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求生之平安喜乐(185)+番外
把那两株倒翻的花草扶起来,在旁边插了结竹枝让它们靠着,俞少宁就起身回了家。
罗勉已经把地暖烧了起来,见人回来道:“把外套和裤子换了,别穿着湿衣服。”
“没湿吧……”说着,俞少宁往后一伸手,摸到一手的水,“……”
把身上的衣服换了下来,俞少宁没再回厨房,窝在柔软的沙发里看书打发时间。
罗勉进来看见这一幕,在旁边坐下抱住人。
·
雨水噼里啪啦地下了足足半个月,太阳探出头来时,人精神状态都是恍惚的。
看着阳光穿过树叶打下漂亮的光斑,俞少宁出了会儿神,懒洋洋站起身来,把家里的门窗都打开散散湿气。
做完这些,他重新躺回沙发上昏昏欲睡。孤男寡男,年轻气盛,放纵多了也觉得虚得厉害。
罗勉起来得比俞少宁要早很多。
他把家里的琐事收拾了个七七八八,先去草坪喂了鸡鸭鹅,又去家里两个菜园子里看了看,在山下吃了点东西,脚步匆匆地去看了家里的田地。
下雨的时候他就把田垄的水口打开了,田里的水流到其他人家田里,一家家流淌出去最后汇入到河道里。
正常情况下来说,放了水就不用担心了。
但这段时间的雨水实在是太大,哪怕秧苗都不大,也被大雨冲得七零八落,不少都倒伏了。
有老农人看见这一幕,叹气道:“活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着苗苗倒伏的。”
水稻秧喜水,泡在水里都能自在生长,秧苗倒伏闻所未闻。
旁边叹着气附和的人不少,一个个赤脚踩在田里,试图将那些秧苗救回来。
罗勉把家里的田都走了一遍,伸手随机量了几株苗,心头仿佛有重石不断压下。他抬头看着周围田地里忙碌的人,深吸了一口气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许久,他从田地里抽身,大步朝着岗亭而去。
许多天没见,值岗战士笑着打了个招呼,见他面色沉重,有些不解:“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罗勉摇摇头,嘴巴张合好几次,才声音低哑地道:“水稻秧……没长了。”
“什、什么?”
战士一时没反应过来。
罗勉深呼吸一口气,仔细道:“我上次检查水稻秧是在大雨的第二天,在那之前已经有三天没有过变化,也就是说过去的半个多月间,水稻秧都停止了生长。”
三天或许会出现长势不明显估计错误的情况,但半个月不可能,那是秧苗,还是三五月能长到半人高的水稻。
按照正常的生长速度,如今应该可以分苗插秧了才对。
第九十三章
这种罗勉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作为老农的其余人自然也发现了,但所有人都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敢提出。
暴雨会对秧苗生长造成影响,但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如果他们的判断是对的,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水稻秧出了问题,要么就是雨水出了问题,这两者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
之所以众人还在田地里抢救,那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从开垦田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时间即将迈入夏天,如果今年的夏日还像去年一样,那么他们断粮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农民心里已经漫上了绝望,但驻守的战士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看不懂秧苗长势,要是罗勉不来说,可能还要等过几天农民情绪爆发才会意识到问题所在。
从罗勉口中得到肯定,战士深呼吸了一口气,道:“你先回去,什么也别说,就当不知道这件事。”
如果罗勉说的是真的,那么有自己判断的农民显然已经开始积压情绪,他们需要做的是抓紧时间找到应对方法,而不是挑破让发泄的时间点提前。
罗勉点了点头,迈步准备回去时,想起一件事,问道:“我请你们帮忙留意的灶台锅有消息了吗?”
说起这个,战士道:“还没有,不过听说有支援部队过来,到时候废墟清理快些,应该能给你找到。”
罗勉道了声谢转身往家里走。
路森*晚*整*理上遇到几个在田里的婶子,看见他从岗亭过来,带着些紧张又带着些期待地问道:“小勉啊,你刚干嘛去了?”
罗勉笑道:“我和宁宁不是在山上修了房子嘛,没有适合灶台用的锅,之前请人留意了下,刚去问情况的。”
闻言,那婶子不知为何心里松了口气,面上多了些笑意道:“你要是要,婶子回头也给你问问,有些家里没人了东西还在的,看能不能给你换到。”
“哎,那感情好,麻烦您了。”罗勉干脆应道。
见人神情真挚,那婶子说了句不麻烦,低头继续将倒翻的水稻秧重新插下,眼泪倏地就落了下来,砸在水面上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波浪。
没说好啊,没说就好,说不定…说不定再救一救……就长好了呢。
·
比起大部分人抱有希望不同,罗勉已经开始琢磨拔两亩地,种点别的东西进去了。
抗旱的农作物不少,玉米、马铃薯、豆子、花生、高粱、小麦等,但真要说起来,罗勉只种过玉米和马铃薯,对这些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并不了解。
他想不出来,干脆和陆长川说了自己的想法。
普一听说外头的水稻没长了,陆长川的眉头就紧皱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叹气道:“高粱小麦我也没种过,而且宁宁的种子是在咱这的种子站买的吧?应该没有这两样才是。”