分,以此类推,最后一名加1分,最终比较总分。并不是获得第一名选票高的候选人就一定能捧回奖杯。
主席女士按了按自己的指节:“说实话,我有些担心编剧奖和最佳影片...”
客观地说,比起其它五部电影,她确实认为《冥王星》更具艺术性符合奥斯卡的品味。主观地讲,她投票给《冥王星》也是符合“奥斯卡政治正确”的。
奥斯卡政治正确的本质,就是将主流思想信仰体系作为真实自然的生活面貌加以展示。
比如说经典例子《绿皮书》,它并非是在保护少数人种的权力。实际上《绿皮书》争奥的那一年,美国黑人的人数比例就已经占据了百分之三十出头,超越白人,成为整个美国对电视、电影和流行音乐最为关注的群体。它维护的是大多数观众的价值观。
目前,获得了奥斯卡提名的五部电影中,最不可能获奖的《冥王星》反而最贴合美国主流思想,迎合、夸扬美国梦。
作为美国电影学院的新任主席,她就应该把最佳影片选票投给《冥王星》,而不是其它任何电影。
即便《冥王星》获奖不符合多数学院会员心中那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主席用指甲掐了掐自己的手掌,不,《冥王星》还是不太可能获奖。
《甘地传》票房失利,为了赚回成本只能全力去砸公关费用,将影片运作成奥斯卡最佳,这样才能凭借奥斯卡的噱头引来大量的观众,再从观众们口袋中大捞一笔。
《甘地传》的公关团队应该已经进行了严密的计算,拿到了足以确保《甘地传》稳坐第一的高额选票数量。《冥王星》没有进行公关,终究是不可忽略的硬伤。
思考间,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已经走上颁奖台,与比利·怀尔德握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