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重生:宫斗就要当太后(271)
蔺由睇了她一眼,道:“信芳,给谨妃娘娘看一看,佩兰和饮露两位姑娘的供词。”
“是!”陶信芳应了一声,上前几步,然后从袖中取出厚厚一沓纸,一一在谨妃面前过了一遍。
他速度太快,谨妃只来得及匆匆瞥过。
然而就只是这匆匆一瞥,却已经足以让她脸色大变。
“我若是娘娘,就会乖乖把事情都交代清楚。”蔺由在刑房里踱着步,他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如同唱和一般,在刑房内响起:“我听闻,晏氏一族待娘娘不薄。娘娘当年未出嫁时,在家里也是千娇万宠的。”
说到这儿,他顿了一顿。
谨妃的头低低垂下去,头发也全都翻了过去,挡住了她脸上的表情。
蔺由唇角勾了勾,继续说道:“如今,连累的一家子都背着反贼余孽的罪名赴死也就罢了。娘娘如何忍心,亲娘兄弟在临死之前还要受一遍武德司里的酷刑?”
谨妃还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蔺由叹息了一声,语气低沉:“我听闻,娘娘幼弟家的小儿子,如今才不到三岁。这么小的小人儿,械、镣、棍、拶、夹棍,也不知撑到哪一桩刑罚时,才会彻底没了气息。”
话音落下,谨妃猛得抬头,怒吼了一声:“蔺由!”
蔺由停下脚步看向她:“臣在。”
谨妃盯着他看了半晌,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笑,却比哭还难看。
然后,是“啪嗒”声接连响起。
片刻之后,她声音里带了哽咽:“我说。”
蔺由再度勾了勾唇,道:“信芳,谨妃娘娘这里,就都交给你了。”
陶信芳拱手行礼:“卑职领命。”
一刻钟后,谨妃的一应供述都被记录在案。
陶信芳起身,正要往外走时,忽然就听谨妃开口:“大人姓陶?”
陶信芳道:“是。”
谨妃问:“冷宫里的陶庶人,不知大人可认识?”
陶信芳不语。
谨妃笑了笑,道:“看来本宫猜对了,那位陶庶人,的确与大人有些干系。陶庶人是大人的姐姐,还是妹妹?亦或,是同族的姐妹?”
陶信芳道:“此事与娘娘无关。”
谨妃道:“陶大人,陶庶人明明是无辜的,却被陆昭霖狠心打入冷宫。你身为她的亲眷,不思为姐妹报仇,却甘为陆昭霖的走狗。午夜梦回时,你扪心自问,不会觉得心虚愧疚吗?”
陶信芳冷冷瞥了她一眼,道:“娘娘不必挑拨。臣对陛下的忠心,不会因为这么三言两语就有所动摇。”
说完,他直接转身出了刑房。
第208章 狗嘴吐不出象牙
两刻钟后,供词就摆到了的陆昭霖面前的桌案上。
陆昭霖一页页翻过,口中喃喃:“原来晏氏早就和端王有了私情,却偏偏被父皇指给朕,成了朕的侧妃。”
紧接着,就是一声冷嘲:“她也不想想,若是端王当真爱重她,为何不去向父皇请旨,请父皇收回成命。”
毕竟,当年先帝指婚时,端王还是先帝面前最受宠的皇子。
若他当真去请旨,先帝骂过罚过之后,最后还是会把晏氏赐给他。
再往后翻,陆昭霖眼底的阴霾愈发深重,翻到最后一页时,他皱眉抬眸问道:“康和的事,她没有认下?”
这供词里,谨妃主仆三人,承认了她们与先端王余孽勾结,谋害宫里的皇子公主。
这其中,包括大公主和二皇子之死,包括江庶人早年的小产一事,包括避暑行宫里四皇子从假山上坠落一事,包括静熙园里太后生病一事还有园子里的流言之事,也包括最近大皇子落水的事和三皇子的小狗患上恐水症的事。
陶信芳道:“回禀陛下,晏氏主仆三人都说,康和公主一事不是她们做的。”
陆昭霖放下供词,手指在桌案上敲击。
对晏氏来说,那么多桩罪名都已经认下,隐瞒下康和一事,根本毫无必要。
这就只能说明,康和落水一事,背后的确另有他人。
陆昭霖敛了敛眸子,复睁开时,眼睛里一片泠然:“按照晏氏交代的,速速查清先端王余孽的据点,尤其是,找到他留下的那个孩子。”
“臣遵旨!”蔺由和陶信芳纷纷领命。
···
宫里很是风平浪静了两日,转眼就到了三月初二。
这日午后,江诗荧带着人去了寿康宫请安。
晴山亲自迎了她进去,语气亲热:“好几日不曾见过娘娘了。”
江诗荧道:“我心里也惦记着太后娘娘和晴山姑姑呢。”
说话间,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了话语中未尽的意思。
江诗荧自然是惦记着想来寿康宫的,只是当时陛下刚刚遇刺,前朝后宫的事都交给了太后打理,江诗荧若是那时候过来,那不是请安,是添乱呢。
这不,如今眼看着宫里平静了一些,她就来了。
等进了殿,江诗荧含笑上前对太后行礼:“阿荧见过太后娘娘。”
太后面带笑容:“好孩子,快过来坐,哀家面前这么多虚礼做什么。”
“多谢太后娘娘。”江诗荧起身,在太后身边儿坐下。
太后拉着她的手,问:“好几日不曾见你了,景阳宫里一切可好?平安可还好?”
江诗荧道:“一切都好,平安也好着呢。这么久不来给您请安,是阿荧的不是。”
太后瞪了她一眼:“哀家又不是那种胡搅蛮缠不知事的婆子。前几日啊,你不来比来了要好。你不来,那是你懂事。哀家心里都有数。”
江诗荧靠在太后边儿上,跟她说起了这些日子里平安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