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她闻言就道:“夫人,您先宽宽心,如今战场上如何我们尚且不得而知,您却不能自己先倒下了。”
廖月兮连忙端了茶水来给徐氏喝。
谢葭看了廖月兮一眼,对方对她点了点头。
谢葭就轻声道:“夫人,如今兵部被萧家把持,廖大人又是个有气节的,一直不肯归顺外戚。只怕这次,真的事难!”
徐氏顿时就泪如雨下:“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啊!”
谢葭看她果然已经方寸大乱,忙道:“夫人您先听我一句。大人上书的折子,不一定能够抵达天听。我相公正是被流放在和庆城,恐怕京里我父亲也挂心此事。不如修书一封,快马送回京城到文远侯府,请我父亲想想办法,也如今苦等!”
廖月兮立刻道:“是啊,嫂子,也好过如今苦等!”
徐氏却犹豫了。半晌,看着自己的小姑子苦笑。
廖月兮轻声道:“嫂子,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如放手一搏。”
徐氏喃喃道:“只怕你大哥会怪我。”
廖月兮看她已经动摇,忙道:“那也要他有命回来怪啊!”
徐氏于是下定决心。
几乎是立刻,谢葭修书一封,让刺史府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有了刺史府的千里马,路上不计消耗,只怕半个月就可以走一个来回。
谢葭又写了一封信到临州,横州。那里的袁刺史曾经是卫氏麾下。等到朝廷调兵真怕是来不及了。
知画有些惊讶,道:“袁刺史若是擅自调兵,可是要掉脑袋的!”
谢葭微微一笑,低声道:“父亲给了我拜帖,夹在书信里送过去便是了。来之前,父亲便说过了,要借兵,便找这个袁刺史。他是个狠角色,这种提着脑袋的事儿,只怕他就真的做得出来!”
第125章 生变
事情按这几个内宅妇人的期望进行的。
横州的袁刺史人称袁刺猬,是个不要命的典型。据说他是烧火兵出身,天生神力,谁也不服,只服卫老将军。收到信就直接调兵去了和庆。
又半月,边关战防终于平稳下来,不再岌岌可危。和庆的封锁也暂时撤销了。这是羌人被驱逐到比较远的地方的缘故。
卫清风送来了信,说袁刺史并不服廖夏威。廖夏威是个聪明人,知道大敌当前,两个刺史谁也牵制不了谁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索性把卫清风作为幕僚留在了自己身边。循例,卫清风这样的流放之人就算再有功劳也是不能委任官职的。
果然携手横州兵马,大败羌军。
现在他已经和廖夏威混熟了,并且经常在一起喝酒。廖夏威兴起时曾说过要把一个侄女许配给他做如夫人……
谢葭愤愤揉了纸团。少顷又平整地打开。
卫清风说自己当然拒绝了廖刺史的好意。然后这才关注了一下自己的大老婆,让她注意养胎,不要贪嘴偷吃,要听连氏兄妹的话。啰里八嗦一大堆,令人发指。
谢葭看得一笑。
看了看信,心里明白廖夏威肯定看过这封信。恐怕还是对卫清风心存忌惮。但她还是把信烧了。
很多事情卫清风没有明说,谢葭只好靠自己想。
如今终于和廖夏威接上了线,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也许卫清风心中有数,可是眼下毕竟时间还短。看卫清风原来的打算,就是想要在和庆打长期战的,不然不会囤粮又囤马。现在马和粮是肯定没有囤起来。
难道这一次等廖夏威返回凉州城,他想要以后伺机再动?那到时候又要以什么样的名目再见廖夏威?毕竟他作为凉州刺史非必要是不会离开凉州中心城市的。而卫清风身为被流放之人是半步也不能离开和庆的。
正琢磨着,廖月兮来了。
“葭娘!”
谢葭连忙迎了上去:“怎么行色匆匆?”
廖月兮的面色有些激动,道:“过两日,京城的人就要到了!”
谢葭一喜,然而却沉下脸:“京城的人,到凉州来?不是应该直接派兵到和庆去的吗?兵贵神速啊!”
廖月兮道:“我和你想的一样啊!可是这事儿我也不好跟嫂子说!我已经叫人去查了,但是要查出信使是否平安到达京城,路上是否有纰漏。”
谢葭就阴沉下脸。
眼下是黄子涵有投诚之心,廖夏威接受了谢卫二家的恩典不得不像皇党靠拢。这个时候外戚的人如果来了,大拉拉住在刺史府,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袁刺史犯的是死罪,本来是打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
还不止这样。这个时候京城那边都注意着西南这边的情况。外戚挑了这个点儿跑过来,住在刺史府,再有一点动作,刺史府都只好白班配合。那么京城的皇党,该怎么想。宫里那位,又该怎么想?
谢葭轻声道:“放心,不一定是外戚的人。”
廖月兮忧心忡忡:“那难道是谢大人的人?可我们明明是送信进京求援的,这都快整个月过去了,没有一兵一卒倒罢了,怎么就把钦差招来了呢?”
谢葭也想不通。然而信使出了问题虽然可怕……但好过京城谢家出了问题皇党出了问题!
谢葭道:“月娘,不管怎么样,眼下我们都得一条心。我看夫人那,还是不说为妙,就让她按照钦差的礼节来接待就好了。”
廖月兮无奈地道:“事到如今,也只好这样了。”
这件事就在两人心中落下了心病。
夜里点了灯,知画收拾了被褥,看谢葭坐在桌前发怔,不禁道:“姑娘,夜深了。”
谢葭叹了一声,道:“知画,你说,我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