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荒岛被美人鱼捡回家后(110)+番外
她和沧月说:“每过去1天,我就在绳子上打1个结。”
她用这种方法,去阐述时间的流逝。
后来,她给了沧月一根打有30个结的枯草,让沧月数有多少个结。
沧月用自己的手指头,对比着数,数完了10个手指头,发现不够用,她抓过云溪的手,又数出了10个手指头,发现还是不够用,然后,她看见了云溪的脚趾头。
一个人的手、脚,加上一条人鱼的手,她总算数明白了,那根绳子上有3个10。
云溪叹了一声气,心头感慨:幼教老师真不容易。
然后,她继续教沧月10以后的数字。
*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寒冬里,第一场雪落下时,云溪尚在睡梦中,无知无觉,第二天,她走到明洞一看,许是下了一夜的雪,洞中白茫茫一片,积雪有十来厘米厚,抬头一看,空中雪花仍是棉絮一般,纷纷扬扬落下。
她庆幸早早把这个洞中的物品转移去了其他地方。
积雪融化后,这个洞穴,也将变得一片潮湿。
洞底无风,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她的颈窝,冻得她打了个寒战。
这个洞,从夏天的温暖干燥,变成了如今的寒冷潮湿,尤甚水洞。
她甩了甩头发,裹紧身上的动物皮毛,连忙钻回了那条连接水洞的通道,生火取暖。
在洞中休息了许多天的沧月,看到明洞里的积雪,咕噜了一声,然后爬去了水洞,“噗通”一声,跳入了水潭中。
云溪跟在她身后,看见她的举动,连忙跑到水潭边,对着潭水大声问:“沧月,这么冷的天,你要去哪里?”
沧月尚未游远,听到云溪的声音,她脑袋浮出了水面,咕噜咕噜了几声,像是在和云溪解释什么,然后又一头扎进了水中。
这个解释,和没说一样……
云溪蹲在岸边,压下心底的惶恐情绪,默默等待沧月再次浮出水面。
冬天的时候,水中那些畏寒的鱼儿,都喜欢游到深水区域。
深水处温度更高。
云溪记得,这个水潭深不见底。
她至今未去潭底看过,人类的躯体,承受不住深水区域的水压。
沧月,是要去潭底冬眠吗?
可岸上有自己的存在,有火,有熊皮被褥和床单,绝对比潭底的深水区温暖。
或者,是出溶洞?她要出去做什么?
这么冷的天气,不会冻死在外面吧……
呸呸呸!
云溪在心底呸了几声。
就算沧月是像蛇的海爬动物,但她至少有半个人的身子,类鱼,类蛇,也类人,没有那么脆弱。
且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真那么容易冻死,沧月就不会轻易出洞。
沧月远比她更熟悉这个荒岛,更熟悉这里的气候,不必太过忧心忡忡。
云溪在心底这般自我安慰。
第42章 (修)
*
溶洞内, 潭面波平似镜。
云溪伸手蘸了蘸潭水,冰冷刺骨。
但未结冰。
溶洞内,洞体全是结实的岩石, 阻隔了外界的冷空气,相比于明洞的大雪纷飞,水洞这里, 竟有些暖和。
外面的河流, 应该已经结冰了吧。
云溪记得小时候的冬天, 哪怕没有下雪, 早晨起来,水缸的表层, 也是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前一天的傍晚,若是用葫芦瓢装满一瓢的水,第二天早上醒来,就能够收获半个葫芦状的冰块。
南方的雪天, 到底不如北方那般寒冷,加上小孩子屁股后面三把火,哪怕河面结了冰, 也阻挡不了她想捉鱼的心, 硬生生用石头砸一个窟窿出来,然后想办法捉鱼。
有时同伴嬉笑玩闹, 还会不小心摔进冰冷的河水里去,然后被旁边的大人吼着骂着提溜上来。
大概那时真不觉得有多冷,也意识不到其中的危险性。
寒冬腊月里,人类出门可能是想玩耍, 野外的动物主动跑出洞穴,云溪只能想到一个可能性, 觅食。
洞里的食物,足够她们吃上一两个月,沧月为何还要出去觅食?
是怕不够吃吗?想要把那些食物都留给她,自己再去寻觅别的食物?
还是不爱吃呢?
沧月确实有些挑食,更喜欢新鲜的食物……
云溪想不通,只能用沧月的饮食偏好去解释。
她在水潭边上,坐了好一会儿,忽然感觉嗓子一阵痒痒的。
她咳了好几声,看沧月没有回来的迹象,她去烧了些水喝,又丢了两个番薯和一些板栗到火堆中去,然后坐在火堆前,搬了一块磨石,磨制各种工具。
等到火堆中传来番薯和板栗的焦香,云溪挑了出来,用贝壳盛着,放到火堆不远处,保温。
她打算先吃一个番薯,剩下的,都留给沧月,等她回来一起吃。
云溪一边剥番薯皮,一边觉得洞中甚是安静。
往常沧月闻见番薯的香味,不管多冷,都会从床上爬起来,嘀咕一声:“烤红薯……”然后在她耳边咕噜咕噜。
她的咕噜声,有时是在沟通,有时只是单纯表示舒服、愉悦、喜欢。
如今,耳畔只有隐隐的水流声。
走到另一头的明洞里,才能听见雪落在地上的声音,和远处洞口呜呜呼呼的风雪。
云溪走过去,抬头看了看天空。
天空依旧是阴沉沉的,教人辨认不出时辰。
除了飘飘扬扬落下的雪花,洞口偶尔会飞过一两只巨鸟。
那些鸟的翅膀似乎都有半个人那般大,云溪之前从未见过。
它们挥动黑色的翅膀飞过洞口,在洞底投下一片阴影。
云溪想到《逍遥游》里头的一句“其翼若垂天之云”,又想到自己在海边被海鸟袭击的经历,立刻退了出来,回到灶头边烤火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