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代理者[快穿](155)

林疏:“当然是我自己的猜测,如果有事,太子殿下那天晚上过来之后我就有可能被某些理由送回乡下去了。”

苏大伯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姑且信你,明日随我和你大哥去喝喜酒。”

林疏:“没问题。”

他猜到时候肯定会非常热闹,有主角受的地方就会有跌宕起伏的剧情。

第二天,林疏准时和苏大伯苏锦棠一块儿出门,苏锦风一个月前逃过了“买诗风波”后就一直被拘在家里上课,哪儿也不让去。

林疏最近闲在家里,不少人都觉得他失宠了,只有他那几个好友来找他玩,今日也在丞相府里看到他们。

苏大伯和苏锦棠都有自己的圈子,林疏也有,程守禹一见到林疏立即拉着他和年轻人一块儿玩。

没有任何意外,林疏在这堆年轻人中看到了被簇拥在中间的黎余墨,他被旁人奉承着。

有人提议道:“余墨,今日子若大婚,你要不要作首诗来庆贺一下?”

子若是新郎的字,左丞相姓陈。

看来黎余墨通过自己的诗征服了这位陈子若。

黎余墨背出来的诗不算太多,但每一首都是大诗人们的经典之作,他能背得出来的诗不多,找的理由自然就是好诗不常有,好花不常开,作诗需要灵感,大家觉得也没问题,写诗作画都是如此,有代表作的人有话语权。

黎余墨推辞一番,然后开始装模作样地作诗,他沉吟道:“那我得好好想想,作得太普通了,各位才子莫怪。”

林疏和程守禹冯子茗陆远方三人坐在一张桌上,与他们同桌的都是内舍的学子,文采不如黎余墨那几首诗出众,但是也是学习刻苦的积极分子。

有人羡慕黎余墨,有人为自己的才华不如人叹息。

林疏却是完全不在意,仔细品尝着桌上的美食,冬笋不错,炒得鲜甜入口,吃起来有种爽脆感。

他吃完三块笋片,黎余墨一拍手“想”出诗来了。

旁边的狗腿朋友很懂得察言观色:“快快,黎兄想出来了,笔墨伺候。”

黎余墨也知道自己的字丑,大家看中的他的诗,也会爱屋及乌,不在意这个。

但他还是要脸面的:“不有,我直接念吧。”

有人怂恿字写得好的学子记下来。

他当场念了一首欧阳修的词《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一群人听得如痴如醉。

黎余墨:“……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他念完最后一个字,大家立即鼓掌,连冯子茗都忍不住背叛兄弟们轻轻地合掌拍了两下。

而林疏却扯了扯嘴角,黎余墨还真当这诗是自己的了。

曾经和苏锦瑄打过架的某个学子看到林疏像是不屑的样子,便起身挑事。

“苏兄好像不太喜欢黎兄这首词?听闻你近日在跟太子太傅大一块儿学习,不如也作一首词庆贺子若成婚?”

林疏没想到自己还挺受人关注。

他支着下巴,望向黎余墨,只问他:“黎兄好似未成婚,连未婚妻都未曾有过,是如何在这一瞬间拿捏新婚妻子神态的?”

黎余墨:“……”

第72章 新皇登基

一语惊醒梦中人。

刚才还在吹捧黎余墨的众人都开始若有所思,三三两两低下头小声聊起来。

黎余墨也还算聪明,没有着急反驳林疏的疑惑,他身边的几个拥趸立即跳了出来。

拥趸1:“这有何难,黎兄可以问人啊。”

拥趸2:“可不是,也可以从别的女子口中得知呗。”

拥趸3:“黎兄有足够的想象力写出来又何妨,你莫不是嫉妒黎兄有这等作诗的本事?”

林疏笑了:“青楼女子?新婚的女子不会告诉一个男子自己的事吧?除非亲身经历。”

黎余墨万万没想到会有人质疑他的能力,他刚来的时候还不想用别人的诗,可是上次在狩猎之后他断案的路被断了,三皇子不太相信他的断案能力,那之后也就没再接触过案子,而且后来花魁案还查出另有隐情,那丫头背后还有靠山,他还被人利用了。他想出名自然得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这个时代没有强大的靠山那怎么样才能吸引上位者的关注和重用?自然是才华。

他花些时间调查了夏国和邻国的有才之士,这个世界跟他所在的世界不一样,这里没有诗仙,也没有诗圣,他从小到大背的唐诗宋词里的诗人在夏国历史中并没有出现过。

黎余墨没来由心慌起来,苏锦瑄不可能知道他这些诗是抄大诗人的。

现下他得说点什么。

苏锦瑄不可能是穿越者,他为什么会这么问?

林疏已经猜到黎余墨在想什么了,比起直接指出他抄袭他人的诗词,倒不如让他这个抄袭的心虚起来,被怀疑的人其实是最可怕的。

黎余墨比苏锦瑄大一岁,以他的年纪,根本写不出那种家仇国恨的诗句,他一没参过军,二没游历过,三还是个未婚少年,甚至还未及冠,能写得出那么多需要四五十年经历的诗词?仔细想想都不可能。

即便他是个天才,为什么在之前从未听说过他有什么大作呢?

京城里哪个天才不是从小时候开始就有成名的迹象,那都是积累下来才有的名气。

黎余墨的诗句来得太突然了。

当然,这一切都可以解释为他之前一直没有生活在京城,他的作品没有传至京城。

可是他现在还是外舍学生呢,诗词写得如此之好,国子监的教授们怎么没将他转至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