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一觉醒来多了个植物人老公(187)+番外
当两口菜下肚,村长似乎才想起什么,皱眉询问钱昭昭:“钱氏,小香她二哥呢,咋你们都回来了,他还不见人啊?”
“哦,他去县里了。”钱昭昭随口说道。
村长疑惑不解:“去县里?去县里做什么?”
钱昭昭便把之前穆小香跟鸣凤解释的话,又跟村长说了一遍,村长听完后,叹了口气。
“哎,外面来了难民的事,我们也听说了,没想到司远能想到去县里找县令大人商量解决的办法,也不知道这办法能不能想出来。”
“你们说是司远,是乡绅还是?”这是张正平忽然开口,一脸疑惑。
在他心里,能这么替百姓着想,还能去找县令大人商量解决办法的,肯定不可能是普通百姓,至少得有点身份让县令大人接见才是。
却见钱昭昭摇了摇头,道:“不是,是我相公。”
张正平怔住了:“这……你相公,那他……”
他不知道该如何问,毕竟这有点不符合他心里所想。
但钱昭昭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主动解释:“我相公是秀才,前两年的案首,本是要继续参加秋闱的,但因为突发疾病,昏迷了一年多,去年才醒过来。”
张正平闻言,瞬间恍然:“原来是这样,不错不错,这样心系百姓的人,将来肯定也会是一个好官。”
瞬间他看钱昭昭和穆小香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他们来的时候,穆小香这丫头是在镇外给难民施粥。
而钱昭昭,刚才还在冒着抗旨的风险,为村民们谋福利,这点他也是看出来了的。
现在又有一个心系百姓的秀才老爷,他们的善心与格局,似乎预示这他们将来的不一般。
这一家人,日后定会飞黄腾达!
“多谢大人吉言。”钱昭昭勾唇一笑,不亢不卑,全然没了一开始的无措与紧张。
随即她又收起笑容,叹了口气道:“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现在难民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不能妥善将这些难民安置的话,恐怕会生出暴乱。”
说起这个,众人的表情又变得凝重起来。
张正平虽然是京城来的二品大员,但也只是管理农业这一块的,对于安置难民这种事,实在是有心无力。
“不知穆夫人,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这时鸣凤忽然开口。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钱昭昭能有办法,所以第一反应就是问她。
钱昭昭一愣,眨了眨眼,没想到他会询问自己。
“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但是我一个农妇,人微言轻的,怕是就算有办法,也无法实施。”钱昭昭为难的说。
张正平和鸣凤对视一眼,当即说道:“穆夫人且说来听听,若是可行的话,本官可助你一臂之力。”
钱昭昭眼睛一亮:“若是这样的话,那这些难民安置起来可就不难了。”
迎着大家的目光,她开始将自己所想到的办法一一道来:“我觉得可以把所有难民集中起来,如果有想回乡的,就由朝廷出资,给他们每人分一点盘缠,送回原籍。”
“剩下那些不想回去的,就找个地方,划分出一块地,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建房子,这期间朝廷可管他们吃住,等房子建好了,再每人分一些田地和粮种,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就是在他们稳定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朝廷可能会多操心一些,至少银子肯定是少不了要花的。”
第170章 野鸡在他头上蹦迪
钱昭昭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办法,桌上的几人都安静的听着。
等她说完,几人都没有说完,片刻后,鸣凤才率先鼓起掌来。
“这个办法甚好,不仅安置了难民,也给朝廷树立的威信,让百姓知道,皇上还是爱戴子民的,但凡他们有难,朝廷都会想办法带他们渡过去。”
至于花钱,治国安邦哪有不花钱的。
再说了,若真如钱昭昭所说那般,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南清最不缺的就是土地,随便划分一块出来就是了,然后再让那些难民自己上山砍树,自己建造房屋。
最多就是在房屋建好之前,找个地方将他们安置一段时间,每天给他们分发吃食。
这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要知道,就算不让他们自己建住处,也是要开仓放粮的。
而且还是没有目标的那种,那些难民得不到安置,每天就是开仓放粮,根本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若是按照钱昭昭说的,只要新的房屋建好,难民们有田有地,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就不需要朝廷的救助了。
这些张正平自然也是想到了的,不禁也跟着鼓起掌来。
“这个办法确实好,没想到穆夫人还有这般才学见解,属实是让本官刮目相看的。”
“呵呵,大人缪赞了,哪有什么才学见解啊,不过是想了几天才想出来的办法罢了,大人觉得可行,民妇也很是高兴呢。”
“可行,当然可行。”张正平当下直接点头:“那吃过饭本官就上县里一趟,把穆夫人的办法说给县令听,让他即刻安排下去,定要尽快将这些难民安置了。”
“还有种土豆的事,也要尽快实施起来,接下来的日子,可就要辛苦穆夫人了。”
张正平看向钱昭昭的眼神再次充满了光亮,甚至比之前还要亮。
这个乡下女子,确实让他刮目相看。
“不辛苦不辛苦,大人为了百姓劳碌奔波,才是最辛苦的那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