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燕辞归(807)+番外

高公公应下,又道:“去铺子前,还去了拜访了宁安郡主,说了两句话就出来了。”

曹公公心里有数了。

他很放心郡主,郡主知分寸,识进退,还很敏锐。

若是大殿下有什么苗头,郡主能直接出手给他掐了。

说了今日事情,高公公退下去了。

曹公公回到内殿,摸了下圣上手边茶盏,见凉了些,便立刻换了。

圣上头也未抬,问:“谁来了?有什么要紧事?”

“大殿下身边的。”曹公公没有给李邵请功的意思,只一五一十陈述了香料铺子的事。

圣上听完,朱笔顿了会儿,道:“他那性子,难得迂回。这么黑着脸逛一圈铺子,背后嘀嘀咕咕煽风点火的都晓得他意思了。”

晓得也好。

那些阴险心思能自己收一收、紧一紧皮,也省得闹大了。

马上就是先皇后忌日,圣上不想那些乌七八糟的传言脏了亡妻的名声。

另一厢。

毓庆宫里,李邵正琢磨九月二十四的事情。

只有他自己知道,当看到信纸上谋划的日期时,心里火苗直窜上来,烧得他差点把桌子都掀了。

母后去了那么多年,父皇从不曾忘记过那一夜。

而他李邵,他彼时年幼失去记忆,不记得具体经过,但日子也是一天不敢忘!

那一夜,把他的命运改了。

他失去了母后!

如果母后还在世,他会经历这般沉浮?

但是,有人忘了,始作俑者忘了!

李渡约苏议九月二十四山神庙相见,在李渡那儿,这就是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与其他时日并无区别。

这让李邵如何能忍?

不止不忍,他还要亲手杀住李渡!

这时候,李邵脑海里想到的就不是什么“建功”了,血债血偿的念头包裹住了他。

活捉?活个屁!

他要在二十四的半夜里,偷偷跟住李邵,等过半个时辰,入了二十五,他一定要在母后忌日的这一天,让李渡赔命!

可是,他没人没兵,身边侍卫听高公公的,高公公听曹公公的,他难道要单枪匹马去吉安那山神庙逮李渡?

苏议说是与他联手,天知道苏议手里多少人马,够不够与李渡火拼!

李邵为此苦恼了几日,眼瞅着时间越来越紧……

九月二十二。

天未亮时下了些雨,到辰初停了,但天色看着不好,沉闷闷的。

参辰脚步匆匆,来给林云嫣报信:“大殿下出城了。”

林云嫣挑了挑眉。

她确定李邵“闲不住”。

李渡给李邵准备了这么一份大礼,林云嫣想要抓住李渡,也想借刀让李邵倒霉。

平心而论,扳倒李邵的办法不是没有,但林云嫣不愿意扯到先皇后“疯魔”这事上去,便想着用一用李渡的法子。

李渡想好了拿李邵当刀、去扎圣上心窝,就不会是杀人的局。

李邵性命无忧。

若是牵扯到李邵的命,这势必定借不了,事后查起来,林云嫣脱不了身。

当然,李邵活着,出些状况,依旧会把林云嫣这个知情人供出去。

林云嫣这番要跟着李邵,给李邵的命上一道锁、以免李渡狗急跳墙,同时把事情办好了,把自己摘干净。

起码不能落一个“知情不报”,她肯定得报。

正是因为这些,苏议的回信才不经林云嫣的手,她欲言又止、犹犹豫豫下,“让”李渡自己去寻了香料铺子。

昨儿苏昌亦给参辰回过话,说李邵让他二十四夜里也到山神庙,苏昌战战兢兢、根本不想去。

林云嫣确定李邵会去,只看李邵怎么去。

现在,答案来了。

“带了三十御林,出城往围场方向去的,”参辰道,“还是借了先皇后的名头。”

清早金銮殿上,李邵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的。

大意是,今年查明了真相,本想去皇陵祭拜母后,只是裕门还在打仗,祭祀之事仪仗繁重、劳累官员,便只好歇了心思。

近些时日一直在潜府用晚膳,回忆起了不少幼年与母后相处的往事。

记得那年刚学射箭,力气不足拉不开弓,母后很是勉励他。

那时就与母后有过约定,等能拉弓射箭了,亲手猎鹿赠于母后,只可惜、母后没有等到他能狩猎时。

前几年忘了约定,如今想起来了,不敢不遵守,便想去一趟围场,猎鹿回来、于忌日亲自供奉。

林云嫣听完,一时无言。

能说什么呢?

冠冕堂皇,句句尊敬缅怀,哪怕有人认为大殿下这是在衙门里坐不住了、就想去围场狩猎耍玩,也不敢当面顶回去。

“您拿先皇后当借口呢?”

这话,谁敢问?

耿直坚毅如葛御史,都不会问。

林云嫣却知道,李邵不是想打猎了才去,他的目标是李渡。

“难为他找了个好由头,”林云嫣点评道,“盯着围场,他在那里待不了多久。”

第477章 奉父皇之命

果然如林云嫣所想的那样,李邵只在围场待了半日。

阴天狩猎,收获不丰。

一行人跑了小半日,也不过几只兔子狍子而已。

下午时候,更是下了大雨,李邵不得不打道回府。

第二天,李邵不肯半途而废,依旧带人出城去围场。

林云嫣在城门口堵他。

见林云嫣拦了,李邵不能视而不见,只好依林云嫣说的“借一步说话”。

“殿下当真是去猎鹿?”林云嫣低声问。

李邵拧眉:“不然呢?”

“我思来想去,就怕是李渡的陷阱,”林云嫣“劝”他,“殿下若是去抓李渡,恐是要落入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