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单慎走出金銮殿,小跑着下了步道。
气没全顺,顺一半也好。
林玙落后两步,也从殿内出来,手指捻了捻,看着单慎快步离开的背影。
晋家无入朝之人。
今日金銮殿上,知道当时耿保元劫持目标的,只有他林玙一人。
他清楚耿保元几乎得手了,是云嫣追上了马车,参辰赶到、制服了耿保元与那车把式,收拾了局面。
晋家当时决意瞒下,算得上是明智之选。
状告太子并非容易之事,最后损的只会是晋舒与晋家。
所有人粉饰太平,没有走漏消息,法安寺那里只知道帮助了晋舒,却不晓得耿保元的下落。
按说,耿保元既然落在了参辰、也就是徐简的手里,他的腰牌怎么会在别的案子的埋尸地被挖出来?
徐简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那就是说,徐简是故意为之,他就是借着耿保元的事,给圣上一个理由。
这一步,走得有想法,却也微妙。
而且,以林玙对林云嫣的了解,他清楚女儿绝对不会让晋舒、晋家被扯到这桩事情里来,耿保元的失踪不会与晋家连在一起。
缺了“受害人”这最重要的一环,想要“名正言顺”,到底是缺了些份量。
当然,这份量并非不能补足。
圣意就是最一锤定音的,就看顺天府如何添添补补、盖在太子殿下头上了。
另一厢,李邵加紧脚步,跟在圣上身后。
父子两人前后进了御书房。
李邵看着父皇不悦的神情,忙道:“儿臣真的不晓得耿保元那些破事,他赌博劫人的,儿臣事先一点不知情。”
他的事先,自然是指钱浒告诉他之前。
圣上在椅子上坐下,沉声道:“邵儿,朕上一次就告诉过你,底下人犯事,你一句不知道、不知情,并不等于你无错。治下不严,用人不清,就是错。”
李邵一时语塞,看着父皇,半晌没说出一个字来。
第372章 一个鼻孔出气(两更合一)
曹公公上了茶水,就从御书房里退了出来。
“好赌、劫人,朕的确没有想到,东宫还有这样的‘人才’,”圣上揉了揉眉心,神色看起来十分疲惫,“可再想想先前出的其他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意外了。”
李邵的肩膀紧绷着。
父皇的话,听着是调侃,实则是怪罪。
耿保元消失得无影无踪,却留下这么多的隐患,都一年了,还得收拾残局。
李邵心有不忿,嘴上却不能与圣上硬顶着来,干巴巴道:“父皇教训的是。那时是儿臣不懂事,不晓得约束底下人,您上回说过之后,儿臣都已经听进去了。”
“吃一堑、长一智,你还年轻,有时间也有机会把犯错的地方改过来。”圣上说着。
李邵闻言,肩膀略松弛,正要赶紧表明态度,却见圣上的面色一下子又严肃起来。
“所以,”圣上一字一字问,“邵儿,耿保元失踪的内情,你当真全无所觉?”
李邵的话被堵在了嗓子眼里。
父皇一张一弛的变化让他跟不上,好像说什么都不算对,李邵下意识收紧的手,指腹压在冒着热气的茶盏上,一下子烫得通红。
“儿臣……”李邵喃喃着,“儿臣的确不太清楚。”
他应该撇清的,完完全全撇清。
如早朝上说的那样,把问题都甩给胡公公,反正死人不会开口说话。
可他又必须防备着活人。
单慎活蹦乱跳的,而且不好对付,早朝时,单慎说一些藏一些,瞅着机会再抛些消息出来,李邵说不准单慎手上是不是还有别的线索。
万一单慎还拿捏着什么,预备坑他呢?
是了。
单慎与徐简的交情很不错。
表面上,徐简在国公府养伤,不出门、不上朝,但背地里,谁知道他有没有跟单慎串通着做什么。
李邵抿了下唇,尽量让自己的说辞可进可退:“儿臣也觉得,单大人问的问题都很在理,儿臣听着也觉得疑点重重、怪得很。
可都快一年前的事情了,具体状况,儿臣一时之间回忆不起来。
还是因为您当时问过儿臣为何换了身边侍卫,儿臣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但辞表哪天给的胡公公,初八前还是初八后,当真想不起来了。”
这么一说,圣上倒是听进去了些。
记不清才是人之常情。
突然之间被单慎问起,邵儿若是答得头头是道,反而像是有备而来,早为了耿保元的事打了底稿。
不过,记不清、不等于真就不知情。
圣上没有追着问,转而问起了汪狗子:“身边做事的人还是得靠得住,新调来的那个,跟了你也有几天了,觉得怎么样?”
“汪狗子吗?”李邵道,“做事积极,人也算活络,儿臣用得顺手。”
圣上点了点头,状似随意:“看来年前是办不妥了,单慎想再找刘迅、钱浒问话,一来一去也要一两个月。”
李邵哂笑。
怎么又绕回来了?
他不敢再坐着,赶紧起身,道:“父皇若没有其他事情吩咐,儿臣这就去礼部了。”
“去吧,”圣上示意他,“你在礼部观政,顺天府那儿要查什么、让他们查去,该配合的就配合些。”
李邵应下。
等出了御书房,他大步向前,穿过长长宫道,迎面寒风一吹,忍不住咳嗽起来。
汪狗子一路追着跑,见他面色不虞,便一直闭紧嘴。
这个当口,连宽慰都是找骂。
可殿下咳嗽就不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