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任登基为帝之后(73)

作者: 糖果年 阅读记录

被褥方换过新的,在日头下晒过,带着初秋温暖的气息。

与裴晗将话说开后,好似心中松了一大块。

预想中的误解并未发生,其实一切只是她加给自己的忧虑。

午后的时光静谧安详,韫棠了却心事,毫无负担地睡去。

“陛下,姜大小姐已经到姜府了。”

“好。”

裴晗颔首,唇畔带着淡淡的笑意。

数年来心中所有的恼意,随着韫棠那一句“我想你”烟消云散。

“你说,当初朕是不是该将那些信寄出?”

“陛下说的是。”高全知道自己答什么都无妨,此刻陛下心情颇佳。

外人看来,裴晗在军中深孚众望,连战连捷。

他能得继大统,与他赫赫的战功直接相关。

所有人都说,睿王殿下有军功卓著的凌氏一门保驾护航,打胜仗自然容易。

可凌家多年来镇守南境,西境的边防战事是他与凌骁带着边关将士齐心一分一分开拓出来的。

其中的艰辛困苦,又有几人知晓。

在边关时,他亦会给韫棠写信,只是知道永远不会寄出罢了。

就是这一封封从未到韫棠手中的信件,支撑着他走过在边关最艰难的岁月。

若是当真寄往京城,恐怕会给韫棠带来无尽的麻烦。

他心中看得明白,如若自己能够顺利回京,那么与韫棠之间不必在意这几年,平白让她落于危境之中。

而如若……那么就算寄了这几封信,也是平白耽误韫棠后半生。

边塞的风猎猎,他望着天边落日,大漠狼烟,也会忍不住想,在京中的韫棠过得如何,会不会已然变心。

他提笔写下诗篇,满心怅惘。

那一日最大的安慰,是凌骁也生出诗意,写就了自己第一首诗。

在他诧异的目光中,凌骁喜滋滋将信寄出。

回京的前一晚,他将在边关三年写给韫棠的所有信件付之一炬。

如此,即便事败,也不会牵连韫棠半分。

……

午憩醒来天已擦黑,韫棠睡了整整一个午后,一直半梦半醒。

睁开眼眸时只觉疲累,眼见着要误了去祖母院中的时辰,她赶忙更衣挽发。

“大小姐来了。”

李嬷嬷迎了韫棠进屋,院外头光线昏暗,她却仍觉着大小姐今日身上的衣裳光彩夺目。

“孙女给祖母请安。”

姜尚书坐在椅上喝茶,韫棠也向他行过礼。

“父亲万福。”

“嗯。”

姜尚书应了一声,神情格外冷淡。

“阿璇,来这儿坐。”

长女坐到了母亲身侧,姜尚书意识到自己态度,轻咳一声以掩饰。

今日午时在茶楼中,他遇见景王世子身边的近臣,便上前攀谈几句。孰料前两日还对他颇为热络的属官,忽然就变得疏离且客套起来,没说两句话就要告辞。

他原以为对方有要事在身,可转身却见对方去了雅座品茗,摆明了是不想理会他。

几位同僚在旁看着,他顿觉无地自容。

静下心来想想,景王世子身边人都是人精,无缘无故不会转了态度。

唯一的可能,就是世子殿下已无意于和姜府的婚事。

随之而来,他身边人才敢如此怠慢。

虽说姻缘自有天定,但失了这样一个显赫亲家,还是让姜尚书惋惜不已。

人么,最怕的就是曾经有了希望,却转瞬成空。

姜尚书想起白日里受的闷气,还是忍不住迁怒出一二。

怪只怪他,对景王府家臣如此热切作甚。

整个晚膳时分,姜尚书皆是没什么胃口。只有在见到嫡幼女姜妙棠来时,才勉强露出一点笑意。

“父亲!”

姜妙棠正是豆蔻年华,还是爱同父亲撒娇的性子。

姜尚书摸摸她的头,又对立在安氏身旁,一向腼腆的二女儿温和地笑了笑。

他想起长女,转而道:“难得今日韫棠也在家,一家人好生聚上一聚。”

安氏应和道:“老爷说得是。”

姜尚书还想在说些什么,然而搜索枯肠,再寻不出几句旁的话,只能道:“时辰不早。人既到齐了,母亲,不如去偏厅用饭吧?”

韫棠扶了祖母起身,姜老夫人道:“也好。”

她拍了拍孙女扶着她的手,带韫棠走在最前头。

姜尚书与安氏跟随其后,剩下的是姜府另外四位小姐。

饭桌上的气氛有些沉闷,直到姜尚书寻了个话头,说起京都三日后的马球会。

大靖盛行马球之风,上至君主,下至平民百姓,皆会打马球。女子善马球者也不少,先帝的胞姊盛阳公主尤好马球,球场上英姿飒爽不输男儿,传为一时佳话。京都中大大小小有三十余处马球场,以宫中麒德殿外的马球场规模最甚。

此次马球会有为陛下嘉会节庆贺之意,正设于麒德殿外。

参赛者多为世家子弟,青年才俊。在外邦来使面前,趁此机会正可扬大靖国威。获胜一方会由当今陛下亲自授奖,风光无限。世家中报名者如云,顾忌各方外使在场,暂未安排女子马球赛。

姜妙棠兴致勃勃:“父亲,我们可否前去一观?”

这样的盛事,世家公子在马上一展风采,如何能够错过。

姜尚书摇头:“马球会在宫中。如何安排还未可知。”

姜妙棠闻言不由失望,安氏安慰道:“马球会京都里也不少,三五日就有一场。你若喜欢,母亲回头带你们姐妹几人去便是。”

安氏一向善解人意,姜尚书心中甚慰。

姜妙棠扁扁嘴:“可跟宫里的到底不一样嘛……”

上一篇:陛下火葬场实录 下一篇:秋日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