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宴席摆在二哥的住处,就在晋中县衙的前衙,我来回备菜也方便些。
人陆陆续续来了,不过是些洌手下将领,有些在那次武威军分兵时,有过一面之缘,有些则完全没见过。我有点可惜小杜和王士林呆在太原不能来。洌把王士林留给了小杜,王士林沉稳一些,可以管好太原的琐碎杂事。
洌是最后到的,进来时肩上披着一层薄薄的雪花。
“怎么,又下雪了?”我上去接过他的大氅。
“刚开始下,正好,明天乘雪出发去平遥。”
他又要离开我几天了,我有点舍不得,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面上不好表现出来。
桌上东西很简单,除了辣味鸡煲,宫宝鸡丁,我还弄了个火锅。要吃什么,让他们自己涮。大冷的天,吃这个最合适。
他们中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吃火锅,因此上兴致很高。
一开始,大家的话题还都是些无谓的闲扯。说着说着就谈到了眼下的战局。
“夏渤海的麾下真的不入晋了?前天才说要过太行,今天怎么又传说已经按兵不动了?”有人问二哥。因为大哥是渤海牧,有人习惯以官职称呼他。
二哥笑而不答。
“真可惜,不然还能早些干掉突厥人。”这是不知内里详情的。
“没关系,有我们永宁军,一样也能把突厥人打得屁滚尿流。”这是善于见机行事的。
只有小梁,挑了一边的眉眼笑,“渤海军入不入晋,怕得看朝廷的意思。夏长史也不知内情吧。”
“对,一切全依朝廷指令行事。”二哥吃得唏唏哈哈,满头的汗,看都不看小梁一眼。
“洌,晋中大捷的喜讯现在应该传到长安了吧?”小梁问。
“早该到了。”老黑不喝酒,菜也吃得少,我拣到他碗里的东西,他又悄悄放到我的碗里。他在人前不像平日在我面前吃东西时那么狼吞虎咽、不顾形像。
“怕辣吗?”我问他。两个主菜都弄得很辣,冬天么,吃辣些发发汗也是好的。
“我早习惯了,你几乎天天辣我。”他说。也是,我一直给他吃辣,他应该被我训练出来了。
“你多吃菜,少喝酒。”他反过来管我。
他和我并排坐着,挨得很紧。军中都是些粗豪汉子,就算我坐在洌的腿上也不会引以为怪的。但他在人前一向拘谨,只规规矩矩的坐着,连碰都不碰我一下。
“好了,你们两个少在大家面前卿卿我我。”有人开玩笑,“知道有王妃坐镇,粮草供给不会有问题,但现在永宁军毕竟缺兵少将,单凭自己的力量,把这些城池一个个啃下来不会容易。不如等等夏将军的援兵。”
“打平遥,应该不会太辛苦。”洌淡然说。
“平遥虽小,可城池也是很坚固,如何……”
“平遥城小,只围不打,它能坚持几天?”二哥插了嘴,“太原、晋中既已拿下,别的城池只是迟早的问题。”他看一眼洌,“王爷心中有数,也不需要什么援军。”
我突然意识到,朝廷的关于渤海军的诏令其实已经下了,洌和二哥都在装糊涂而已。
晋中拿下,对突厥战争已经取得主动。朝廷忌惮夏家实力,这种情况下,怎会让渤海军入晋。在潼关的大哥此时真的被朝廷架空,成了光杆司令。但大哥会怎么做呢?我联想刚才二哥对我说的话,知道大哥已经作出了决定。他现在是不敢冒险抗旨的,因为那样他迟早会成为众失之的。可,难不成夏家真的就此放弃了全部的野心,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了?
本来有可能四方角逐的战场,如今只剩了三方。
所谓拿下晋中,许多人措手不及,指的就是这个吧。
我手上的杯子被人夺去,“不许再喝了!”老黑一点不给面子地说。
我悻悻的看着酒杯离我而去,换成一杯茶水摆在我面前。
“狄远,你说说,平遥该怎么打?是急攻好?还是慢慢围之好?”老黑随口征求狄远的意见。
早时狄远进来后,只对我颔了一下首,就默默拣了个位置坐了,显得老成而矜持。他也不喝酒。
“平遥城坚,急攻必有损失,但若慢慢围着,其它地方的突厥会来救援,也是个麻烦。”狄远慢条斯理分析,“急攻和慢围各有利弊,看王爷的意思。”
他说了等于没说。
“对了,这次突厥失了晋中,居然还能毫不慌张,真是见了鬼了。他们好像有恃无恐似的。”有人想起了什么。
“也许他们还有后招?”
“对啊!就算目前夏将军手下人少,但坚守潼关还是纹丝不动。突厥人说起来也算是腹背受敌了。居然一点也不惊慌。”有人想不明白。
二哥笑着点一句:“显然是有原因的。”
“夏长史认为是什么原因。”
二哥看我一眼,说:“秦王。”
“啊!对啊!秦王那厮敢袭太原,这不是明摆着嘛!”大家纷纷赞同。
我也有些明白过来,难怪窦公要冒充秦王攻击我。其实这次突厥来袭明显是有内应,现在想来,这个内应是秦王的可能最大。他想借助外力来重夺江山,与人勾结不是没有可能。而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一次机会了。难怪!这么长时间,秦王一直没动静,他大约是坐山观虎斗,想坐享其成,让突厥人打头阵。
秦王不动,宫中倒先动了,冒充秦王是个好办法,一来也不算冤枉他,二来也可使洌和秦王先动起手来。现在各方的心思大同小异,都希望其它各方先打得头破血流,自己好从中渔利。只是各自的小算盘未免都打得太精,把国家利益抛诸脑后。
只有我们这一支,一边要面对突厥的战争,一边要防着各方小人,腹背受敌,景况最为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