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悍妇,病弱相公宠妻无度(148)
瞧小姑娘眼神有点惊讶,他眯眼笑道:“妙妙,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不用这般生疏,跟小衔一样,叫我外祖父。”
看着他那双柔和的眼眯起,李妙妙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萧衔的外祖父笑起来的时候,好像一只狐狸啊。
她心里保持着尊敬,面上笑的大大咧咧,“您这样说,那我以后可就叫您外祖父了。”
“我们祖孙俩早就该见面的”,简翎没好气的看了眼背着他们炒菜的男人,“若不是这小子自作主张,我们祖孙俩哪需要等三年呀。”
他听到李妙妙那句话,心里的石头可算落下来了。
李妙妙喜欢跟简翎聊天,看到他,就让她想起爷爷,以前她跟爷爷也是说说笑笑。
“那可不,外祖父你是不知道呀,他当年损我,我就特意买了一棵杏树种到墙边上去,枝叶都长出墙外了。”
“不过没在风沙县,种在我老家的院子里。”
简翎把剥好的蒜放到小碗里,他一下就想起了今天看到的那棵杏树。
他当时还在想,这丫头挺迷糊的,杏树种墙边。
现在听她这么一说,这哪是迷糊,小姑娘心眼也不少啊。
他笑:“这么巧,我以前也干过这种事,不过种的不是杏树,种了一颗酸橘。”
“您为何种酸橘啊?”,李妙妙把切好的鸡肉倒进小炖锅里面煮。
“因为他外祖母喜欢吃。”
没有事做的冯伯,自觉去烧锅,听到简翎带笑的话,他无语的摇头。
老爷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成亲后,夫人也要每日去跟兄弟们一起练武,他酸了,又不想表现的很明显,就故意弄了一颗酸橘子树回来。
等结果以后,让夫人每天出去的时候摘一颗吃。
他喜欢吃橘子,偏偏橘子又是酸的,里面的含义可不要太明显。
听到李妙妙跟简翎聊的很投机,冯伯没拆穿的事,让萧衔给拆穿了。
外祖母去世之后,外祖父很想念她,心里的思念又无人可说,就经常在母亲耳边念叨。
母亲又念叨给他和大哥听。
听萧衔说完,李妙妙瘪着嘴,音量稍微抬高并无责怪:“这叫情趣,你真是一点情趣都没有。”
萧衔把炒好的回锅肉盛到盘子里,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李妙妙。
情趣...
简翎忍住笑意,跟李妙妙一起霍霍萧衔,“他不懂,这小子完全不懂风情。”
李妙妙把蘑菇倒进去,回头冲老人家点了点头,十分认同他的话。
“您说的可太对了。”
一个下午,简翎对这位会做木工的外孙媳妇可太喜欢了。
说话好听,做事也麻利。
看着迷迷糊糊,实则比谁都有谱。
他才明白为何冯伯回来,会经常在他耳边说萧衔错过李妙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那时他没见过本人,没什么概念。
之所以劝萧衔厚脸皮去追,是看到那小子经常望着北方的天空发呆,自己也不是非要门当户对的人。
想着能让他牵肠挂肚的人,必定是个不错的姑娘。
今日一见,何止是不错呀。
感情方面她能把萧衔拿捏的死死的,事业方面她也能让萧衔展开拳脚。
此生,有这样一位夫人,便足矣。
傍晚,萧衔送他们回将军府,祖孙二人坐在马车里。
“你晚上住将军府?”,简翎问他。
“不住那里。”
萧衔知道外祖父能猜到,他不太想说。
简翎想到方才离开之时,妙妙天真的笑容,看样子萧衔也不住她那里。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看萧衔的眼神像在看一个变态。
“你不会跟你爹一样,守在房顶吧?”
第128章 妙妙,你怎么流鼻血了?
萧衔看了他一眼,选择默不作声。
一看他这个样子,简翎就知道怎么回事了,颇为无语地说:“好的不学,全从你父亲那里学些没用的。”
“有用。”
萧衔语气淡然地回了一句,立马得到简翎的反问:“有什么用?坐房顶当门神?”
“你的情况跟你父亲当年不一样”,说起男女之间的事,简翎无师自通。
“他当年是我不同意,故意待在你母亲房顶守着她,做给我看的”,见萧衔垂眸若有所思,他只觉得这孩子学的还不够。
“妙妙家人都去世了,你待房间就得让她知道,否则你待那上面还没门口贴的门神像有用。”
听到他二人的对话,冯伯掀开帘子,把头探进来。
赞同的点点头:“少爷,听老爷的没错,他心眼多。”
简翎瞥向他,习惯性的理衣袖,“你以为他心眼少啊,你以前什么时候见过他炒菜?现在为了追媳妇,你看看他多得心应手。”
冯伯觉得这没有什么,“没什么奇怪的,我还见过少爷烧锅,更顺手。”
听到冯伯这么说,简翎看着萧衔笑了一声。
“我以为你是木头,结果你心眼比我跟你爹都多。”
萧衔坐的端正,双手放在膝盖上,面对老人家的揶揄,他食指轻轻点了下膝盖。
神色平常道:“是您和父亲教的好。”
这话把老人听好奇了,“什么时候学去的?”
“看一遍就记下了”,否则他也不会学父亲那样坐房顶,直接守在门口让妙妙发现,不是更方便。
冯伯忍不住摇头,“少爷,你不应该当将军,你应该去朝堂当文官,就你这个心眼,和老爷来个联手,不得把那群老东西治理的服服帖帖啊。”
他说的老东西,是在萧家满门问斩时,向已逝老皇帝谏言连同尚书府一起抄办的和老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