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重生后我富可敌国(559)+番外
但他没这本事。
不过,他已经把科技的种子给埋下去了,该拿出来的资料,他也不会吝啬,总会有适合吃这碗饭的能人异士出现。
从前的华夏,从比大晋目前稍微好一点点的情况发展到世界科技大国,也不过只是用了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
华夏能做到的事情,他相信大晋的能人,拼一把,也是有希望的。
如今,又有了高产量的粮食,大米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旱稻,虽然产量还比不上后世,但均田制也实施下去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百姓们只要肯干,勤快一些,总归不会再像从前那般饿肚子了。
能填饱肚子,接下来就是井喷似的人口暴增。
这是必然的经过。
他们现在把科技的种子埋下去,接下来只要发展重视教育,十几二十年后,那些孩子长大,就会成为发展的中坚力量。
祁秋年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设想,老皇帝听得那叫一个热血澎湃。
恨不得自己再年轻二十岁。
他年纪大了,祁秋年口中的美好未来,他恐怕是看不到了,所以他的目光落在了晏承安的身上。
大臣们似有所感,目光也落在了晏承安的身上。
从前祁秋年拿出来的那些东西,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大臣还能说一句那就是奇技淫巧,但这个蒸汽火车,还有这铁轨,如何能说是奇技淫巧?
他们知晓晏承安和祁秋年走得近,如果晏承安当了皇帝,那祁秋年必然会继续掏自己的老本儿,大晋何愁发展不起来啊?
若是换了个别的皇子即位,知晓祁秋年的本事,重用是应该的,但上位者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会担心臣子功高震主,到时候这祁秋年,恐怕也没这么尽心尽力了。
落在晏承安身上的目光,更加炙热了。
晏云澈把这些大臣们百折千回的脑回路听了个清清楚楚,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尽管父皇现在有这个意思,但能得到大臣们的支持,日后跟其他皇子竞争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参观完了火车,预定的是三日之后返程。
祁秋年邀请了老皇帝还有大臣们。
特意给他们腾了两节车厢出来,老皇帝和妃子们,还有天子近臣,都住贵宾车厢,其他的,卧铺车厢就差不多了。
反正也不是全部都去,老皇帝只点了几个大臣出来。
其他的要去,那就自己买票去吧。
到时候工人们,略微挤一挤,来的时候都没坐满呢,也不至于坐不下。
趁着这时间,祁秋年也去处理了一下京城的生意问题,把后续的工作也交代了下去。
三天之后,火车返程。
老皇帝坐在贵宾车厢的单人小沙发上,旁边就跟了一个华公公。
妃子就来了两个,一个是皇后,一个是潇妃娘娘,都在左右隔壁住着呢。
祁秋年和晏云澈,还有晏承安,也挤在老皇帝的包间里。
祁秋年把小隔间的门打开,从另外一边靠窗的地方,放下来一张小凳子,“华公公,你也坐会儿吧,这车上也没啥要紧的事情。”
老皇帝点点头,“华伴伴休息一会儿吧。”
华公公心底熨帖,皇帝待他好,是有自小就伺候在身边的情谊,但这小侯爷不同,他从前只是略微提点过两句,这小侯爷是个记恩的。
祁秋年用车上的热水给老皇帝起了一壶茶,“陛下,这车马上就要启动了,臣也算不负所望,做到了带您一日领略京城到北宜的风光。”
老皇帝目光慈爱,看着排队上车的百姓。
先上了陛下这一行人,然后是臣子,最后还有那些玩得不亦乐乎的工人们,除此之外,老皇帝还带了一队亲卫,分散在各个车厢里。
就连这贵宾车厢都腾了一个出来,一个小包间,放了十个侍卫挤在一起。
这一点,祁秋年确实是忽略了,别说老皇帝了,那些身份稍微高一点儿的,什么公主皇子,郡王亲王,甚至是世子,高门小姐,出门都得带一堆人。
其他人能安排到其他车厢,近身伺候的,还有侍卫,还是得安排在身边才行。
不过老皇帝这做法,倒也给了他思路,这贵宾车厢,挤一挤,放十来个人也是可行的,给钱就行。
包间里有个小床,带个丫鬟小厮,随身伺候,应该也够了。
火车呜呜呜,噪音有点儿大,但丝毫不减初次乘车人的热情。
就连老皇帝和晏承安也是这样的,两人都坐在窗边,望着窗外不停倒退的风景,心中是无限的感慨。
特别是老皇帝,这祁秋年才来大晋没几年呢,大晋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先是粮食,高产量粮种,配合杂交水稻,让百姓不再饿肚子,还有那些丰富了百姓餐桌的蔬果。
再是书写用纸,印刷术,让更多的普通人能读得起书。
后是兴修水利,无偿贡献出水泥的配方,还给他们指了明路,让商人出钱,国库用最少的钱,把路修好了。
还有些七七八八的小东西,相机,玻璃,眼镜,纺织机,缝纫机,自行车,办学,电力,等等。
别看这些不起眼,却实打实的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老皇帝转过头,眼神略有些炙热地盯着祁秋年。
祁秋年有点儿头皮发麻,“咋?咋了?是臣前几天的策划案有什么不妥当的吗?”
策划案是说全国修铁路的事情。
从人力这一方面,祁秋年提议士兵们可以抽调一部分出来修铁路,采铁矿,如此一来,省下来的军饷,可以用于修铁路的工钱,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