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辞归(785)+番外

李渡想说什么,嗓子眼里又难受,捂着脖子用力咳嗽了好一阵。

好不容易缓和下来,他摆了摆手:“先睡吧。”

屋里的灯暗了。

李渡躺着,睡意不浓,脑海里反反复复梳理着。

所有的状况都推演了一遍又一遍,确保能推动下去,也给出现问题的地方安排好修正。

都说人算不如天算。

但只有算无遗策,才能有力气与天去争!

裕门关。

这里的天比京城亮得晚。

城墙上、大营中,火把烧了一整夜。

天边露出鱼肚白时,徐简登上城墙远眺西凉与古月驻地。

自从抵达之后,他们与敌军有数次交锋,谈不上激烈,却也有些伤亡。

关内重防卫,不管敌军如何叫阵都不理会。

许是插上了徐字大旗,敌将叫阵时没少辱骂老国公爷,各种难听话层出不穷。

定北侯担心徐简年轻人血气方刚,受不得这种屈辱,让他回营帐去,徐简拒绝了。

他的确年轻,但他根本不会被这种手段激怒。

叫阵而已。

祖父在世时,最喜欢给他讲的故事就是当年如何在阵前叫嚣,骂得敌将赤脸冲冠、不管不顾要决一死战。

徐简听多识广,第一次出征裕门,他亦被祖父派去叫阵。

雅定然不雅,俗却也没俗到哪里去,仗着祖父对敌将的了解,徐简骂得直指对方肋骨。

如今再登裕门,被人指着鼻子骂,就当是风水轮流转吧。

毕竟,耗着敌军,拖垮对方的补给,让西凉与古月内里出矛盾,是他们眼下的选择。

先前一直执行得很顺利,直到不久之前,京城快报抵达。

定北侯府被怀疑投了李渡。

两块金砖,侯府被围,虽然没有过于尖锐的处置,但领军的定北侯一时骑虎难下。

消息自然不会在营中散开,免得影响士气,但该知道的还是都知会了一遍。

原本的守关大将自是一个字都不信,对着京城方向一阵狂骂“秦桧小人”。

徐简指出了“李渡”,十之八九,就是李渡的花招。

可事情发生了,裕门这里也不能全无应对。

定北侯思前想后,把虎符交给了徐简。

第465章 这位公公,好久不见(两更合一)

徐简从城墙上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营中火把吹灭,兵士们换防、操练,生机勃勃。

穿过大营,徐简一路走到中帐,撩开帘子进去,就见大案周围、几位将领正积极讨论着什么。

定北侯还没有来,其余将领们热火朝天。

两厢照面,彼此打了招呼,又重新专注于讨论。

徐简旁听了会儿,知道他们都在为定北侯府的事情着急。

“妈了个巴子,给李渡卖命?老子看朝中有些人怕不是在给西凉古月卖命!我们在这里抵外敌,他们在背后捅刀子!”

“京城日子是好混,什么人都能用嘴放屁,全扔到裕门外头,不用一刻钟就知道什么屁能放,什么屁不能放!”

“我知道你们都一肚子气,可我们在这里骂上三天三夜也不顶用。”

“是这样,我们不会理会那些泼脏水的,圣上暂时也没有严厉的举措,但如此下去不是良策,万一圣上换将呢?”

“也得考虑考虑大帅在京城的家眷。”

“那怎么办?想洗刷污名就得靠战功,我们现在举兵打出去?”

“不能说打就打,西凉古月还在兴头上,原先商量好的就是拖过夏季,等到秋天他们……”

“我们能等,大帅家里能不能等?不是三天,那起码三月!”

“还是想想怎么杀一杀西凉威风吧!让他们吃一场败仗,也能让他们闹内讧!”

“都合计合计。”

舆图挂在架子上,大案上摆着沙盘。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拿手指,插旗帜,各有各的思路。

见徐简迟迟不语,石磊低声问他:“你不赞同主动打出去?”

石磊便是原先的裕门守关大将,他从前是徐莽阵前猛将,立下不少功绩。

永嘉八年末收复裕门之后,徐莽班师回朝、治疗伤病,推举了石磊留在裕门驻守。

这一守,都快五年了。

石磊见证了徐简当年的初登战场,也看着他为救李邵而伤腿,原以为徐简无法再行军打仗,这次见他一道来了,恢复得也不错,颇为高兴。

“我并非不赞成,”徐简斟酌着,“只是……”

话才起头,定北侯进来了。

定北侯的精神看起来还不错,见众将如此维护,老人家亦很激动:“我季沛以全家性命发誓,我与那反贼李渡没有任何干系!我问心无愧,也一定会对得起大家的支持!”

定北侯亦加入了讨论之中。

徐简没有继续与石磊交谈先前话题,而是先行投入到会议之中。

这场军情会足足进行了半个时辰,众将得出了几个思路与方案,之后要根据斥候探子们收集到的讯息,结合天时等等再做选择。

众人各自领命,退出中帐。

徐简落在最后头,被定北侯留下了。

不止他,定北侯还叫住了石磊。

“我能明白大伙的心情,”定北侯道,“迫切地想要得一场大胜,以军功换我的名誉,也用军功压住京中舆情,不说清清白白,起码能让留守的家眷轻松些。

可是,打仗最怕的就是太急。

都说不然没有准备的仗,要我看,西凉人倒是准备得不错。”

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私底下说来倒是无事,排兵布阵时,最讲求的也是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