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灾求生之平安喜乐(170)+番外

作者: 狸奴不吃鱼 阅读记录

罗勉还去检查了几只母羊,发现它们也没有怀崽的迹象。

“还是冷了些。”罗勉收回手,给俞少宁分享:“以前咱们这冬天也挺暖和的,往往还没有入春,羊就差不多能下崽子了。”

俞少宁有些惊奇:“不是说动物的发情期都在春天?”

罗勉摇头,“那就是个理论,还有在深秋怀上冬天生产的呢。”

俞少宁以前太忙,没怎么关注过动物的相关知识,闻言还挺好奇的,跟在罗勉身边追问了几句。

罗勉自己养羊,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偶尔也会看看动物世界,俞少宁这一问起,他能说得还挺多,两人一个说一个听的,很快把家禽院收拾好了。

“再等段时间,它们就可以转移回山上去了。”俞少宁洗干净手道。

山上空间大些,散养着活动量大,饭量也就能跟着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胖回来。

罗勉点点头,看向外头的田地。

田地里还有不少的积雪,不过等雪化了将田泡上一泡,种水稻的时候也方便。

·

都说春雨润如油。

俞少宁怀疑这个形容,是因为雨水跟油一样,轻易就能覆盖住目之所及的所有东西,久久不干。

在又一次脚底打滑差点摔倒后,罗勉干脆把他也拘束在了家里不让出去。

另一位不让出去的是陆长川。

伴随细密春雨到来的,是难缠的梅雨天。

第八十七章

梅雨天最容易带来的就是潮湿。

家里的地毯继续铺下去就要起霉斑了,罗勉花了点时间将其拆下来,又给老人家在客厅厨房和卧室都铺上防滑垫,每次离开回家都再三叮嘱别往外头跑。

陆长川不是爱逞强的性格,身边有小辈照顾,他哪里会往外面活动赌自己一把老骨头的结实度。

就是罗勉比唐僧还念叨,陆长川听得头疼。

低温还没有彻底过去,水井那边还冻着,罗勉弄了几桶较为干净的雪进来,放在厨房的角落里。

弄完这些,罗勉发现放在厨房里的煤箱里空了大半,又去阁楼搬了一箱下来,顺带放了些柴火到旁边,等喂完鸡鸭鹅羊才告别外公上山去。

等回到两人的小木屋,俞少宁已经做好了午餐,看见罗勉回来问道:“家里怎么样?”

罗勉把山下屋子的情况说了,将带回来的毛毯放到旁边,“这玩意儿要怎么洗?晚点我去收拾了。”

俞少宁才发现他把毛毯给提了上来,面露无奈,“家里干洗剂不多了,要用雪洗,一会儿还得待下去。”

毛毯厚重,也就男人有那蛮力带上来。

他伸手捧住罗勉的脑袋晃了晃,“都知道我有空间了,怎么还自己搬?”

罗勉也没觉得自己白费力气,把老婆抱起来,道:“这种小事,没必要让你跑一趟。”说完,怕俞少宁说他,转移话题道:“今天吃什么?”

午餐花了俞少宁不少的时间准备,一锅酸汤肥牛,旁边是炸酥鱼和锅包肉,都是罗勉喜欢的肉食。

俞少宁被他放下,看着人转身去盛饭,嘴上说着:“我给外公留了一份在空间里,一会儿带毛毯下去洗的时候,给他送过去。”

罗勉没什么意见,只是道:“一会儿下山换上登山靴,别再一滑一滑的,看得我心慌。”

俞少宁闻言扑哧笑出声来。

在家里的日子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穿,可惜不管森*晚*整*理是棉拖还是棉鞋,都扛不住被春雨浸湿的地面,罗勉十次回头有七次都看见俞少宁一只脚呲溜出去,然后晃悠着站稳。

午饭的量准备得刚刚好,罗勉将最后一口酸汤锅底倒在米饭上,吃了个心满意足。

两人也不着急下山,喝了碗茶后才收拾厨房,下山。

·

陆长川才坐下没多久,就听见自家两孩子的动静。

他也才吃完午饭不久,收到俞少宁送来的投喂,纠结了下,将酸汤肥牛盖盖放在一边,端着锅包肉和酥鱼回了客厅,当看书时的零嘴。

老人家的生活里没有了他们反倒更加自在,两人没在这里多做停留,带着从空间里取出来的毛毯出了院子。

清理过的地方积雪已经化开了,只剩下地面湿漉漉一片,但在其余地方,依旧是冬雪覆盖,天上飘下来的细密雨丝普一落地就被冻成了晶珠。

将表面冻起的冰层敲碎,下面的积雪依旧洁白而柔软。

两人蹲在雪地里拿雪花刷了一下午的毛毯,留下一地灰扑扑的雪层,带着更加洁白的毛毯回了家。

这毛毯太大,山上的房子是晾晒不下的,最终挂在了厨房的晾绳上,由燃烧着的锅炉烘干。

下午收工太晚,晚饭是蹭的外公的。

两人送来的酸汤肥牛,酸甜的糖醋排骨,还有暖身的羊肉冬瓜汤。

简单,美味。

·

软绵绵的细雨下着下着,太阳就冒了出来,地上雪层融化的速度加快。

俞少宁推开客厅门,站在廊檐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入目是青翠的森林,有松树蹿到枝丫上,探着脑袋好奇看来。

才过去的致命寒冬好似没给这些小动物带来伤害,山林里鸟叫声叽叽喳喳,虽吵闹,但也悦耳。

在外面站了会儿,俞少宁喊着罗勉名字回到里头,他探头进厨房:“那些驱蛇虫的草药是不是可以种下了?”

罗勉轻缓搅动着锅里的汤,闻言道:“雪还没有化呢,着什么急?”

俞少宁哼哼,“春天又没有多久,等雪化了,就差不多要进夏天了。”

闻言,罗勉手上的动作一顿,装作没有听出他话语中的信息量,道:“真想现在播种的话,你先拿些透明的塑料布出来,空间里有没有稻草?干草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