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训诫李邵,在德荣长公主这里,算是失言了。
长公主会向皇太后抱怨,但她从未当面下过李邵面子,尤其是,她是特特把李邵叫来的。
那么……
林云嫣心念一动,轻声细语道:“长公主,比起前两年,大殿下今年变化颇大。”
李邵面色稍霁。
林云嫣又道:“您平时与大殿下的接触没有那么多,周身变化,还是平日交道打得多些的更有体会。
不止我这么说,我们国公爷也是这么想的。
圣上、皇太后也一定是这么认为的吧?”
“是吗?”德荣长公主追问。
圣上笑道:“朕看着邵儿是成熟不少,让人很是欣慰,朕也相信,邵儿会越来越好。”
李邵抬了抬下颚,眼神里透出几分得意来。
“六哥这话托大了,你说的是信他,看到了他的改变,”德荣长公主打了个浅浅的酒嗝,“你要真信任他、放心他,至于天天让人盯着他吗?
我听说,跟着他那内侍几乎是寸步不离,恨不能有两双眼睛看得死死的。
邵儿,你什么时候、身边没有人盯着也能像模像样,姑母就彻底放心了!”
李邵的得意被这几句话击得荡然无存。
他想到了毓庆宫里的郭公公,想到每天跟着的高公公,浑身不自在起来。
是啊。
父皇若是信任他,曹公公怎么会安排心腹跟着?
而他若想完全取得父皇的信任,东山再起,肯定也要有更好的表现。
不管这些眼睛在与不在,都要立得住。
这是证明自己。
“父皇,”李邵越想越激动,看向圣上,恳切道,“儿臣认为姑母所言十分在理。”
第469章 母后是他最大的仰仗(两更合一)
李邵说完,殷切地等着父皇回复,却只在父皇的面上看到了些许迟疑与犹豫。
这让李邵的心倏地,落了下去。
——父皇并不信任我。
这个念头再一次回旋在李邵的脑海里,而此次的失落与不安,远比上一次“比起我、父皇更信任徐简”更让李邵不舒服。
是。
他承认,那时候的自己的确有不少问题。
被李渡安插在身边的冯尝哄骗,给父皇添了许多麻烦。
而徐简那时做事亦是独断,一心想要拿捏他,那他对徐简排斥也是人之常情。
正是因着两方使劲,最后才弄成那么一个结果。
分算责任,他李邵出差池,徐简也没对多少。
好在徐简醒悟了,没有再寻他的事,矛头调转对向了李渡,后头的事就顺起来了。
现在呢?
现在的他,白日上朝、观政,夜里回毓庆宫待着,偶尔出去,也是与恩荣伯府的表兄弟一起。
没有结交不该结交的人,没有再去过将军坊,没有再做过什么能被御史指着鼻子骂的事。
说是洗心革面,也不算夸张吧?
但是,依旧没有取信于父皇。
“你姑母说得在理,但你也太心急了些,”圣上放下手中筷子,道,“你是皇子,身边有人跟着、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曹公公不还整天跟着朕吗?”
李邵抿了抿唇,心说,这两人能混作一谈?
圣上又道:“你要不想高公公跟着,那你自己说,谁鞍前马后替你跑腿安排?”
李邵本就是被德荣长公主几句话挑动了情绪,哪里想过这么细?
圣上一问,他不由便愣了下。
是啊,换谁呢?
毓庆宫里还有什么人能用呢?
见李邵被说服了些,圣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要真有这份心,过些时日吧。”
李邵不傻。
知道“过些时日”就是个托词。
“过些时日,”他嘀咕道,“等班师回朝了,少个高公公,也会多一个徐简。”
圣上就坐在他边上,听了几个词,也猜得到他在抱怨什么。
估摸了下时辰,圣上道:“时候不早了,邵儿先回兵部去吧。”
李邵闻言,问:“父皇呢?”
“朕再陪皇太后坐一会儿,你先去吧,”圣上说着,又对林云嫣道,“宁安送他出去。”
林云嫣应下。
李邵似是还在为圣上的拒绝而低落。
站在廊下,他低声问道:“你怎么看?”
林云嫣垂着眼,不偏不倚搬出一段旧话来:“殿下还记得国公爷曾跟您说过的吗?废太子后,您想要取得圣上与朝臣的信赖、东山再起,这是一段很长的路,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您总不能现在就着急上了吧?”
李邵睨了她一眼,颔首算作示意,抬步往外走了。
林云嫣转身往殿内走。
圣上让她送李邵,其实是让她回避的意思。
依林云嫣早前习惯,此刻定是去自己那偏殿歇着,待皇太后使人来唤她再回去,不过今日……
林云嫣选择装傻,她得听听圣上要同皇太后、德荣长公主说什么。
果不其然,人到落地罩旁,就见帷幔落了大半,隔断两间。
小于公公从里头退出来,见林云嫣回来,眼中透出一丝意外,很快又无声地冲她摇了摇头。
林云嫣点头表示会意,不往前走,亦没有退,只静静与他一道排排站。
内殿,只留了王嬷嬷陪侍。
圣上看着德荣,直接道:“你平日从不管邵儿事情,德荣,你在想什么?”
“我能想什么?”长公主反问,“我想的是大顺,想的是我们李家,想的是六哥、你把所有宝都押在邵儿身上,他到底行还是不行。”
圣上沉声道:“那也不能说就让朕把他身边人都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