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合院来的娇小姐[年代](41)+番外

作者: 末笙 阅读记录

她,是他的光。

......

作者有话说:

推荐基友的年代文,已经养到很肥美了,《家属楼里来了个大美人[年代]》by.溜溜猪

文案:老唐去插队的娇滴滴的小闺女从乡下回来了,一起回城的还有她未带来见过父母的丈夫。

铁路大院瞬间炸了锅——

“听说唐小丽在插队那地方嫁了?”

“惠东那边可穷呢,尤其是渔村,穷的响叮当”

“拖家带口的这是要来老唐家吃软饭的呢”

一向爱面子的老唐可能淡定不了,直到小闺女回门这日,大院里头三姑六婆就堵在老唐家门口,都想看看老唐家里小闺女.......和她村里来的丈夫。

只见小媳妇杏眼桃腮,皮肤白皙水灵灵,哪里像是整天去海边打渔的渔民。

而她一起回来的丈夫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竟然有几分读书人的架势。

装的吧!

大院里面纷纷议论。

唐小丽缓缓开口——

“爸,前段时间忙着安顿,房子整好了才过来”

“学礼现在还在读大学,可能暂时没什么收入,但养活我们自己肯定没问题”

“爸.......”

准备看热闹的不淡定了,什么什么什么,这是什么狗屎运气,去乡下都能嫁个大学生;

后来他们更不淡定了,原本的小渔村变成了大都市,拆迁后几十套房,随便哪套都比他们的集资房强。

第21章

晏合宜并没有在颜家留太久, 他之前跟颜漪吃过饭,也不饿。

不过管千萍给了做了他喜欢吃的菜,特地留了他一下。

晏合宜吃了点, 然后才回晏家。

回到晏家的晏合宜,找了父母说了一下颜家的事, 也让他们暂时不要去颜家提亲。

晏合宜不想让颜家以为自己要挟恩图报, 更也不想让颜漪误会。

可晏合宜并不知道, 他此时过去提亲,才是最好的时机。

因为在夜晚睡觉前, 颜家的父母谈到了他——

管千萍这时在收拾东西, 要是按晏合宜跟自家商讨的, 顺利进行的话,过不了两天,他们就要前往广省了。

时间太急,管千萍一有空就想把东西整理出来。

颜学海也差不多,他们房间里有一个角落是他的专属,那里做了一张书桌,有一个书架, 书架上堆满了他最爱的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颜学海的宝贝, 他收起来也不是,带走更不合适。

颜学海在房间里挑挑拣拣的, 而另一边的管千萍把用的,不用的分类后, 突然叹息道:“学海, 你说合宜是我们女婿多好啊。”

颜学海挑书的动作一滞, 而后把一本他几乎翻烂的书, 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木箱里。

然后, 他才道:“强求不来。再说了,现在挺好的,我们的事也不影响满满。等我们离开后,满满还能继续读书.....”

说到读书,颜学海想起一件事,道:“你收拾的时候,检查一下我们家有没有不能放出来的东西。我怀疑,过两天有人会过来。”

过来干什么,当然是过来查查有没有不能见人的东西。

比如,书信之类的。

毕竟这次他们打着的,可是他们完全没见过的姨母的旗号。既然污蔑他们跟港城的人联系,那当然要找一找的。

管千萍道:“早就看过了,连老爷子的房间,我也看过,没什么是不能对外。就是我担心.....”

管千萍不言而喻,颜学海却道:“不会,卢英从没这个本事。革委那些人,不是谁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卢英从就是这次想上位,代替颜学海成为基础教育司司长的人。

管千萍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只要他不动手脚,我们就没什么见得人的。”

颜学海嗯了声。

颜学海挑挑拣拣,想把不能带走的书放到木箱里存放起来,可最后找了大半天,放了十来本进去。

木箱的三分之一,都没填满。

管千萍打算去杂物房,找袋子装不用的衣服。路过他这里,往他存放的木箱里看,没好气的笑了一下。

她道:“你就挑三本,你最想带走的吧。”

颜学海立马道:“怎么可以!”

管千萍无语的翻了个白眼,“你觉得我们千里迢迢,坐三十多个小时去广省,能带多少东西?”

“你是不是打算连衣服都不穿了?”

“要是这样的话,我等会儿把你的衣服都拿出来,放你的宝贝书好了。”

颜学海:“......”

纠结再三,在裸*奔和没书看之间,老父亲选择了面子。

见颜学海终于肯干正事儿,管千萍才出了房门。

颜学海和管千萍夫妇住在东厢房,靠近正房的房间。他们的房间是东厢房最大的,紧挨着的是颜漪和颜顺的房间。

颜漪的房间面积是仅次于夫妻俩的,最小的是颜顺的房间。

其实颜漪的房间,以前是颜顺的。但后来颜漪出生,为了就近照顾小丫头,颜顺就跟妹妹换了房间。

管千萍一出门,就看到小闺女的房间还开着灯。她想了想,过去敲门。

“咚咚咚——”

“满满,还没睡吗?”

颜漪确实没睡,不过她打算关灯了,然后想躲进空间看书。

她刚要拉灯,听到母亲的喊话,连忙去开门,“妈,您怎么还没睡呀?”

现在不过三月,还挺冷的,见小闺女外套也不套就跑出来。管千萍皱眉道:“怎么不把外套穿上,赶紧的,进去穿外套。”

“你啊,真的是不省心。”管千萍推着颜漪进去,边走,边数落她,“要是我们都走了,你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