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公你不要过来啊(134)+番外

作者: 纵风流 阅读记录

云歌跪在地上,以一种像献祭一样的表情说: “奴斗胆,想请殿下下来。”

楚王辞却说: “下去做什么?阶下囚吗?”

他忽然激动起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孤此生,绝不向季峨山这个卑劣小人称臣!绝不!”

云歌劝他: “殿下可以去燕国,也可以去雍国。奴听闻齐王姜被灭国后前往雍国,雍王溯以子侄之礼待之,未尝有轻慢。”

楚王辞却依旧摇头: “生与死对孤来说并非重要之事,但是孤绝不允许自己那样卑微地活着。”

说完,楚王辞摘下他的楚王印绶扔给云歌。见印绶跌跌撞撞地终于来到云歌面前,楚王辞道: “拿着这枚印绶交给季峨山,她会看在这枚印绶的份上许你一个前程的。”

说完,楚王辞转身点燃了芳洲台。

可惜了这芳洲台,历经千年不倒,如今却毁在他的手上。但转念楚王辞又想,朝歌君高洁,想必也不会想看到属于自己的高台落到季峨山那种人的手中。

云歌直愣愣地看着大火,向前走了一步。

忽然间,她像是想到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这是一封来自燕国的信,送信人是燕国的渔阳翁主季鸢。信上说,季鸢的母亲鲜虞八子是中山白狄的后人,因此季鸢愿意赎买天下为奴的白狄舞姬,并为她们寻一个好去处。

信上还说,如果遇到朝廷的军队,只需要将这封信交给朝廷的军队,朝廷的军队就不会为难。

为什么渔阳翁主的信却能让朝廷的军队都不会为难?云歌恍惚间意识到了什么。她将这封信扔到地上,随即清清白白地坠入了大火。

等蹇愿闻讯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冲天的烟雾。

蹇愿闭上了双眼,将长剑横在自己的脖颈。

******

【冀州,安平郡,莫城】

莫城,传说中古莫国的所在地。

周幽王还在世时,这里是周携惠王的封国。周幽王死于犬戎之手,周携惠王在不愿意尊周平王这个弑父杀弟之人为天子的诸侯的扶持下,在莫国建立了一个短暂的周王朝。

这个短暂的周王朝曾十分辉煌,领土疆域极大,甚至阻拦了晋国东出的路,让强盛的晋国感受到了威胁,于是晋文侯杀死了周携惠王。

而在周携惠王还在世时,这里黔首百姓安居乐业,周携惠王甚至还发行自己的货币。

但当这个短暂的周王朝覆灭之后,周平王成为了唯一的天子,于是周携惠王和他的莫国被所有人从历史中抹去, 《春秋》不曾记录鲁孝公和鲁惠公,开篇便是鲁隐公,成语“讳莫如深”也随之诞生。

从此千年,辉煌一时的莫地再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变成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城池。

低矮的城墙,狭小的城郭,又位于河北平原一马平川……这些无一不在说明,这座城池并不适合坚守。

但是燕王易水已经没空思考这些问题了。所有的不合适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更直接的现实——

一旦从莫城退兵,他将彻底退出冀州这片土地,兖州,豫州都将从他的手中失去,他的手下将只剩下他赖以生存的幽州。

但幽州苦寒,兵少粮缺,仅仅一个幽州,他将不得不退出这场逐鹿天下的争夺战。

他不在乎能否得到天下,毕竟天下本来就不是他所在乎的东西。但是……他不想输给季峨山。

燕王易水看着眼前的沙盘,一次又一次地模拟着如何突破窦太主为他设下的围城。但很尴尬,每一次的模拟,都最终以他失败而告终。

就在这时,鲜于爰居走进房门,急匆匆地说道: “主公!援兵来了!”

燕王易水一愣。

游雍将军游洄战死铜山,楚王辞已经自焚而亡,河周又与窦太主沆瀣一气,雍王忙着征战蜀国,哪里来的援军?

忽然间,脑中灵光一闪,燕王易水瞬间意识到: “雍王出征巴蜀回来了?”

鲜于爰居点头: “对,主公,凉州铁骑已经冲到城外了!”

燕王易水立刻道: “点兵,出城!”

白未晞骑着马跟着大部队来到莫城的时候,游溯已经派遣一支凉州铁骑冲入战场了。远远看去只见烟尘滚滚,身着黑甲的雍军,白甲的燕军还有白甲绿衣的朝廷军队,三方混战在一起,战的难舍难分。

白未晞走到游溯身边,就看见游溯沉着脸吩咐传信兵。随着传信兵的离开,帅旗上方代表不同支队的风筝在天上不停地变换位置,指导战场上的将士们该如何征战。

白未晞看了半天,才略微有些惊讶地问: “八卦阵?”

游溯点头: “先生教我的。”

八卦阵,重点在通过无穷无尽的变换,最终将敌方困死在己方士卒组成的人墙中,让对方插翅难逃。

看来,游溯是真的很想对方通通都把命留下来。

尤其是敌方的主帅,窦太主季峨山。

但是最终的事实证明,游溯还是想多了。

现在占据着最大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人口的朝廷已经有了一支数量远远超过游雍的军队,游溯长途跋涉而来,大部分的部队还没能跟上,仅仅凭借现在的一小支先锋就想留下窦太主,那窦太主就不可能从江东一路打到河北了。

朝廷撤军了——这是一个按理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游溯来说却又其实没那么好的消息。

游溯孤军深入,没几个人也敢和窦太主交战,为的就是解决莫城之围,别让燕国这个他最后的盟友也死在窦太主的铁蹄之下。

从这个角度上看,游溯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场战争无疑是一场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