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到末日度个假[快穿](163)

夏秦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深吸了一口气返回基地,“发广播扩招人口吧。”

“是!”那人回答的很大声,显然他也明白,括招新人口就代表着新生。

联合了秩序基地的楼家基地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开始了疯狂地发展,而且夏秦赠送的大量煤炭也起了很大作用,楼家基地靠神树供暖,去年冬季神树升级之后,人们更是连用煤炭的机会都没有了,开采储存了那么多的煤炭眼看着失去了作用,不过某一天,当他们意外发现神树很喜欢煤炭的时候,就开发了煤炭的新用途。

他们挖开地面,将煤炭埋在树根的上方,等过一阵子再挖开的时候,煤炭就什么都不剩了,显然煤炭蕴含的能量都被神树的树根吸收了,楼家基地也是靠着这种方法,实现了神树一年两次的快速升级。

千秋其实也没想到煤炭还能起到灵石一般的作用,只是作用大打折扣,不过胜在量大管饱,如此一来,自己的小仓库还能省下不少灵石呢。

夏季短暂而珍贵,楼家基地每天都有至少十支探险队外出搜集物资,大量物资在夏季一车车被运回主基地和2号基地,没办法,2号基地没有赐福,探险队收获实在有限。

除了外出探索外,夏季回暖到零下三十度的时候,楼家基地的室外温度最高能达到二十多度了,于是整个基地陷入了疯狂的室外种植当中,温室空间有限,作物产量也有限,人们当然要趁着夏天的时候尽可能储备食物。

而加入楼家基地的宋玉明,也如愿成为了一名队长,他在那次偷袭中的突出表现起了作用,再加上本身能力出众,正缺人才的千秋当然不会放着不用。宋玉明成为队长的那天,他的三个舍友还给他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庆祝聚会,当他们四人穿着半袖坐在木屋地板上,吃着换来的美食,喝着过期啤酒的时候,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所求。

楼家基地一个夏天就招满了五千人,人口达到了目前基地的上限,不但主基地如此,2号基地也满了一千人。同时楼家基地与秩序基地的贸易与合作也正式开始了,千秋为此亲自带队前往秩序基地,给探险队进行赐福之后,分别带领秩序探险队进入蝶洲进行更彻底的搜刮。

当一车车物资被运送回基地的时候,夏秦狠狠握了握手,以此来掩饰自己因为激动而颤抖的手,他想不通楼家探险队精准定位物资的原理,难道真的是那赐福?夏秦摇摇头,觉得不太可能,不过这毕竟是人家的机密,他也识趣没有追问。

在外出差了一个月的千秋有些受不了了,外面真的太冷了,而且秩序基地的厨师手艺也是一言难尽,忍无可忍的千秋找到夏秦,“想学赐福吗?我教你。”

夏秦???

第72章 来自地面的亿点震撼

夏秦觉得自己要么是听错了,要么是对方说错了,毕竟任谁都知道秩序基地是不讲信仰的。而且就算是有信仰,这种核心机密怎么可能这么轻易教给其他人,所以在听到这句话后,夏秦只是呆楞片刻就笑着回答,“感谢圣子的慷慨,只是恐怕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夏秦明显是在给对方台阶下,因为他觉得对方肯定也只是表面客气。

“不需要什么天赋,只要你想学就可以。”千秋自然知道秩序基地不讲信仰,但其实废铁的信仰是非常宽泛的,活下去的信念,对正义的追求,帮助弱小的怜悯之心,这些其实都建立在有信念的基础上,毕竟只有你自己坚信不疑的东西,才能认真坚持下去。

夏秦的表情还是有些茫然,他有些摸不准千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他还是不能相信楼千秋会如此轻易地将楼家基地的核心机密教给他。

千秋以为夏秦是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所以继续开口解释,“不要把信仰想的太过复杂,也不要把神明想的太狭隘,因为神明本身并不需要什么权利和利益,只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将起进行了划分,也许你现在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你只需要知道,你想让秩序基地长久存在下去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看着楼千秋认真的表情,夏秦终于意识到他没有开玩笑,而且楼千秋的这几句话确实对他深有触动。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也是有信仰的,因为他本身就出生在一个有信仰的家庭,但是他们家信仰的是个规模很小的宗教,所以他从出生就处处受到排挤,哪怕在所有的宗教当中,都说神爱世人,众生平等,但他却从未感受到平等,反而感受到了来自信仰的高高在上,他的信仰,也就被其他的神杀死了。

末日之后,他一点一点打造了秩序基地,收拢了大批坚定的无信仰主义者,与那虚无缥缈的神相比,他更相信人类自己,尤其是后来与暖阳聚集地的接触,更让他确信自己的想法,但是现在,“我该怎么做?”

“走个形式就好。”见夏秦神色终于松动,千秋自然很高兴,生怕对方觉得困难,尽量说的简单。

夏秦再一次以为自己听错了,毕竟这敷衍的态度看上去一点也不虔诚。

“虔诚是在心里的,而不是在表情上。”大概是猜到了夏秦的想法,千秋又如此补充,说着他就掏出了一本书,“这本是吟诵祈祷用的圣文诗歌,只要你的坚持和信念没有改变,神就能听到你的声音,从而赐予你想要的力量,朗读其中的任何一页都可以,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中所想。”

有些慌乱地接过那本书,夏秦看了一眼,发现只是一本普通的记载神明故事的诗歌,末日前这种书实在太平常了,可以说随处可见的那种。再加上千秋的解释,这本来就不怎么珍贵的书好似更加平平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