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319)+番外
祁秋年略微一琢磨就知道了。
说个实在的,如今大晋的领导方式确实是有些问题,这才导致老皇帝这么累,锦衣玉食的皇帝,时常看起来都很疲惫。
祁秋年的心思动了动,这一辈子,大概是有他喂过几次异能的原因,老皇帝的身子骨没有像上辈子那样直接垮掉。
所以这辈子,老皇帝应该还能多撑几年。
只要老皇帝身体好,朝堂上就能更稳定一些,其他皇子也不至于这么嚣张,而晏承安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
上次问起他和晏云澈,关于立太子的事情,他和晏云澈的意思也表达得很清楚了,也不知道老皇帝考虑得怎么样了。
反正这段时间瞧着,这老皇帝是没什么动静。
祁秋年猜测,应该还缺一个契机,或者说老皇帝还有别的想法?
不过这些都不管了,先让老皇帝多撑几年,这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来说,他肯定还是会找时间给老皇帝偶尔输送一把异能。
毕竟老皇帝不是得了什么重病,也不是受了什么外伤,他的异能只能起一个温养的作用,不能起到返老还童的效果,需要逐步慢慢来。
所以主要的还是靠外界支持,分担老皇帝的工作压力。
啧啧啧。
也不知道这些皇子是怎么想的?做皇帝这么累,还挤破脑袋想要争那把龙椅,反正祁秋年是不能理解的。
还是说正经的,如果有了内阁,那老皇帝应该就能轻松很多了。
祁秋年稍微琢磨了一下,又再组织了一下语言,“陛下,或许您可以给自己设置选定几个辅政大臣。”
老皇帝细细地咀嚼着辅政大臣这几个字,“爱卿,继续说。”
祁秋年点点头,“这个辅政大臣的人选,陛下您可以自己钦定,一般来说几个人就够了,毕竟是帮您批阅,分类奏折上的政务,像是简单一些的,就可以直接放权给他们处理了,为首的,可以称之为内阁首辅,都是为了辅助您处理朝政事宜。”
老皇帝听得认真,内阁,内阁首辅,对他来说,或者对整个大晋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将帝王的权力,下放给内阁官员,听起来似乎是在分化皇权,但实际上,却能更集中权力。
不愧是做了几十年帝王的男人,从这只言片语中,他就能找到其中的精髓,这内阁,是直隶于皇帝的。
祁秋年又想了想,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再讲解一下。
“打个比方吧,陛下,就像我管理我自己的员工,每个店的掌柜就好像是一个大臣,但掌柜底下还有很多什么小组长啊这一类的,姑且把他们当成一个小官儿,而臣的管家,就暂且说他是首辅吧。”
老皇帝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按照常规情况,如果某家店又要新增员工,或者最近要更换货源,这一类的,通常情况下,管事儿都会让老板亲自定夺,因为他们下面的人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替主子做决定,但实际上呢,这些都是小事情,根本用不着主子亲自去处理,所以他们可以先把初步的计划写下来,然后几个掌柜共同商议,确定好最好的方式,然后再呈交到我面前来。”
老皇帝若有所思,祁秋年的这个比喻,确实十分的简单易懂。
祁秋年说,“这样就不是我一个人去想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他们想好了,提好了建议再送到我面前,朝政……臣没做过官,但也有所听闻,屁大点事儿都要交给您亲自处理,这样实在是太辛苦了。”
他还记得,华夏历史上的某个帝王,几天就要批阅几百本奏折,其中还包括了外地官员亲自上奏,说他管辖的地方的桃花开得很漂亮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但实际上,这些官员没有屁事,就是想在陛下面前露个脸,但这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皇帝的工作量。
要说现在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的奏折,满篇的之乎者也,说半天都说不到正题上,奏折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长。
可皇帝,又不能不仔细看,万一其中有什么重要的内容呢?
现在好些了,主要是有祁秋年这个标新立异的侯爷,之前用过思维导图做奏折,后来陛下也下了令,整改了一下上奏的方式。
有些改善,但不多。
如果由内阁筛选一下,皇帝不是能轻松很多?
老皇帝琢磨了一下,“如果按照这般来看的话,那丞相的权力是否就分割了?”
祁秋年点点头,“确实是如此,陛下,但实际上咱们大晋现在分了左右两个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可实际上,丞相往往都代表着家世背景能力等等,所以很容易在朝堂上形成两个派别。”
就比如说现在,那冯良是右相,而冯良的父亲,曾经是老皇帝的太傅,再则,冯良的父亲本身也有许多的门生。
硬要说起来,那些太傅门生都算是天子同窗了。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自然占了文臣的半壁江山。
而左相,傅正卿这边,傅正卿虽然不结党营私,也是个纯臣,但他的能力和背景已经摆在这里了。
想要投入他门下的官员,读书人,同样是不知凡几。
特别是那些刚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会试三年一考,每次大约能录取将近二百人。
但是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官位派给他们呢?
若是没有点人脉,可能等派官都得等上几年。
哪怕是偏远地方的县令,都不一定轮得到他们。
所以即便是他们不想去巴结这些位高权重的相爷,也得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