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重生:宫斗就要当太后(281)
嫡公主一般食邑五千户,其他公主则是两千户到三千户不等。
永宁公主死的时候,也才十三岁,不曾出嫁,自然不曾加过食邑。
皇后恨得咬牙切齿:“不过一个两岁小儿,就已经有了两千户的食邑!也不知她有没有那个命,能撑起这天大的福气!”
她的指甲深深陷入了画屏的肉里,画屏忍着手上的疼痛,语气平缓的开口:“娘娘息怒,依奴婢看,这并不是贵妃和福宁公主的福气。相反,此事只能说明,陛下对贵妃的情谊已经大不如前。”
话音落下,皇后的眼神当即落在她身上:“你说说看。”
画屏顶着皇后带了杀意的目光,心里知道,若是她后头说出来的话不能让皇后满意。皇后盛怒之下,定然会让她吃些苦头。
好在,她方才并非胡言乱语,而是的确如此做想。
就听她道:“娘娘可曾想过,陛下为何不给贵妃娘娘加封号?”
“为何?”
画屏道:“未加封号前,贵妃和宸妃同为正一品妃位之首。可若是贵妃加了封号,就隐隐压了宸妃半品。为了不让贵妃压在宸妃的头顶,陛下宁可额外开恩,提前给福宁公主封邑,都不愿意给贵妃这个封号。”
这话一出,皇后的眼神就是一变。
须臾之后,也不知她是哭还是笑地轻轻“呵”了一声:“陛下对宸妃,倒当真是用了心了。”
然后,她冷下了脸:“这用心,可得让贵妃也好好知晓才是。”
当天晚上,这话就传得满后宫都是。
纤云在贵妃床边回话的时候,头恨不得低到床底下去。
贵妃听完她的话,沉默着不发一言。
她的母亲、英国公夫人韩蒋氏握住她的手,轻轻拍了拍道:“这等无凭无据的臆测,娘娘不必放在心上。福宁公主才两岁呢,就有了两千户食邑,这是何等的尊荣?要我说,传这话的人,是妒火熏心,嫉妒咱们福宁公主。又心存恶意,等着看您和宸妃斗作一团呢。”
贵妃看向韩蒋氏,语气不急不缓:“娘放心吧,我没事儿。总归,这食邑落到福宁身上,是实打实的好处。”
看她面儿上的确不见愠色,韩蒋氏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娘娘脑子清醒,就是最大的福气。”
贵妃自嘲地一笑:“便是再傻的人,傻了将近十年,也该清醒过来了。”
······
这之后,京内接连下了几日的细雨。
好不容易雨停了下来,江诗荧趁着天气晴好,带了人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
两人就着平安的话题说了半晌,就听太后忽然叹了口气。
江诗荧问:“太后娘娘这是怎么了?”
太后道:“哀家这是发愁呢?”
江诗荧道:“哦?太后娘娘为何发愁?可否告诉阿荧,阿荧也好帮着您出个主意?”
太后道:“还不是潇儿的事。”
江诗荧心里已经暗暗有了些猜想,面儿上却只做懵懂:“潇儿怎么了?”
太后道:“潇儿在这寿康宫里,已经住了将近一个月,如此下去,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且不说太后年纪大了,不管是身子骨还是精力,都大不如前。含饴弄孙固然好,时间长了却觉得精力不济。
便是出于别的考量,太后宫中,也实在不适合抚养皇子。
本就是亲祖孙,天长日久下去,难免就会偏心几分。小事上倒也无妨,但是天家内院,哪儿有真正的小事呢?
这几日里,太后心里就一直在想,该把五皇子养在哪一处最为适宜。
第217章 五皇子生病
江诗荧道:“您是想着,再为五皇子择一位养母?”
太后皱着眉颔首:“这合适的养母,可没有那么容易选。”
这事儿还没议出什么结论,就有宫人进殿传话,说是谦太妃和贞太妃求见。
等两位太妃进来的时候,太后和江诗荧已经换了话题,说起了贵妃新诞下的九皇子。
谦太妃满脸笑意地跟着附和:“这两年宫中都是好事情,先后有了三位皇子。”
贞太妃则是看向江诗荧道:“宸妃诞下八皇子也有半年多了,再过些时日,说不得就又要有喜信儿了。”
江诗荧抿了口茶,口中只道:“借您吉言。”
对面儿的谦太妃却是轻笑了一声,道:“贞姐姐这‘再过些时日’,恐怕得过上不少时日了。”
贞太妃面露不解:“这话,是怎么说的?”
宸妃不是最受宠爱吗,宠爱多了,好消息自然而然也就来了。
谦太妃道:“我听闻,宸妃生八皇子的时候伤了身子,近几年都不宜有孕的。”
听到这话,不等江诗荧说什么,就听太后道:“你倒是消息灵通。”
说着话,她的眼神里带了些凉意,落到谦太妃身上。
谦太妃心中一凛,这才想起来,宸妃除了陛下的宠爱,身后还有太后这个靠山。而她们这些太妃太嫔,可都是要依附着太后在宫里讨生活的。
她斟酌着开口:“臣妾也是关心陛下的子嗣。”
太后看了她一眼,并未多说什么。
等回了景阳宫之后,秋雨一边儿服侍江诗荧更衣,一边儿皱着眉道:“谦太妃是怎么知道,您生产时伤了身子,几年内不能有孕的事儿的?”
当初江诗荧生产完之后,赵院史给她诊脉的时候,产房里可是一个后妃都没有。
赵院史嘴紧,不会把这事儿往外透。
太后和皇帝更不可能把这事告诉谦太妃。
余下还在产房里的,就都是他们景阳宫的宫人,以及太后和皇帝身边伺候的。这里头,莫非有人被收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