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甩了权臣后,前夫全家火葬场(374)
……
一个时辰后,纪司业带着宋岐要找龚西成喝茶。
龚西成非常忙,顾不上他,直接摸了摸了宋岐的头将纪司业推了。
纪司业一个人茫然的抱着宋岐站在繁华的上京城街道上,一时间感慨万千,这是他熟悉的上京城吗?!好像是也好像不是?
他如果把这件事说出去,说给谁听?皇上还是太后?他们两个其中一个对上齐王又各自有什么胜算?!
还是说敲掉林大人的势力,皇上和太后就能阻挡齐王叛乱的脚步,而且,他抱着谁?谁会相信他是无辜的,谁会觉得他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
“先生……”
而且,若是赢了呢?若是赢了……
纪司业立即打住心底疯狂的想法,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忠于大夏、忠于他的君主,可如今,站在茫茫人海中,比以往更繁盛的民生,没有了三十年盐灾的当下,他反而看不清该忠于什么!
宋岐无聊的摸摸先生的胡子,他们在这里站很久了。
纪司业恍然回神,看宋岐一眼,小心的给宋岐戴好小帽子,鬼使神差的抱着宋岐去国子监了。
“先生,这就是您新收的学生吗?”
“先生?”怎么带着孩子来国子监了?
纪司业没理他们,一眼看过去,将宋岐交给他最得意的门生抱着,多抱抱,对仕途有益。难怪龚西成说他学生的事他没有开口,他现在是宋岐的先生,想卖他面子的人何止一个。
从他成为宋岐的先生起,可以说他学生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元疆啊,如今是齐王,这是要彻底架空太后,掌控大夏了。至于皇上,恐怕从龚西成出现在皇上身边起,皇上就没了成事的机会。
郡主和林大人?
纪司业又忍不住看向宋岐。
宋岐安安静静靠在先生的大弟子胸前看着自家先生。
得意门生无措的看着手里的孩子……
……
镇国公因为调防回京了,齐王动,镇国公就要动,他一直等待的机会马上就可以实现。
镇国公将梁将军和徐将军叫到书房,这是他们赶超安国公府的绝好机会,未必不能一搏。
第354章 图什么
书房内。
严忠海带着长子,心有感慨的看着下面坐着的两位大将军:“你们都是跟着我一路出生入死过来的。”
徐老将军听着,心思却在大公子身上,他有段时间没有见大公子了,总觉得大公子不比从前,莫非是很久没见?还是看二公子看久了,觉得正常的公子们反而太过端正?
梁将军见徐老没有附和,急忙拱手:“我等能跟着国公爷是我等的福气。”
严忠海点点头:“大夏积弱久矣,太后又把持朝政不肯还位于皇上,国有两声,终归不是上策。”
徐老将军看梁将军一眼,然后呢?支持皇上?成为一个声音?可皇上就真是一个声音了?一个在龚西成手里任由两派人随意拿捏的皇上,就是最好的人选?
严忠海叹口气:“先帝对我等有知遇之恩,当初他老家人属意的太子人选也不是皇上而是齐王,幼主登基,乱局之源,先帝那样英武的人怎么会想不到这些,让一个孩子继承衣钵……”
徐老将军闻言,突然有个荒谬的想法,镇国公不会是想说……
梁将军显然也想到了,一头冷汗,齐王的人都快废了,还提什么齐王,这件事世子知道吗?世子怎么说?不让国公爷好好‘休息’两天?
严忠海看着他们:“太后把持朝政多年,大夏皇室名存实亡,长公主的名声尚且不如安国公府的郡主尊贵,成何体统!”
徐老将军听严忠海提郡主不说话。
梁将军也不说话,他疯了议论郡主。
严忠海等着他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然后一举剿灭太后的势力,揭竿而起势如破竹!可他说完,下面一个声音都没有,他的两个大将像突然睡着了一样。
严不予见状,看了徐老将军和梁将军一眼,见他们两人只是等着父亲继续说没有附和的意思,急忙开口:“父亲说的对!皇室怎么可以掌控在外姓手里。”
严忠海勉强找到落点,只能继续游说,往武将的痛点上踩:“北疆都能一统是我大夏最大的败笔!当初倘若我们出兵,北疆怎能有如今的局面,我们与北疆征战多年,他们何种品性我们焉能不知,太后与北疆妥协无异于以身饲虎,等北疆做大,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我们!我们焉能不防!”
徐老将军觉得,不用北疆做大,大夏应该就要倒霉了,动大夏在林大人眼里甚至不用北疆帮忙,而且……听镇国公这意思,他是要跟齐王反了?
徐老将军有必要提醒他慷慨激昂的主子一句:“国公爷,您属意齐王?”挑明吧,别铺垫了。
严忠海看老将军一眼,没有被揭穿的尴尬:“老将军觉得如何?”
“然后呢?继续做齐王统治下的镇国公?”毫无寸进,国公爷都不能更进一步,他们下面的人更不用说了,也就是说他们拿命去填现在就有的生活,成,保持原样,不成,万劫不复?是不是哪里不对?
严忠海怔了一下。
梁将军克制着才没有笑出来。
下一刻!严忠海顿时怒了:“徐老!本国公敬重你,想不到你竟然问出这样的话来!我等如何有何重要,重要的是大夏!是家国!只要大夏能够回到正轨,我等有什么要紧!”
“国公爷觉得大夏哪点没在正轨上?”
“太后把持朝政、国力积弱、饿狼一统!还有什么在正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